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没有白费的学习

没有白费的学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1

没有白费的学习

历时一年的编写、校订,国内第一本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书籍――《习近平用典》近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在两会期间,该书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习近平用典》共26万字,分敬民、为政、立德、劝学、廉政、创新、法治等13个篇章。其中在劝学篇中,习近平从四个不同层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即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阐释了学习的重要。学习无论对于一个国家,或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王蒙说过,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

说说古人学习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这是一条古训。我国古代思想家高度重视学习。他们指出,一个人仅仅好仁、好智、好直、好勇、好刚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学习,懂得理义,掌握道德学问,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才可以广明德慧,处今知古,德业日进。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大多自幼熟读经、史、子、集,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后入朝为官,实现个人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比如汉代职场人的阅读范围涵盖诸子百家经典,汉武帝时将通达儒学看作考核提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读书入仕,实现崇高政治理想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盛唐时期,社会普遍存在着一股好学之风,朝野上下对读书极为重视。唐太宗常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诫百官多读史书,晚年任大唐“组织部部长”的大文学家韩愈也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宋代读书之风浓厚,宋太宗和宋真宗尤爱读史书,史载“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以观书为乐”,真宗“听政之暇,唯文史是乐”。至于一代名相赵普、范仲淹等,则更是勤学苦读的典范。元人脱脱所著《宋史》对宋代的读书之风给予了高度评价:“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明代统治者则十分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格外受帝王的青睐。朱元璋时期免除了书籍税,朱棣亦指出:“士人家稍有余资,皆欲积书,况于朝廷。”永乐四年朱棣动用文人儒臣三千余人,集古今图书八千余种,历时六年编成11095册、3.7亿字的《永乐大典》,堪称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在统治者

的大力倡导下,明代刻书业发达,书市繁荣,尤以帝京云集天下书商,书市之大,书籍之全,他处无一可比。到了清代,上至宰相大臣,下至地方县令,皆流行玩一种名曰“曲水流觞”的高雅游戏。一群人围坐水渠两旁,在上游放置盛酒的杯子,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即兴赋诗饮酒。和|蒙宠时就特意将自家宅院的一处亭子开渠做此游戏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国家频频向东方派出使团和传教士,一些具有开明意识的清朝官员大量搜集、阅读西方书籍,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历史地理。在这方面,康熙皇帝无疑做出了表率。他对西方的算学、地理、光学等自然科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下令将《几何原理》译成满汉文字发给臣僚学习。直至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清朝的官员们终于从虚骄的醉梦中惊醒,于是士林争讲西学,开读书会。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士人发起的强学会、保国会等新式学会,以学术为手段,主张新法,倡言变革。

关于古人的学习动机,虽然有人提倡“学也,禄在其中矣”,主张“学而优则仕”,但多数哲人还是学以自立,有志于社会。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学者,所以修性也”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的职场人士普遍有读书习惯,他们熟读典籍,体察民情,调养身体,形成了中国人喜好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

说说企业学习

虽说“知识就是金钱”,但是大部分的知识是可以复制的,拥有某种知识的优势会迅速失去,所以唯一的领先优势是比别人学习得更快。

联想集团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联想集团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不由得问一句“为什么”。柳传志曾这样说过,“联想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强大的组织学习能力。” 柳传志选拔的干部学习能力都很强,这取决于他选干部的三个标准:第一,有很强的事业心。有了事业心就有了愿景,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不满足于现状,期盼着做一番大事业。按照这个标准选出来的干部一定是积极上进的。第二,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就没有开放、谦逊的学习态度,就不能与别人合作,这样的人很难进步。第三,有总结能力。总结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柳传志按照这三条标准选拔出来的干部都非常注重学习,既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又有很好的、适宜的学习态度,以及很直接的总结学习的能力,这让联想成为一个自发自觉的学习型组织。所以,在联想,没有一个部门、一个人负责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已经完全融入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中,变成了非常自觉的内在机制。

