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银行分拆上市难

银行分拆上市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8

银行分拆上市难

虽然银行分拆部分业务上市可提振估值,但独立上市仍蕴含较大的不确定性。银行资产分拆引资并上市,除了监管、制度和市场方面的诸多障碍外,对银行本身的治理和发展有利有弊。

最近,除了债务置换,关于国内商业银行将成立子公司发展部分业务,并可能在未来谋求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话题成为市场议论的热点。继日前光大银行表示“正在推进理财业务改革试点”之后,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也在年报发布会上对分拆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据光大银行透露,分拆将分阶段性进行,第一步计划还是设立全资子公司,如此便无需对业务进行程序复杂的估值,未来也希望可以引进投资伙伴,包括在资产管理领域实力较强或渠道等层面的潜在合作方等,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多元化。至于子公司上市问题,目前没有相应的计划。

由于此前已有一些银行在理财和信用卡业务方面已独立出来或成立了事业部,因此,成立理财、信用卡等子公司在短期内是非常有可能的,而子公司的上市则取决于公司对管理效率的考虑以及监管政策的态度。

就目前而言,这些业务的独立上市蕴含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便未来可能上市,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行,至少要两到三年的筹备期。此外,目前已有的一些券商、保险公司等独立运营的子公司更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率先上市。虽然我们认同银行股估值会因为子公司的上市而获得提振,但是考虑到这些业务的规模有限,即便最终上市对估值的提振幅度也很有限。

为何要分拆

银行分拆资产上市是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东风,一石三鸟。对业务而言,能引入市场化机制,加速发展。对监管而言,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未来A银行理财可以在B银行甚至其他非银行渠道销售,有助于打破投资者根深蒂固的刚兑预期。对银行而言,是高管、骨干激励的可能载体。相比母公司层面的“存量”改革,在分拆子公司层面的“增量”改革阻力更小,更易实现。

如果银行资产分拆得以实施,对银行估值的确会有相当大的提升,银行内部优质资产很多,不过,市场并没有认识到,比如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业务,银行很早就开始做了,规模也不小,但市场对银行估值主要还是参考传统的信贷业务来评定的。这或许是银行分拆业务上市的动力所在吧。

按中金的分析,最先被分拆的可能是银行理财,其次是信用卡和私人银行,后期还有投行、金融市场、托管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若银行理财分拆就蕴含着很大的价值。银行信用卡、理财和资管等业务如果可以分拆上市,用可比公司估值的方法,可以获得比现在单纯作为银行分项业务高得多的估值。但不论是银行、还是监管层面,想要走出这一步并非易事。

为什么社会资本会对银行业如此看好,而又不愿意去买价格便宜估值低廉的银行股呢?原因就是因为银行的很多业务有前景,能赚钱,但历史形成的各种制约与包袱,却在母行总行这里积累着,无法消化。比如,我们只看到银行利用利息的剪刀差赚钱,却没看到很多银行为了行政原因背负着太多地方债的隐患。

还有就是现在上市的银行每个都是体态庞大、像恐龙一样的总股本让很多资金望而却步,毕竟股市是一个消耗流动性的地方,每一分钱都需要真金白银买上去。但是,你把银行的赚钱业务一个个分拆出来,再把一些债务拿来搞资产证券化,这样的市场化改革是银行愿意做的,而且分拆了以后,很多银行在总市值不变的情况下变成一个个轻盈的中小盘股,估值溢价就要容易得多。

可以看出,银行为应对市场化竞争确实在想很多办法,中国银行业现在的企业架构是历史形成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很多业务还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也符合全球行业发展趋势,但始终在一个母体内运作,则边际效益就会递减。如果单独分拆出来,无历史包袱,又能赶上行业与市场发展的大好趋势,对银行业的改革总体是利好。当然,银行业历史形成的包袱,也有自身在这种分拆中得到消化的需求。

独立上市何其难

通常而言,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赚取佣金收入的业务相对传统的以利息为基础的业务都有一定的估值溢价,分拆赚取手续费佣金收入的资产将提升银行的估值。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例,由于券商和保险公司的估值都较高,因而投行业务独立上市将提振银行集团的整体估值。

