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解读“士子之心”

解读“士子之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解读“士子之心”

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寓意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

标识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同时也是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笔者作为高校义工(亦称志愿者)一线的组织者、“指导员”,对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有着更深的体会,现阐述如下。

何谓“士子之心”

“志”字拆开为“士子之心”,那么什么是“士子之心”呢?

中国人群,向分为士、农、工、商。士为四民之首,曰士子,曰读书人。

士子之心就是拳拳爱国心 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责任心。

曾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抱负、地位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因为这些人有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

这些,是中国志愿者精神内涵的理论源头。

中国志愿者精神内涵的公认解释为:“志愿者是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为促进和谐社会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技能特长的人和人群。”

现在,中国志愿服务标识又用“士子之心”进一步彰显、诠释了志愿者精神,它是志愿者精神的浓缩、精炼和升华。

回顾中国“士子之心”之旅

21年间,由青年学生为主体、深入人心有广泛影响力的志愿者活动数不胜数。

在社区建设领域,2000年5月,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实施,它以一名志愿者或一个志愿者服务队为一个困难群众及其家庭提供经常性服务的“一助一”长期结对为基本形式,以创建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四进社区”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筑城行动”、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以及消防志愿者、禁毒志愿者等方面工作为重点,截止目前,“一助一”长期结对数已超过250多万对。

在环境保护领域,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通过建设绿色行动营地、基地等方式,动员青年及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认养绿地、水气污染监督、清除白色垃圾、环保知识宣传等内容丰富的环保服务活动。

在大型活动领域,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世界妇女大会、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APEC年会、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国际、国内盛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向世界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崭新形象和良好素质。

在抢险救灾领域,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几次大的洪涝、地震灾害面前,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此外,各地根据自己区域需要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也此起彼伏、丰富多彩:北京的“到公益机构去”志愿服务行动、浙江的“天天”志愿行动、河南的青年志愿者“爱心包”工程、江西的青年消防志愿者“119”联动服务计划、山东青岛的周日志愿行动、福建漳州的青年志愿者“110”联动服务网络、湖南株洲的(青少年)道德银行、江苏和贵州的禁毒志愿者行动、辽宁的“支援辽西北”志愿者行动等等,都为“士子之心”添上了一笔笔不可磨灭的浓墨重彩。

“士子之心”,在中国、在今天,出新出奇,熠熠生辉。

保护、弘扬“士子之心”任重道远

因为工作在高校义工志愿者组织管理一线,对保护、弘扬“士子之心”有很多切身体会。

以下几个“不到位”,如不尽快化解,将极大地伤害广大青年志愿者拳拳的“士子之心”。 对“士子之心”认知不到位

现在,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志愿者活动不了解其宗义,有的甚至误解、曲解志愿者服务的本意,做出了一些违背志愿者精神的事情,给志愿者活动带来了阻碍,这是至今为止,影响志愿者活动向纵深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

譬如,很多人认为:所谓志愿者活动就是传统的“学雷锋,做好事”“扫大街,捡垃圾”,恰恰忘了“士子”这颗心。一些单位,一些社区,志愿者来了,让他们去清扫庭院,清除垃圾;有些商家把志愿者当免费的劳动力,让他们去撒传单,贴广告,卖报纸……更使人遗憾的是,不仅仅被助者这样浅表的理解志愿者活动,在某些高校的志愿者组织的领导层甚至志愿者本身也这样对志愿者活动做表层的理解。一些志愿者组织的领导者,宣传志愿者活动时,只讲活动内容、活动好处、活动结果等,唯独不讲志愿者倡导的“人类高尚的志愿精神、奉献精神”,对高尚纯洁的奉献精神的误导、误解不可避免地将志愿者义工活动引入形式主义的歧途。于是乎出现了“节假日一日游”式的志愿活动。当年学雷锋还是“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而今,重阳节来了,各志愿者队伍涌进养老院,老人们被迫接受一拨又一拨的志愿者“帮助”;儿童节来了,各志愿者团队,又呼啦啦地拥进儿童福利院,讲几句话,撂下水果、糖果就走,成了“上午来,下午走”。尽管老人孩子有许多情绪、心理的诉求,亟须人帮助调适,可节日一过,再也没有志愿者光顾。大学生开始时对参加志愿活动,还感兴趣,可一两次以后,对这种形式主义、简单、单一化为活动而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兴趣丧失大半,参与人数也与日递减。

这种对志愿者活动浅层次的理解,导至出现了许多违背原旨本意的做法,制约着志愿者活动健康发展。

志愿者组织不健全

培训管理不到位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特长服务社会。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大

一、大二的学生居多,大

三、大四的学生由于学习时间与服务矛盾,参加一两次活动就退出了。而这些低年级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特长很难满足社会需求,亟须培训提高后再上岗。可是对于志愿者组织来说,很难做这样的培训,只好勉为其难的做些力所能及的诸如“扫大街、捡垃圾、交通协勤”等“老三样”的服务,无法进行需要专业知识、技能更多的主题系列长效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不到位

大学生在公益服务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是难免的,但现实情况是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以及被服务三方均无法可依,无法对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有效保护。很多时候,学校领导以保护学生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为由,阻止某些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策划好的许多方案不能实施。无疑这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必要的活动经费不到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当然要花销一定经费,经费来源现在还没有正式的渠道。有的学校领导重视、经济又宽裕,就由学校拨款。可大部分学校,领导也很重视,但心有余力不足,学校自己开支都很紧张,根本无力支出志愿者活动的经费,只好让学生自筹。很多学生义工费用往往是家里给的生活费甚至是“独立拨款”,有些志愿者组织甚至搞起商业活动,卖报、卖花……挣来钱维持志愿服务活动。商业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混在一块,使高尚的严肃的不计报酬的志愿服务活动变了味,使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蒙尘”。

以上种种“不到位”,对“士子之心”,是伤害,是制约,亟待解决。

我们期待并坚信,在全社会的关爱呵护之下,在全体“士子”的坚持之下,“士子之心”一定会大放异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书
四只狐狸
好习惯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中秋赏月
她牵着我的手
我们班的“林俊诗”
我和我的同桌相比
在国旗下成长
有这样一种声音
回忆,分别
时间背后
奥运时刻
这就是我
我的学校
国有企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意义与完善建议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征地困境的诱因与化解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江苏省阜宁县农村居民增收简析
影响海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及建议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困境研究
我国商保公司在社会医疗保障中的新角色
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中国与拉美深化外交关系的战略思考
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人的本质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
浅析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媒体,公众的角色扮演
浅谈对薪酬管理的认识
武警部队经济适用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主体研究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画杨桃》其它杂项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
《和时间赛跑》教材理解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画杨桃》其它杂项
《和时间赛跑》教学札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札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画杨桃》其它杂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学札记
《和时间赛跑》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