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0

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内容摘要]我们利用中国省域制度环境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要素市场发育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的制度细分指标中,律师和会计师等市场中介组织服务条件、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帮助程度这两类细分制度指标对企业R&D投资有明显的影响,其他如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制度指标却没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在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指标中,金融业的市场化、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这两个要素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是,引进外资的程度,劳动力流动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制度效果。

[关键词]区域制度环境;R&D投资;政府扶持;技术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有效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还存在诸多差距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企业R&D投资力度不足和R&D投资效率低下等方面。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提升自身在企业技术创新和R&D投资方面的制度构建能力,从根本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构造稳定有效的制度环境,打造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实际上,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经过一定时期的摸索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扶持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积聚了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制度基础。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体地位的认可,逐年提高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但结合当前从投资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型发展的政府战略要求来看,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补贴扶持力度,依靠临时性的行政政策来帮企业渡过难关,这显然与国家的整体科技战略不匹配,也会制约政府科技投资的预期政策效果。目前中国面临着转型升级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性任务,急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构造有效的扶持政策、制度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竞争环境的透明和公正。

针对制度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和R&D投入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宗和与彭昌奇对我国三大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创新主体内外制度性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绩效有重要影响,中国区域技术创新二次产出存在多样化差异,R&D资源在技术创新主体之间和各主体内部之间的配置不合理,应该通过优化R&D资源配置和进行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创新来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孙婷等实证考察了区域金融中介发展、政府干预这两个制度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区域层面的金融中介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干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且较强的政府干预会削弱金融中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孙婷和温军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在金融中介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银行信贷对企业的债务治理效应越佳,产权属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减弱;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使资本流向具有投资价值的创新项目。李晓钟和张小蒂分析了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夏冬实证研究了企业所有权结构如何经由经营者因素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发现所有权结构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经营者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作用。付明卫等利用世界银行2002年和2003年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框架内讨论了技术外溢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赵伟等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将所有制异质性作为“基础因子”,发现TFP因素对所有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表现出明显的“创新自选择”效应;出口参与因素显著提高了各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但出口密度因素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综合有关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利用中国的经验证据,就区域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干预、区域金融中介发展、区域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产权结构、技术外溢、企业出口参与度等制度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已有研究大多只是针对某个单一的具体制度要素进行分析,并没有系统性的考察区域制度环境对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实际上,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国家和省域等多个层次制度环境要素的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一系列组织和制度层面的因素都已经成为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对于单一制度要素的研究使我们无法深入厘清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现在中国的区域制度环境到底对企业R&D投资产生了什么影响?具体是哪些制度要素真正发挥了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虽然已有研究给出了一些解答,但是大多采用宏观数据来探讨这个问题,然而技术创新始终是基于微观主体的研发行为,宏观政策或区域环境的变化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动机和具体行为上来。此外,各种创新主体之间会产生技术创新活动的合作与协调问题,技术创新资源不仅要由市场配置,还由政府、企业等技术创新主体联合配置。基于这些考虑,本文采用樊纲等的市场化程度的五个具体指标,以及这五个指标下设的更为具体的指标作为中国区域制度环境的代理变量,尝试将中国企业所在区域的系统制度环境要素指标纳入到区域内企业微观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函数,并利用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对具体的制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研究中国不同的区域制度环境要素指标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找出影响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根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R&D投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知识生产的过程,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假设是将创新过程的产出看作是研发资本或研发人员投入的函数,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表述为:r&d(output)=aR&D(input)b。Jaffe A.B.认为技术创新最重要的产出是新经济知识,企业追求新经济知识并将其投入生产过程,技术创新的投入变量则包括研究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Jaffe A.B.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Q表示技术创新产出,K和L分别表示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具体可以分为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ε为误差项,i为观测单元(即企业)。本文把各省市制度环境设为变量D,不同于在创新过程中直接投入的生产要素,制度性因素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间接因素,他们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的主体来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在企业开展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等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制度要素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是要通过市场竞争等使创新主体调整创新投入和改变如果创新主体对制度环境不敏感或关联度不强,对不同的制度要素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制度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就会不同。激励制度来影响技术创新的条件、产出和效率。因此,在实证研究过程中要进行特殊处理。本文的具体做法是将制度要素以指数的形式引入到Jaffe A.B.的模型,从而确定不同的制度环境对投入要素K和L技术创新贡献度的影响,引入制度要素后的基本模型如下:

上面的模型可以研究具体的制度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但在实证研究中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细分制度要素指标都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只有几个制度要素发挥显著作用。因此,本文也尝试在模型

(5)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地拓展,删掉模型

(5)中那些不显著的制度要素,保留显著的制度要素,然后将这几项显著制度要素指标更为细化的制度子要素引入模型,以期找到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源性制度要素。举例说明,如果对模型

(5)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前三项制度要素指标的实证结果不显著,那么,我们就在模型拓展和修正过程中保留后两项制度要素,并将后两项制度要素的各个子要素全部纳入拓展模型,从而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源性要素。在这个例证的基础上,我们将保留了后两项制度要素的拓展模型为:

