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创造性破坏――科技带来的失业

创造性破坏――科技带来的失业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创造性破坏――科技带来的失业

摘要: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的框架,利用技术的进步作为分析的切入点,为认识经济的增长与劳动力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首先对创造性破坏的内涵以及造成技术性失业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科技进步和技术性失业的关系进行剖析,认为科技进步有时会导致社会失业人员的增加,进而会导致失业员工经济收入的下降。

关键词:创造性破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失业

一、创造性破坏的内涵

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一词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ehumpeter)提出,他指出:创造性破坏导致的动态失衡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企业才是世界创新的绝对主体,社会经济正是通过企业一次次对市场均衡创造性的破坏,完成了一次次跃迁。这种理论还指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根本定义和使命就是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创造,因此这种力量认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瞬时概念,不具有延续性和持续性。一个企业只有在“科技制度革新”或“重新组合”的瞬间才能称之为“企业”,而这一过程一旦完成并且开始按部就班经营的,就不再是一个“企业”了。因此企业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实物,而是否创造是判断企业定义的唯一标准。

创造性破坏理论颠覆了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Equilibrium Theory)。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可以处于一个稳定均衡状态,在这个稳定均衡状态,社会总生产与社会总供给相等,各种社会资源可以达到最优的配置,企业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润,工人可以得到最高的薪酬。通过无数次个体的交易和交换,所有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可以找到自己的最优位置,从而以资本要素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可以稳定的存在和发展下去。而创造性破坏理论则认为,市场经济的动态失衡是一种常态,这种常态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技术性失业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引起的一种失业。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技术的进步使得在生产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新型技术,越来越多地先进的设备替代了劳动者,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小从而导致了劳动者失业增加。另外,在经济发展阶段,资本品的相对价格降低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也加剧了机器设备取代劳动者的趋势,从而也加重了失业。技术性失业的工人往往是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很难适应现代化技术的劳动者。

在市场经济国家,即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当一次科技革新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空间饱和时,随即会造成一场严重的经济失衡,当这种失衡呈现某种周期性时,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经济危机”。这时企业必须面对这样一种两难的选择:要么因为发展空间饱和而退出市场;要么激发创造性潜能,通过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争取新的发展空间。此时无论是主动的技术革新还是被动的市场退出,都可以将不利的经济因素筛除或者创造出一些新的技术和制度,从而为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生产效率借助经济发展的空间跃迁式提高。当整个市场又回到蓬勃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就又会吸引新的参与者加入,新的参与者迅速填补新产生的经济发展空间,并迅速转化为空间的竞争者,从而催动经济发展达到新的饱和,酝酿新的“经济危机”。所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酝酿着一次科技跃迁的可能性,而每一次科技跃迁的结果都是可预期的下一次经济危机。

二、创造性破坏――科技带来的失业

达龙(Aghion)和豪伊特(Howitt)于1994年在“创造性破坏”的内生增长的框架下,研究了经济增长对就业“创造性破坏”的效应,分析了科技的进步所带来失业的原因。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创造性破坏”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的经济发展对使用旧的生产技术的部门和企业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失业增加。

技术进步的创造性破坏的效应主要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种,其中创造性破坏的直接效应是指当由于技术进步所推动的经济增度加快时,生产单位的生命期则会有所下降,由此对劳动岗位的破坏速率同样会有所加快,这样就使得最终均衡的失业率有所增加;同样的,当生产单位的生命期有所下降时,其投资的回报期也会有所相应降低,这就会妨碍新的生产单位的组建,最终使得剩余岗位的数量有所降低,已经失业的工人回到工作岗位的流量有所下降,这又会进一步促进失业率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创造性破坏的间接效应。

由于企业对新科技的应用分为两类:a.通过对旧工作的岗位进行摧毁来采用新技术;b.企业对旧工作的岗位有所保存,利用旧的劳动力,对原有技术进行更新。然而,对原有技术进行更新的方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购买新的设备和对原有员工的新技术使用的培训费用。当这种技术更新的成本比较低的时候,企业往往会对原有的工作岗位进行保存,只利用原有的工人逐步的通过内部培训来更新生产技术,这样就会导致由于科技的进步所促进的经济增长降低了失业率;然而当更新成本较高时,科技的进步则会使得更多的工作岗位的流失,从而由于科技的进步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失业率。当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时,如果存在工资偏高的情况,企业则会倾向于采取过程创新的方式,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而很少会利用产品创新的方式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过程创新的方式同样会提高失业率,进而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会低于最优的经济增长率。

三、小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会导致暂时性的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和失业人口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有时需要基于破坏性创造思想,对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辩证的认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团结就是力量
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沉睡的帝王龙(二)帝王图
沉睡的帝王龙
我的福娃—晶晶
油菜花
我的球迷奶奶
沉睡的帝王龙 (一)神秘人
城市生活新变化
美丽的巩乃斯河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制作环保袋
冒险者
我和弟弟
文章中标点符号大有所为
现金流量表编制中两个特殊项目的列示
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强化高校财务分析之浅见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有医院财务盈亏平衡的微观定量分析研究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监控分析
EXCEL构建财务分析数据库
运用财务POS机 防范财务风险
国内财务主体理论研究
企业财务困境案例研究
小议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方法
金融危机下小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探讨
企业现金流量风险成因分析
《毛主席在花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6
《毛主席在花山》词语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杂谈
《毛主席在花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句段赏析
《毛主席在花山》词句解析
《毛主席在花山》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建议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毛主席在花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