英国BP石油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公司前任CEO约翰・布朗爵士说:“BP之所以能够成为引人注目的行业领先者,在于它提倡不论部门大小,都要致力于学习和掌握知识。学习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催化剂和根本来源。”BP的核心机制是把学习和项目结合起来,变成三种组织学习:做前学、做中学、做后学。做前学主要有三种机制:搜索已有知识、同行评议会、知识连接;同行评议以后,项目开始启动,这时就变成了做中学。做中学的核心做法有两个:行动后反思和实践社群;做后学是在项目结束之后进行的,就是做完之后再学习。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说过,对于腾讯,业务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业务可以拓展,可以更换,资金可以吸收,可以调整,而人才却是最不可轻易替代的。除了单纯的员工培训外,腾讯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员工学习。比如“腾讯大讲堂”项目,该项目于每个星期二的下午进行,定期在公司内部由员工讲某一项产品的成功经验、产品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公司产品研发的历史。在腾讯学院,还推出了名为“我分享,我骄傲”的活动,鼓励员工上传手中的资料、文件、课件等方便大家共享学习。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建设互联网行业里的学习型组织。” 纵观全球优秀企业,学习型企业的本质是强调“学习”和“创新”。企业发展需要变革,不断学习就是促进其变革,保持发展的活力。学习型企业是一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是人的终身学习所需要,也使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能力。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发、更新自己的技术与管理,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劝君当学习有方

提起《劝学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荀子的《劝学篇》。在文章中,荀子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循循善诱地阐述了知识的重要与学习的方法。他认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终乎为圣人。”要达到此境界,就必须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除了荀子老先生的《劝学篇》外,战国时期的尸佼,在他所著的《尸子》中也有《劝学》篇。据唐代魏征等人编撰的《群书治要》中记载劝学篇的文章,材料是好材料,工匠是好工匠,而做出的剑倘不磨砺,其锋刃还是不利。以磨砺譬学,学习的重要性自见。而更可贵的是,尸佼将学习与自身的德行联系起来,并指出德行更为重要的是“无爵而贵,不禄而尊”。此外,东汉后期进步思想家王符,在其著名的《潜夫论》中,首列了一篇《赞学》。这“赞学”,也是“劝学”“勖勉”的意思。王符说:“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当下,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组织中,在求知识、攻术业、修德行的具体实践中,重温一下历史上的这些“劝学篇”,想必大有裨益。

身在职场的年轻人大多可以预知自己的未来,不是他们有“特异功能”,而是大多数人都会按照“剧本”写好的情节一路进行下去。无论是晋升路径还是收入水平,只要职涯轨迹不出现特别大的偏离,就能从本单位的前辈身上找到一些自身发展的线索,诸如:衣着打扮、神情举止、工作状态,以及他们每天惦记的烦心事。一眼望穿的人生,没有惊喜。胡适曾说过,“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最容易抛弃的两件事就是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和理想的人生追求。” 为了保持当年的那份追求,胡适给职场人开了三张“方子”。

第一张方子: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第二张方子: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毕业即失业”是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现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有时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心喜的。为糊口而做的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第三张方子:总得有一点信心。世间事有难易乎,为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职场人应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从“门外汉”成为一个“门内汉”。今日的失败,都是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研读专业,学习最新成果。

胡适开的方子,归根结底,是希望年轻人多多学习,不要辜负了最初的理想。习近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讲道: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所以,企业也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型企业,员工也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型员工。这样才会有创新,有变革,出绩效。

希望集团总经理刘永美对员工说,我们所说的学习的能力,就是要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看到对你有用的,对你的企业和团队有用的,都要向他们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是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身体力行的。只有能够在工作中,将学习身体力行的人才能够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否则,就必将被职场淘汰。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唯“有学术者触地而安”。从长远来看,企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有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学习才是真正的竞争力。佛教中有一句话:福不唐捐。意思是善念善行不会白白地付出,早晚会福果相应。我们也应该说:“学不唐捐!”学习上的付出绝不会徒劳无功,一定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朋友给我的爱
孤独,不在夜空里
姐姐我好想你
笑对人生
童年啊,童年
小红狐和“百兽之王”
我发现中国变了
四角的天空
老鹰、小兔和小鸟
我的班主任——刘老师
英雄
幸福之家
对着流星,许下真诚的愿望!
感动常存
试论汽车三包责任及其法律风险防范
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并购重组障碍分析
论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探索和思考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问题和策略
石油销售企业加强营销管理水平的探讨
煤炭企业采矿技术分析及安全防范
企业内部环境同内部控制探讨
分析当前农业机械管理中常见问题和策略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探讨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企业创业动机探析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关系的实证分析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画杨桃》练习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实录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练习设计
《画杨桃》相关知识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相关知识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