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0
农村资源禀赋与治理精英对于农村发展模式的影响
摘要:农村发展模式是农村治理精英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通过实践形成的农村运行方式。分析归纳具体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国家政策在农村有效落实,更有利于资源在农村的合理利用。本文以农村治理精英发展农村经济时积极性、农村禀赋资源两个指数为变量,将农村发展模式分为主动规划发展型、被动输入发展型、资源附生发展型、衰落消亡发展型、挣扎求生发展型。认为农村治理精英和农村资源禀赋是决定农村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可以以此推测不同类型农村发展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农村治理精英;农村资源禀赋;农村发展模式
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①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伴随党中央政策出现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也是农村发展的困境。一方面,是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资金源源不断涌向农村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量资金的浪费以及长期以来无法治愈的“自动造血功能较差”诟病。因此,通过相应方法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以及促使农村自动造血功能生成,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村民富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发展模式的相关变量
1.农村治理精英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对于“农村治理精英”的定义,受专业学科、知识结构等的影响,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分别有马克思・韦伯的权威性定义方式、张厚安的功能性定义方式、贺雪峰的时代性定义方式以及金太军的体制性定义方式。在本文笔者将农村治理精英定义为:精明强干,睿智负责,出类拔萃,处于国家与村民互动的结合点上,有着很强的内聚力和对农村政治的控制力,在农村中拥有比较优势,拥有一定的地位和支配能力,对村委决定和农村生活、农村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个人或群体。②他们在农村中有较高的威望、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农村治理精英在参与农村规划的过程中,他们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对于引导本村进入相应的农村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相同资源禀赋条件下,农村治理精英积极性的迥异,直接导致农村发展模式的差别。
2.农村资源禀赋
农村资源禀赋是指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要素总和。这种要素既可以表现为可见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隐形形式。例如农村的地理位置、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享受到的国内政策以及地方性政策、农村与附近区域的互动、可以利用的本地或是外来资金、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源、拥有的技术、土地、市场、产业优势等,均可以视为农村的资源禀赋。农村资源禀赋与农村治精英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相同的重要性。而农村精英对于农村资源有效利用对于村庄的升级转型通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农村发展模式
对于“农村发展模式”,国内外界定比较模糊。张富刚认为,农村发展模式是一国根据所选择的农村发展战略和农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能够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概括。③费孝通把“内生”与“外联”两个概念作为区分我国不同区域发展模式的尺度,内外混合型发展模式是内生型发展模式与外联型发展模式的混合体。本文则根据农村精英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是否发挥积极性所导致的农村发展结果”来区分不同的农村发展模式,从而来理清农村资源禀赋与治理精英对于农村发展模式的影响。
二、五大农村发展模型
中国农村发展模型图
1.主动规划发展型
2.被动输入发展型
3.资源附生发展型
投入产出比极低甚至为负值。
(3)外部力量的长期干预或是支援无法使该村庄产生自动造血功能。
5.挣扎求生发展型
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的来说,对资源禀赋较强的村庄,要使其具备创业能力和服务意识都较强的农村治理精英,使其转化为主动规划发展型村庄。同时,国家在支持农村建设的时候,应该把国家资源重点往这类农村倾斜,使其产生自动造血功能。从而做到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对于资源禀赋处于劣势的村庄,要指导其村民向工商业转移,如果处于相对劣势的资源禀赋在规模化经营以后,可以产生较优的投入产出比,则可以考虑规模化开发。同时,国家在向资源禀赋处于绝对劣势的农村投入资金进行农村改造的时候,应把更多的资金放在农村人口转移,资源禀赋的集中经营上面,一方面有利于从更多的闲置劳动力转移到工商业上来,另一方面,人口在资源禀赋较强地区集中,有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利于村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石狮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 我的梦想
- 我是一滴水
- 梦中的天堂
- 难忘的一位老师
- 妈妈的唠叨
- 难忘的一件事
- 梦中的天堂
- 我理想的校风
- 母校,我们爱您
- 她们,注定是群不寻常的人!
- 在十字街头
- 小镇春景图
- 难过的双休日
- 童趣
- 伊斯兰文化中的婚姻观
- 面孔识别异族效应中的内群偏向研究
- 德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启示
-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合唱团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 贯彻《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加速方志馆建设步伐
- 干部档案电子化管理问题探究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保定城市文化建设
-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礼文化
- 性的隐喻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中的意义研究
- 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发挥的美学作用
- 国际贸易城――黑河连载十一(一)
- 论参与我国著作权法修订等提交意见报告
- 高校体育教改中创新素质培养的价值分析
- 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体系的构建
-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课文
- 《万岁,母校》课文
- 《万岁,母校》教学设计
- 《我们上路了》教学札记
- 《学步》课文
-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 《学步》教学设计
- 《我们都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 《学步》教学设计
- 《学步》教学设计
-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 《学步》教学札记
-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 《童年的朋友》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