三、数据来源与计量结果

(一)数据来源

区域制度环境要素依据《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中各省市的市场化指数相关指标进行设定,为了消除物价因素对R&D经费支出的影响,本文以2005年为基期,用消费价格指数对新产品产值、技术创新投入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以及企业规模、企业经营年限、企业产权属性等异质性方面的数据,主要选自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其中企业研发投入数据来自数据库中的“研究开发费”一项。另外,本文借鉴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及已有研究成果,选取研发活动较为密集的8个制造行业(见表2)为研究对象,以大中型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二)计量分析

在实证研究中,用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通常包括混合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在正式进行估计之前需要判断适用的模型形式。首先通过F检验在混合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之间选择,发现F统计量对应的p值小于0.05,因此推翻混合模型的原假设,选择固体效应模型;其次通过Hausman检验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之间选择,发现Hausman统计量对应的p值大于0.05,因此接受模型适合随机效应估计的原假设,最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上文中

(2)、

(4)、

(5)、

(6)四个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其具体估计结果参见表4。

从实证结果来看,本文将企业所在区域的制度要素纳入到Jaffe模型后,以樊纲等的市场化指数作为区域制度环境的代理变量,通过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所在区域的制度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区域制度环境确实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明显影响。另外,从四个实证结果的横向比较来看,在将制度因素引入模型后,实证模型的拟合优度有了较为明显地提高,这也说明中国的区域制度环境因素确实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积聚了一定的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区域制度基础。

我们从四个实证结果详细分析中国制度环境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模型1的结果表明区域制度环境的改善会明显影响区域内企业R&D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出弹性。为了深入了解具体是什么制度要素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明显的作用,本文将樊纲等的市场化指数的5个分变量纳入到实证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这些制度要素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其他一些具体的制度要素实际上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实际上,技术创新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创新要素的流动性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明显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由于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这两个制度要素指标还有很多细分指标,如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包含金融业的市场化、引进外资的程度、劳动力流动性、技术成果市场化这四个指标,因此,本文也重点将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这两个制度要素的细分指标进一步纳入到已有的实证模型,从更为具体的制度指标来看到底哪些制度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这种制度比较的方式有利于政策制定者更为精确地了解哪种制度发挥了应有的制度效果,哪种制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或完善。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与法制环境所包含的几个指标中,律师和会计师等市场中介组织服务条件、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帮助程度这两项对技术创新有明显的机制影响,其他一些如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制度要素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指标中,金融业的市场化、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这两个制度要素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引进外资的程度、劳动力流动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制度效果。区域制度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结果见表5。 这些实证结果说明中国区域制度环境确实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积累了一定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基础,但是这一制度基础还不是很牢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明显影响的制度要素还不多,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稳定性制度环境的建设力度。只有在稳定的制度环境下,才能有效发挥各种区域制度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

四、结论和对策建议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依然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西方企业的巨大差距。技术创新能力的落后,直接根源于中国企业所处区域的制度环境发育不良,政府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没有有效建立。本文将区域制度环境要素纳入模型,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375家制造业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区域不同维度下的制度发育状况对该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要素市场的发育这两个区域制度指标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明显影响。其中,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的进一步制度细分指标中,律师和会计师等市场中介组织服务条件、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帮助程度这两类细分制度指标对企业R&D投资有明显的影响,其他一些如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制度指标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而在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指标中,金融业的市场化、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这两个制度要素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是引进外资的程度,劳动力流动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制度效果。

基于这些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的贡献在于,将中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研发行为纳入到一个理论框架中,分析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如果将制度界定为约束经济活动的关联因素的结构性运动的话,那么,经济转型就是围绕经济生活展开的。我们通过实证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找到了有效推动中国企业R&D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深层制度因素,这些制度要素包括金融业的市场化发育、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律师和会计师等市场中介组织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帮助。至于那些没有发挥其应有制度效果的制度要素,如知识产权保护、引进外资的程度、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劳动力流动性等指标,笔者认为跟中国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机制、中国的户籍制度、私有产权的保护力度等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有明显的关联性。

总之,中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国家创新系统的体系框架,基本理顺了技术创新体系中各主体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但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制度还依然很不完善,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稳定性制度环境的建设力度。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1 对于本应该发挥显著作用却未发挥作用的一些制度要素,如知识产权保护、对生产者权益的保护、引进外资的制度,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构建、培育或优化,特别是制度中包含的正式规则要素,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相关制度供给部门的工作力度,并优化这些制度的实施路径和实施方式,使承载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区域制度环境发育不良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有效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努力和能力。

2 对于那些已经发挥了显著制度效果的具体制度要素,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实施和执行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现在的不同制度要素发挥作用的效果,采取恰当的措施来有针对性的优化、加强某些制度要素,使其进一步有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3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领域,中国应该从那些未发挥显著制度效果的制度要素中谋求进一步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发育程度,这才能有效发挥各种区域制度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进而有效保障整个国家创新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和运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城主的儿子
古文体作文
混乱的战争
假如我是鸟
我的同桌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祖国——母亲
暑期游记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繁星几时有
中秋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快乐学习
我战胜了苦瓜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灯光》教学设计三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