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碑帖拓片:高冷的艺术

碑帖拓片:高冷的艺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1

碑帖拓片:高冷的艺术

不久前,我去了西安碑林,有幸近距离接触了多位大书法家的作品,每个文字都鲜活地仿佛把作者的生命力一并凝聚在这些冰冷的石块上,他们的形象似乎穿越了时间的洪流,坦坦地降临在我面前。大概是与我想法一致的人太多,于是碑帖拓片就诞生了。

“原汁原味”的历史

至今现存最早的拓片是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唐拓《温泉铭》,被收藏在法国巴黎图书馆。还有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现存北京图书馆)、《金刚经》(现存法国巴黎图书馆)、及欧阳询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现存上海图书馆),都是用纸质坚韧的薄型藏经纸,以佳墨捶拓,墨光紫黝可鉴。现在如果哪位藏家能得到一个唐拓,那绝对是不得了的。

拓术在“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时期”宋朝到达鼎盛,堪称一代绝技。现在留有宋拓孤本的《题琴师元公此君轩诗刻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黑墨精拓的《虞恭公碑》、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的《九成宫醴泉铭》、《怀仁集王圣教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石刻之祖的《石鼓文》、传说中蔡邕书的《汉酸枣令刘熊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等。

宋拓的用纸很讲究,有澄心堂纸、金箔纸、越竹纸、白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多种,就宋麻纸来说,不是纯白色,而略带微黄,韧性较大,所以能耐久,在拓时是捶的(不是上下来回拓),这种拓可保持字的原状,不使字形走失。墨拓法分为三种:一种用墨干湿、浓淡适中;一种叫乌金拓,用极好的墨,拓出来极黑并很光亮,微微有些泛蓝,大多适用于石面平坦和字口清楚者;一种较蝉翼拓,用极薄的纸,较好的浅墨,一般适用于字形较小,石花又多者,这种拓片近看如云烟飘渺,远处看神完气足。

元拓就粗糙多了,这当然是因为元朝时汉文化被严重打压的缘故,很多文字技艺被废弛。到了明朝,拓术再次兴盛,虽然不及宋时的精致,但是由于明朝的造纸业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所以拓纸更为讲究,有黄棉纸、皮纸、红筋罗纹纸、白棉纸、镜光纸等,多以破布、旧棉絮为原料,虽然比宋拓要薄一些,但纸质坚韧,品质更高。明拓的用墨不如宋拓,这个时候还诞生了煤拓,是用煤和胶混合而成,用于较大的比较费墨的摩崖石刻拓片,但是极易脱落,所以煤拓不那么受欢迎。明拓的《东汉曹全碑》、《史晨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张猛龙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龙藏寺碑》(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均有)等,因其高超的艺术技法,都成为书法爱好家的临摹范本。

清拓由于与现在的时间较近,存量就更多了。它沿袭了明的拓法,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各个时期的特点较为分明。清初的拓法基本上与明拓无异,所以即便专家也很难分清这两个时期的拓片。乾隆时期的拓片就明显更加精良,拓片所用纸、墨都远超清初拓,这时已经能做出一种叫“净皮”的超薄纸。而且乾隆时期除了用极好的墨作原料外,又揉入明朝留下的一些古墨,旧墨新笔,写出的字既光亮又乌黑,是清乌金拓,如《三希堂法帖》的初拓本,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越到后来,如嘉庆、咸同、光绪等拓本,拓本技术可以说每况愈下。

高冷的艺术

要说收藏市场,拓片可谓高冷的艺术,极为小众,但是欣赏来讲,其文化底蕴也绝对称得上“高冷”。拓片中的字体有八种,即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八分书、草书、楷书(也叫真书)、行书。

甲骨文是上古的文字,艺术感并不强。大篆,史称周宣王太史籀首创,我们今天见到的《石鼓文》是其遗法。据说秦丞相李斯变大篆为小篆,存世的就是著名的《琅琊台刻石》。隶书,据传为秦人程邈创造的,其因罪被幽禁在云阳狱中,探索字形的改变,终于改篆为隶三千字,并奏始皇帝。八分书,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在他的《两汉金石记》中说,“上尊号碑、受禅表碑,是钟元常书,这种书体称金针八分书。盖纯取方整,开唐隶之渐矣。”草书,现存最早的草书是《急就章帖》,即常说的“章草”,是汉代黄门令史游所书。行书集大成者是东汉的“行书之祖”刘德升,字体妍美,风流婉约。楷书,传说是秦人王仲次以隶书变楷书,又以楷书变八分体,但是对此尚无定论。真正将楷书发挥到极致的是唐代颜真卿的“颜体”,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

当然就是因为这种“原汁原味”的文化和历史沉淀感,拓片一直都吸引着各界的文化爱好者,不仅仅是收藏家,还有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甚至历史学家都视之为珍宝。

拓本保存很讲究

对于从碑刻上捶拓下来的拓片,有几种收藏保护办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折叠装袋收藏,虽然不便欣赏,但是未经装裱用浆,不会生虫。

其次就是碑帖卷轴装外观与书画卷轴装,书画卷轴装裱是用刷子尽量将书画作品刷平裱在画轴内,但是原始碑帖一半都保留着碑刻的凸凹感,这时候就有了碑帖卷轴装裱,工序稍微麻烦了些,但是文字的起、运、落笔的美感被保留了下来,欣赏起来更加有“原味”。

最后,将这些拓片剪割装订成册,就变成了拓本,是最方便收藏以及翻阅的。如果是现代人制作的话,价格并不高,但是精良的制作却可以将颜真卿的楷、王羲之的行、张旭的草留在家里。

拓本的保存也很讲究。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生霉,避免光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如果是特别珍贵的拓片,如有条件,应将其置于湿度在50-60%,温度在14-18℃以下的环境中。但温度也不能太低,温度太低会使纸张变脆。除尘的话用乳光去污袋效果就很好,将拓片置于真空中一至二天就可以除虫,放樟脑球、麝香之类的也可以,但是并不牢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树叶
新学期,新计划,新挑战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老师我们爱您
超市失窃之谜
九寨,美丽的天堂
嫦娥奔月后续
烟火
一次陶艺展
我的新书朋友
秋天的校园
寻找快乐
乡愁,距离
祖国在我心中
忆老师
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论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现状与对策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其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初探
浅谈合资公司财务总监岗位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
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
中美双重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财务内部控制在高校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问题的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统计核算影响研究
试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外贸企业贸易利差套利模式的会计处理浅析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片断赏析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札记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不懂就要问》相关知识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札记
《做风车的故事》相关知识
《不懂就要问》课文
《做风车的故事》课文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相关知识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
《不懂就要问》问题探讨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