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教学中ERP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学中ERP教学的现状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7

高职教学中ERP教学的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会计领域也从手工记账发展为电算化记账,进而全面进入以ERP为代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时代,(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媒介,企业应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重建以便保证ERP系统的有效进行, ERP是当今企业管理手段与企业经营进步的体现,本文主要剖析了高职教学中ERP教学的现状。

关键字:ERP;高职教学;会计;会计电算化

中图分类号:F270.7-4; G712 文献标识码:A

ERP 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事先对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处理进行系统、全面的计划和控制,进而使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为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保障。ERP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肩负着培养这种人才的重要使命,它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既懂得会计实务又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但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当今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ERP发展的需要,ERP系统的优势能否充分发挥,不仅要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的运行环境,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符合网络信息化及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如何通过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电算化专业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测重培养的是核算型电算化为主的会计人才,而这种人才不能完全符合ERP信息技术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现阶段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理论与实践课分开教学,理论课程采取教室课堂讲授,教师板书与课件相结合,讲授电算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手工操作流程;实践课程一般安排在机房,采取老师讲解与操作结合的形式,学生跟随老师操作步骤进行自己操作,讲练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实践课一般是将相关业务的手工操作流程转化为电算化软件操作的过程,其中很少涉及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教学内容比较片面。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全面的财务信息系统,它所覆盖的内容全面、多元化,业务处理流程以及软件的功能复杂、灵活,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培养出的学生将仅仅会简单的软件操作,而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其他工作要求将很难适应。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滞后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仅符合电算化早期发展的要求,他们将教学目标或教学大纲侧重于教授各种财务软件的操作,这种操作仅限于将手工操作流程转化为电算化操作流程,涉及的只是企业的一般业务处理,但现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原来核算型软件已经被以电算化系统为核心,具有财务预测、决策功能,并提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一体化服务的ERP信息系统所取代。ERP系统是一种机构较为复杂、功能非常强大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许多高职院校的电算化教学目标并未考虑ERP对电算化专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电算化专业应与时俱进的更改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教与用的高效衔接。

(二)课程的设置及相关课程的衔接不科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要求本专业的学生既要学习会计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统计、计算机、金融、高数等等多学科的知识,同时它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实践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衔接,课程安排要考虑各科的前后顺序,但现今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没有充分考虑上述因素,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科的学习重点,不能很好的理解各学科学习对本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三)教学资源有限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并未配备使用ERP信息系统,它们的教学仍讲授各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有的甚至连财务软件的版本都几年不变,教学效果与现实工作要求严重脱节,即便有些院校配备了ERP信息系统,但使用效率不高,教学中的很多课时被分配在了教室中的理论教学中,机房或实验室的沙盘操作教学课时有限,所以对ERP系统的应用也仅限于财务模块的操作流程教授,对其他模块的讲授基本涉及不到,这样将导致学生对ERP系统产生误解,认为ERP系统只是一种新的财务软件而已,对ERP的功能及全貌并没有全面了解,就更加谈不上广泛应用了,这样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灵活性、适应性都将大打折扣。

另外,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程适用于ERP信息系统的很少,高职电算化专业教材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理论教学部分,这部分教程一般随着会计准则的更改而更新;另一部分是操作教材,这些教材一般以某一版本的财务软件为基础,结合相应的企业实务进行软件操作流程的介绍,对ERP系统涉及的企业管理、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等知识基本不介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ERP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缺少适用性较强的教材,致使ERP信息系统的普及与应用受到限制。虽然目前ERP教材很多,但有的是大而全,ERP理论、ERP实验、ERP实施都有,因此面太广而不精;有的是理论方面长篇大论,实践内容比较少,华而不实;有的是以实践性内容为主,但各实训内容没有连贯(比如先练习生产模块,再练习销售模块),没有与实际业务流程一致,不成体系;有的实训平台不一致,在不同的模块或者功能点采用不同的ERP系统进行讲解,使读者失去方向;有的全是实训项目,基本没有理论,使得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导致学生做完了但不知为什么做,中看不中用。

三、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无法做到有效衔接 很多高职院校的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工作技能的目的,多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课是将手工操作搬到具体的财务软件中,进行简单的数据录入、数据生成等操作,ERP环境下的实践教学不仅包括会计软件的数据录入等工作内容,还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仅掌握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电算化专业的学习最好是采取学与工相结合的方式,如果实践教学仅仅局限在机房或沙盘试验室,那么学习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但如果实践教学能够深入到具体的企业工作中,相信,ERP的实践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高职院校电算化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各大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理论教学水平丰富,对ERP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这类教师对ERP系统的普及将起到主导作用;另一类教师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业务骨干,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软件操作熟练,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财务政策掌握灵活,但对ERP系统的了解和应用不够专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认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中大多数认为ERP与各种财务软件是一回事,另一方面电算化专业教学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这一要求对这些一线会计骨干也是一项挑战。

五、教学中应用的会计业务流程不能满足ERP系统的

要求

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ERP系统应用前的一项必要的工作,传统教学中的企业业务流程要以ERP系统中要求的标准流程为依据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所以,在对教学业务流程重组前,要充分了解ERP系统中的各类业务流程,对ERP系统中的各类业务流程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在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时做到有的放矢。

六、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会计实训案例的选择上可能有些局限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在模块的模拟实验时,学生对ERP软件的操作不是很熟练,各个模块的数据的衔接上不是很顺利,由于教学软件的限制,在实训中的模拟操作与实际工作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实训中所涉及的ERP模块行业种类不是很全面,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实训案例的选择或编写上由于所选取的调研单位数量、行业性质有限,使得会计实训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满足学生对各行各业的实训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夏日的山村
幽幽中华魂
妈妈的爱
树的自述
兩中见真情
读书乃生命飞翔的羽翼
浅谈幸福
60周年庆典
相信自己
拥抱青春
怀念
辉煌60年
拔河比赛中的声音
难道知足和上进一定是对立的吗?
我的愿望
县域经济视角下的GDP核算工作思考
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思路探讨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影响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论会计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与检验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策研究
从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在旅游城市近郊农村中的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路旁的橡树》课文
《路旁的橡树》课文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札记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札记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材理解
《亡羊补牢》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