估值提升的幅度取决于分拆资产的规模大小和待上市资产与银行股当前的估值差。同时,已分拆的业务的发展前景也会决定该业务提升银行长期估值潜力的空间。此外,一般来说,金融控股公司的估值都会有一定的折让。

综合考虑分拆上市带来的估值提升和集团公司的估值折扣,由于分拆的资产只占银行利润的一小部分,因此,简单测算的结果显示,分拆对估值的提振作用对大多数银行而言不大,约在4%左右,个别小银行理论上会有超过17%的估值提振,但由于利润完全来自关联交易,因此关联定价将对估值提升幅度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银行旗下各业务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大银行分拆核心业务并寻求上市的情况非常少见。在中国,成立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的目的是满足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不要对理财产品提供担保收益,避免银行因为理财产品而导致声誉受到影响。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隐形担保收益,导致监管部门担心银行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将资产管理业务从银行分拆出来有利于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但是上市会对现有股东以及少数股东权益的公平性带来挑战。

因此,监管部门,尤其是证监会是否会鼓励这些关联交易规模较大的业务分拆上市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目前而言,监管部门尚未有明确计划鼓励银行分拆上市。 即使过得了监管部门这一关,如何解决关联交易等实际问题对银行仍然是个挑战。集团公司也会考虑子公司上市会对集团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子公司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面临着较高的不确定性。

虽然成立子公司可以使银行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有利于该部分特定业务的发展,但是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并非一定比事业部模式更好。一般来说,客户要求越来越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规模经济效应也是决定金融服务公司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相比事业部架构,子公司在管理和效率上可能相对较低。事实上,大部分全球大银行都采用事业部架构而不是子公司架构来提升其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当然,银行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几乎可视为是银行的一个事业部,但是子公司上市无疑会显著改变管理格局,比如上市以后,少数股东权益如何保护必须加以考虑,这会导致银行发展战略更为复杂。在中国,银行的品牌效应非常重要,大银行往往会对部分产品提供隐性担保,这就降低了业务的风险,为客户提供了信心,但如果子公司分拆上市,理论上银行不再提供担保,其业务的风险会增加,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在该部分业务上的影响力。

单就基本面而言,全资子公司和上市子公司对现有银行的影响好坏参半。无论是资产管理公司还是信用卡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分拆上市的可能性都很小。不过,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可能会率先分拆上市。

总之,不论对于银行自身发展还是股东方,银行资产分拆乃至上市都存在诸多障碍,尤其监管层的态度至关重要。银行资产分拆引资并上市,除了监管、制度和市场方面的诸多障碍外,对银行本身的治理和发展也并不见得是好事。

虽然监管层并未明确限制上市公司境内分拆上市,但一直持有“不鼓励、不提倡”的态度。而优质资产的分拆可能导致原公司估值最终下降,股东方可能并不会都投赞成票。尤其是在分拆之后,各业务之间是否还能平滑协调?资源如何共享?都是不好解决的问题。

即使在美国,银行业务板块分拆并上市的案例也不多。从发达国家市场来看,银行作为相对成熟的行业,作为运营风险、运营资金的机构,估值水平普遍不高,而国外大银行更是拥有证券以及基金等更多牌照,但也很少有哪家银行单纯拿出一个市场炒作性比较强的业务单独分拆出来上市。

实际上,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是提供给客户的多元化服务中的一环,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每一个银行必须面对的,如果分拆上市,多元化服务如何维持?各项业务的沟通是否还能通畅都值得怀疑。在平安银行业绩说明会上,针对平安银行是否会分拆一部分优质业务上市的提问,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亦表示,“各项业务本来就是根植于银行的一环,现在没必要分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兩中见真情
幽幽中华魂
浅谈幸福
辉煌60年
怀念
拥抱青春
妈妈的爱
我的愿望
树的自述
难道知足和上进一定是对立的吗?
夏日的山村
读书乃生命飞翔的羽翼
相信自己
拔河比赛中的声音
60周年庆典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在旅游城市近郊农村中的分析
影响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策研究
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思路探讨
县域经济视角下的GDP核算工作思考
论会计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与检验
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札记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课文
《路旁的橡树》课文
《南辕北辙》教材理解
《亡羊补牢》教材理解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札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