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0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摘要:内控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机制;是企业高层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加强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内控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我国内控管理现状,提出企业必需注重公司治理组织的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运营行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内控;风险;企业管理

内控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机制;是企业高层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加强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企业内控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企业风险和管理者决策的控制,保证企业所有者价值最大化。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内控架构与公司治理结构是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

一、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发展阶段。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提出内部控制结构理论,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将内部控制结构分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要素。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控范畴,将其定义为“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二、企业内控现状

世界全球化、一体化加速了现代企业建设步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了具体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普遍都以认识到建立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以建立了内控机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内控制度却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仍存在许多问题:侧重眼前利润,轻专职机构建立;侧重于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的监督;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轻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内控制度的建设,轻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和执行;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轻企业整体的协调等。目前,就我企业而言,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起步较晚,观念落后。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都处在起步阶段,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没有对内控制度结构的宏观性真正把握。造成多数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更有甚者将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与内部控制等同视之。

2.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日常性行为,其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和经营行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有效。内控制度虽比较健全,但因监督力度不够,致使内控效果不佳。

三、强化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企业整个营运过程。内控制度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着控制、监督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控制手段。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分越多,科学性就越强。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建立适合其的内控制度。

1.规范企业治理组织

企业治理组织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体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起着“骨架”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监控对象。规范企业治理组织,即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机构与岗位,确定机构与岗位职责以及各个机构、各个岗位间的相互关系。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企业内部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控制环境。此外,组织结构应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及时做出必要的凋整。

2.规范用人育人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内控工作全面开展的第一步,内部控制制度有无成效的关键在于其执行力度的高低,而执行力度的高低在于能否选对人。工作中,一是要严把用人关,将合适的人放到适当的岗位,充分发挥“认真、严格、主动、高效”的工作作风;二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教育,全面提高人员职业道德和岗位能力,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位员工在工作中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内控的各项要求;三是对特殊岗位要采取轮换制度,以便于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避免用人不当,使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人员担当主要职务,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的局面。

3.规范内控评价机制

内控制度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因此,在内控制度的评价中我们要采取“全员全过程参与”原则。建立规范化的评价学习机制、评价反馈机制、评价激励机制、评价创新机制等,全面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行性。让员工在评价中学习、评价中参与,集众人之智慧在互动中建立完善内控制度。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一是健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基本原则,且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内控制度,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确保内控制度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4.规范审计监督机制

企业各个经营层次中,审计监督强调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具有日常性和全过程控制的特点。审计既是企业内控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控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是企业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独立的行使审计监督权力。对企业管理的经济活动进行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监督、鉴证和评价;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制度建设,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监督奖惩等内容的监督制度,使企业审计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四、总结

目前,企业改造工作以取得初步成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显得尤为必要。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要实现与国际接轨,企业必需注重公司治理组织的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运营行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通过内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可以形成一系列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措施、程序,以确保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可靠性、经营管理方针的有效贯彻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国旗下成长
时间背后
这就是我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有这样一种声音
我们班的“林俊诗”
她牵着我的手
读书
我的学校
中秋赏月
四只狐狸
我和我的同桌相比
好习惯
奥运时刻
回忆,分别
国有企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意义与完善建议
浅谈对薪酬管理的认识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征地困境的诱因与化解
浅析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媒体,公众的角色扮演
中国与拉美深化外交关系的战略思考
我国商保公司在社会医疗保障中的新角色
江苏省阜宁县农村居民增收简析
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武警部队经济适用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的本质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
影响海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及建议探讨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困境研究
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主体研究
《画杨桃》其它杂项
《画杨桃》其它杂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材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札记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学札记
《和时间赛跑》教材理解
《和时间赛跑》教学札记
《画杨桃》其它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