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如何填补高级人才紧缺的“无底洞”

如何填补高级人才紧缺的“无底洞”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1

如何填补高级人才紧缺的“无底洞”

【案例】

高鑫是某区域的新兴高新技术企业纽・泰克纳雷吉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在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实施中,高鑫做得都比较好,唯独在公司急需的管理型及技术型人才开发方面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找不到突破口。人才市场的“摆摊”招聘总是在招那些传统的基础岗位;从网络招聘上获取的简历也大多是“纸上谈兵”的“准人才”;采用猎头招聘的形式又总是成本高、效果差。管理型及技术型人才的招聘工作就像两个“无底洞”,让高鑫感觉永远无法填平,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任性飞撞,无法看清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方向。高鑫究竟该怎么办?纽・泰克纳雷吉的人力资源开发路在何方?

多方资源整合,“三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崛起促使了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解决高鑫的招聘难题,“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如图1所示)或可成为一个突破点,即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顶点和主体,以政府及高校为支点,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纽带的基本结构,充分发挥企业、政府和高校三方的优势,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信息对称及资源共享,通过三方共同努力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国外也有类似于“三平台”的开发系统,较典型的就是美国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它以三所大学为顶点,由三角研究基金会管理,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代表组成理事会,对其负责管理、指导建设和规划。这种共同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避免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激发大学和企业的活力,还可以利用政府力量弥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缺陷,为企业发展提供科研环境。

构建“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独有特点,高新技术企业需充分带动并协调企业、政府、高校三方关系,确保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借力政府,实现“管理型”人力资源开发。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因为

技术应用有时效性,许多技术成果若不及时应用,很快便会失去价值,这就对管理者的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素质的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往往能决定企业的成败。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政府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这就需要高新技术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好政策措施。

在人力资源协同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就是信息不对称。例如,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人才的状况不了解,反过来企业又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缺乏信息掌握……这就需要企业利用各种渠道有效地跟政府进行沟通,将人才需求体现在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中。

1.企业加强统筹计划管理

联合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议政府人事部门拟订相应的引进人才计划并组织实施,由高新技术企业定期上报人才引进计划。在报送人才计划时,企业需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注明本行业发展计划、现有科技力量、经费开支能力及住房补助等情况。另外,对不同类别的管理型人才分类引进、统一管理。

2.政府建立健全政策支持

1)鼓励引进高级人才:为高级人才提供引进费用资助、公寓与住房补贴、安家费资助待遇、子女教育与户籍等优惠政策。

2)鼓励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竞赛补助、技术交流资助、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费资助等措施对国际化人才进行培养。

3)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购房补助奖励、专家称号奖励、研发项目奖励等奖励措施。

4)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并进行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资助和人才引进资助。

5)归国人员发展:建立归国人员创新基地,支持归国人员创业,并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注册、土地使用、税务、商检等审批环节简化手续并优化流程。

3.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人才引进小组通过对外考察、访问、科技交流、科技合作、商务谈判和国际会议等活动,收集、积累国外专家信息,完善人才档案,建立国外专家资源库。定期举办区域人才合作交流会、博士后人才与项目引荐会、海外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海外人才工作站年会、高级人才招聘洽谈会等主导创新人才的招聘会。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聚集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并向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和人才推荐工作。

借助高校,实现“技术型”人力资源开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兴起,我国教育与人才市场出现严重脱节,很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求。论其主要原因,一是专业设置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二是在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校企间的交流合作,使学校定向培养人才,从根本上改变粗线条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高校可凭借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依托企业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信息优势,实现两者共赢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高新技术企业培养所需之才。

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把高校潜藏的科研成果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产业、教学、科研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高新技术企业同高校在科学研发、技术创新、经验交流、应用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把科技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如此,企业既可以开展联营、投资、参股、控股等形式实现合作,也可以借助高校建立研发中心等合作机构的形式实现利益共赢。

自我突破,实现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不仅要在外部与政府和高校进行有效对接,营造人力资源开发的协同效应,还需深挖内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因此,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持续培养亦十分重要,高新技术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特色内部培养机制,从而全面实现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 1.加强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技术知识将成为企业最能创造效益的资源,经培训掌握知识的员工将转化成为企业的知识资本。现在的员工培训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学习操作技能,而是已经上升到使企业知识资本增值的战略层面。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知识管理,建立并完善公司培训体系,以针对性及实效性

为两大抓手,以战略、业务、文化为三条主线,全面打造新型学习型组织。

2.关注员工成长

加强人本管理理念,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处理职业“内生涯”与“外生涯”的关系,既要通过有效的培训及知识管理实现员工职业内在素质的不断提升,也要通过完善职位晋升渠道实现员工地位待遇的不断提高。

3.改革薪酬体系

改革薪酬体系,努力打造让创新人才得到支持、创业人才得到鼓励的环境,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才资本价值,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让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回报。

4.均衡人才储备

“三平台”的评价及保障措施

实施“三平台”的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保障“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综合效果,建议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效果的指标评价层次体系,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整体实施效果,指标体系如图2:

实现“三平台”的保障措施

1.坚持一个主体、两个基本点

“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是由政府、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三方联合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在“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运作过程中,必须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作用,认真分析自身产业特点,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因此,在建立“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时,一定不能盲目利用政府平台及高校平台,而要分清主次,找到三者之间的联系及利益均衡点,让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配合,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完善定期沟通机制

要想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到尽善尽好,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组织由三方共同参与的“人才联席会议”,定期(年度)和不定期(根据联席会议召集)地举行人才会议。每次会议都确定一个有关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主题内容,各方代表围绕主题充分交流信息并提出建议。联席会议有助于各方信息充分沟通,协调人力资源开发策略。通过人才联席会议,政府可以充分了解高新技术企业急需的人才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高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优先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为政府增加就业和税收,高校也可以找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场所。需要指出的是,人才政策的引进和培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这就需要人才联席会议未雨绸缪、高效稳定地发挥作用。

3.三方需持续关注与支持

“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实施涉及三个平台的共同作用,三个平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需要企业、政府以及高校在达成共识之后,持续投入时间、精力并长期坚持。若只奉行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只会收效甚微。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三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在短期人力资源开发中或许难见成效,因此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千万不能中途而废,必须要长期坚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幸福之家
老鹰、小兔和小鸟
四角的天空
对着流星,许下真诚的愿望!
我的班主任——刘老师
童年啊,童年
笑对人生
姐姐我好想你
小红狐和“百兽之王”
感动常存
朋友给我的爱
孤独,不在夜空里
我发现中国变了
英雄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分析当前农业机械管理中常见问题和策略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煤炭企业采矿技术分析及安全防范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探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关系的实证分析
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并购重组障碍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企业创业动机探析
探索和思考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问题和策略
试论汽车三包责任及其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环境同内部控制探讨
石油销售企业加强营销管理水平的探讨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论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
《画杨桃》教学实录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练习设计
《画杨桃》练习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相关知识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相关知识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