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6
城市景观规划
(一)城市绿色廊道规划
1、城市绿色廊道构筑:城市绿廊在规划结构中以网状出现,主要通过道路绿化的改造与建设形成。城市绿廊是与市民日常生态结合最为紧密的绿色空间,同时也是东莞地区城市风貌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规划城市绿廊的目的更在于使绿意存于城市这一大系统的每一个空间节点之上。在规划中,拟将城市绿廊依托道路等级、结合树种的选配,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及次干道形成不同的设置,使之构成绿廊自身的系统层次体系,同时在重要节点适当放宽,形成绿色步行道、广场、街头绿地、小游园等空间,进一步实现其美化及游憩功能。
2、山水田园景观向城市中心内敛:东莞城市中心区由于发展速度的原因,导致绿化用地面积上的局限性,因此规划拟将城市南侧的自然山景、城市北侧的湿地水网、城市东西两侧的生态田园尽数吸收、理顺,取其各自景观精华,使之与城市空间有机相联,逐渐向城市中心区域内敛,形成城市外围区域的生态包围圈,并逐渐形成规划中的两条绿色轴线。
3、规划形态特征:
以道路为形态特征的绿色廊道:为生态多样性迁移和传播提供有效通道,能有效地抵抗城市污染、噪音等,是绿色廊道的人工骨架。
(二)城市景观视廊规划城市景观的规划组织
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景观视廊必须是以绿色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建筑物将阻断视线和视廊空间,城市景观视廊从某些意义上仍是绿色廊道,为了突出反映东莞的城市建设水平,必须控制和规划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视廊。
1、金鳌洲塔—黄旗山主峰—同沙林场:这条景观视廊是东莞市十字空间轴的一条,绿廊反映了城市景观的连续和动感,也反映了自然生态从山地到水网的链式的过程,景观视廊是城市绿廊的另一表现形态。
2、城市新中心区自体育馆—南部山体公园绿地:规划的这条城市景观视廊是东莞市新行政中心的标志性景观,视觉上保持开敞、连续的城市空间,景观效果应是现代化、简洁的新城市形象,视廊北部从体育场开始,向北由绿廊延续向北。经人民公园等交汇于东江滨水绿廊,南部亦可由山体公园绿地向南,延伸到南城地区南部。
3、东江水道及运河水系景观视廊:规划的以东江水道为核心,以运河水系为辅的滨水绿地系统,是东莞市十字交叉型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另一条轴向空间,以水为连续、动感的因素,由两岸规划不小于30m的滨水绿带组成连续的景观视线。在河岸的弯道或重要的地区均规划有地标,保持景观视线的完整,规划城市滨水景观的高潮起伏。
(三)城市景观地标和节点
1、城市市级地标
(1)黄旗山:常常一个城市因其拥有优美丰富的的城市天际轮廓线而闻名于世,东莞城市北部为平原,南部为低山丘陵,而在市中心有天然山峰黄旗山,山体轮廓天然浑成,应严格注重保护天际轮廓线。“黄旗灯笼高高挂”是东莞八景之一,只有这一景在东莞的城市建城成区内黄旗山主峰,黄旗山主峰不仅作为市级地标制高点,也是东莞八景之一的所在地,这样更有了历史文化传统的含义。黄旗山主峰不但可以作为城市地标,也可以在山顶上瞭望其他景点、地标、景观视廊。
(2)市政府广场:市政府广场是东莞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建筑群和广场,是代表东莞城市新貌的地标。
(3)金鳌洲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当时作为风水塔兴建,此塔于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塔高50.6米,位于万江金鳌洲,处东江沿岸规划绿化带中。
(4)细村滨水绿地:滨水绿地位于细村段,地处东江水道弯道,规划为弓形滨水绿地,建地标景物,下联金鳌洲塔,上望大王洲,形成东江水道的景观视廊。
(5)大王洲绿地:大王洲绿地南岸规划地标景物,作为东江水道城市景观视廊终点。
(6)西门广场:西门城楼及西门广场是旧城区内最吸引人的开放空间,滨临运河,经改造后,形成一个有着集会、游憩、观赏、文化和古迹保护综合功能的广场。
2、区级地标:区级地标的影响力是区域性的,是区域地块范围内的城市景观中心,一般要求宜人,绿化环境较好,有明确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尽可能与相邻的区域地标形成一定联系,使城市景观空间连续不断,犹如长卷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望州公园
- 开心的双休日
- 旅游
- 运河古韵
- 参观四川科技馆
- 游《湛江海湾大桥》有感
- 游马三家瀑布
- 那个美丽的地方
- 春的发现
- 圆明园游记
- 动物园
- 游南宁人民公园
- 开封、洛阳游
- 上海
- 郊游
- 获嘉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1)
-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定位和创新
-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
- 论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与局限性(1)
- 谈房地产调控与地方政府角色转换(1)
- 关于搞好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布莱恩
-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1)
-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初探
- 关于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研究(1)
- 浅论职业教育动态订单式人才培养初探
- 试论就业导向下的本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 试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 改诗成故事──《秋思》教学后的反思
- 《秋思》课后反思
- 入情读,入境悟,体验写──我眼中的《秋思》
- 被秋风吹起的思念──《秋思》文本细读
- 在自主对话中感悟──《长相思》教学反思
- 《长相思》教学实录
- 诗韵·诗意·诗境──以《泊船瓜洲》为例谈古诗朗读教学
- 关于《泊船瓜洲》一课插图的意见
- 关于“绿”的教学反思──《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 《长相思》课堂实录
- 书画合一,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观《泊船瓜洲》有感
- 好一曲《长相思》──听帅壮丽老师的《长相思》有感
-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 《长相思》教学实录
- 《泊船瓜洲》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