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9

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展开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目标与原则,其次分析了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差异,最后分析了我国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供参考。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自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来便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但是,从目前研究的相关文献中不难看出,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且相对比较分散,缺少系统化的研究结论,致使当前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新所得税准则缺少深入的了解,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所得税会计准则展开了研究,以在系统化总结所得税会计准则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出当前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而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一、所得税下会计准则的目标与原则

所得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伴随我国会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俨然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所关注的焦点。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市场经济逐渐实现与国际市场经济的接轨,在此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向境外筹资的比率逐年增大,因此,以国际会计标准来实现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成为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一点从当前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中,也展现出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因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针对小型企业,其要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具体要求,采用应付税款法,因此,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原则应该包含会计方法选择的原则。具体来讲可将所得税会计原则分为:方法选择原则、确认与计量原则、记录和列表原则、披露原则以及例外原则。

二、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与西方所得税会计相比,中国所得税会计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滞后,而西方国家的会计领域目前已具备完善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对于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实施应付税款法、递延法以及损益债务法,允许企业在以上三种核算方式中进行选择,而新会计所得税第一次明确要求企业要采用资产表负债法来实现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1.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所渗透出的相关会计理念

2.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差异

(1)趋同点

首先,都提出了使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第一,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较而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对于递延税款的相关定义更能够符合资产与负债的标准要求,而递延所得税资产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企业未来应付的债务或者应收的资产,进而也就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更好的反映出了企业在的财务状况。第二,资产负债表法具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采用资产负债表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推进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为实现其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有效的加强了财务报表列表的程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而言,我国在递延税款和所得税费用方面,其财务报表的列示方面的要求较低,关于所披露出的内容相对而言过于简单且范范。因此,为进一步的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提升其在决策方面的实用性,《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号――所得税》对于列报部门进行了明确的要求,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总数以及负债总数进行分别列示,并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这样才能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带来方便。

再次,要将营业中的亏损所产生的未来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记录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关于暂时性差异这一内容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有着十分规范的定义,因而营业亏损可以引起对未来所得税的抵减,这样就符合了定义中的要求,所以要按照暂时性差异来处理。所以,只有企业能够拿出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在未来能够有充足的利润实现对这部分递延差异的抵扣,就能够将所存在的差异认作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使企业资产负债表详细且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产负债情况。 最后,减值理念的提出。因为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明确,所以应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实现对这一内容的调整,其中的原理和其他各种资产的备抵账户是基本一样的,且负荷了谨慎性这一原则的相关要求。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这一内容的实质是是企业的资产更符合自身在未来所地阿莱的经济利益的相关定义。而其目的也都集中在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内容更加符合企业在那一时期的实际状况,从而提升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信任度。

(2)存在的差异

在差异性方面,还存在着确认方式、计量方式以及列报方式上的不同,但是,IAS

1

2、SFAS10

9、FRS19以及我国的《所得税》法等,都是建立在本国基础国情之上的,其在规定方面所存在的不同,都是以符合本国实际为根本的。但是,从差异性变化过程的整体分析,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历经了由方法的多元化到单一化的过程。

三、国内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所存在的差异分析

二者所存在的差异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五方面:

1.在处理方法上的不同

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如下: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可以采用应付税法或者是纳税影响会计法来实现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处理,一般情况下,我国的企业多采用应付税法。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如下: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禁止采用除此方法以外的任何方法,其所重视的是暂时性差异。而利润表债务法所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差异性,其能够计算出当期的影响,但是无法直接的将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反映出来,因此就无法处理暂时性差异,但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却能够将暂时性差异直接的反映出来,所以能够实现对未来所产生影响。

2.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了对计税基础的定义

其一,所谓的资产计税基础,实际上是指在企业进行资产账面价值收回的过程当中,对于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并且对资产的计税基础与其之前所列出的金额相等。在这一过程中,一旦产生不需要缴纳未来经济效益的纳税这种情况,则将其账面值作为计税的基础。其二,所谓的负债计税基础,即将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扣除之后,所剩余的账面值,一般来讲,对负债进行清偿,是不会给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损益产生影响的,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若负债金额当中全部,或者只有一部分用于税前扣除,则很容易产生会计同税收之间的差异性。

3.二者在差异分类上存在着不同之处

首先,在新会计准则中,其仅仅将暂时性差异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同时也将暂时性差异进一步进行划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中,所谓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指的是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者是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会导致应纳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的出现。其次,在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中,其将差异分为两类:永久性与时间性差异。

4.二者在差异的定义上存在着区别

首先,新会计准则第一次对暂时性差异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暂时性差异从企业资产与负债方面分析,是一项资产或者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在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出的账面价值之间所存在的差额,这种差异性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清除。其次,时间性差异一定是暂时性差异,但是暂时性差异却不全是时间性差异。

5.在科目设置上的差异以及在主要账务处理上所存在的差异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新会计准则的应运而生不仅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满足了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这一发展的需求。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同时其也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适应我国企业实际需求的一项创举。

四、总结

本文在探讨所得税下会计原则与目标的基础上,分别分析探讨了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差异,以及国内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所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当前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目的、原则以及会计处理方法上:都逐渐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在企业合并等问题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而国内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则表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与国家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朋友,前进的路上该用什么标点
快乐的改变
你,变了
人生如灯冷静
淡紫色的心情
雨夜敲窗
夏之琐感
读《童年》有感
水缘
军训趣事三记
读《过零丁洋》有感
读《渔家傲》有感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我要克隆我的朋友
绿叶,绿树,绿
夜晚(外一首)
红尘四季 2014年2期
四季之歌 2014年2期
在河豚身上,我找到了无法替代的来生(三首)
诗的可能 2014年3期
观雾当责 2014年2期
十月午后(二首)
秋往春来 2014年2期
春天印象 2014年2期
腊梅图春 2014年2期
一地冰凌(外一首)
有人在我梦里割草(外一首)
溪口导游(外一首)
江山多娇 2014年2期
凌云壮志 2014年2期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
九年物理下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2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检测》试卷
九年物理下册《温度、内能和热量综合练习》
九年物理下册《机械能和内能综合练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设计之二
九年物理下册《内能(2)》堂上练习
九年物理下册《热学专项训练》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下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下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下册《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教学设计(第一节)
九年物理下册《内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