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古代之“自然辩证法”

中国古代之“自然辩证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3

中国古代之“自然辩证法”

摘要:《老子》的辩证思想如质量互变、对立统一规律等给人以启迪。

关键词:《老子》;辩证;思维

在浸透思辨智慧的《老子》一书中,作者以其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细微观察和缜密思索,道出了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其精华之处,无论于人于国,都可堪为行动之指南。

纵观全书,辩证思维火花俯拾皆是,现择其要者,阐析如下。首推者,乃“质、量、度”。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可以用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质的数量规定。通过这三个定义不难看出,度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着人们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作者旁征博引自然与人事之实例对这些抽象感念进行了无意而为之(毕竟老子生活的时代没有明确的质、量、度概念)形象地说明,这就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相关概念的把握,并且从下述中我们也可看出,它也为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断提供了佐证,进一步印证了其科学性与真理性。在第六十四章中作者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句妙语通俗化为:合抱的大树,产生于像毛尖小的幼芽;九层的高台,开始于一筐之土;千里远的行程,开始于脚下。通过原文与解析,我们不难看出,此处侧重于对量的重要性的强,指出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告诫人们戒骄戒躁,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以后的发展准备条件积蓄力量。

关于“正”量积累的例子在历史上也同样屡见不鲜。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所写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所持的基本观点即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就蕴含着“正”量积累以达质变的思想。在这篇文章中,他深刻剖析了战争的性质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态势,指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因此随着战争进程的推移,中国的“正”量必然会越聚越多,而这种量的积累既体现在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也表现为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而日本却恰恰相反。所以,随着这种量的积累就造成了质变的发生,以及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而关于这种质量不停互变的观点,在毛泽东同志关于这场持久战分成三个阶段的论述中得到了杰出运用,他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方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方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方战略退却的时刻。”在这三个阶段中,从中国角度看,每两个阶段之间都是“正”量的积累过程,等到量的积累到达本阶段末尾时,便会达到促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机的“度”,从而把战争进程推入下一阶段,之后再经过几次这样质、量、度的过程,最后达到战胜日本法西斯的结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何为哲学家真正使命论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鞭策后人,不要做经院式哲学家而要回到现实世界,重视实践,从而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因此,结合本文我们应回到中国的现实,通过汲取《老子》一书中的智慧火花,为我国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整风运动,就体现了我党对质、量、度这一规律的深刻认识与准确把握,同时也暗合了《老子》中“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意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起初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到如今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执政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纪律过硬、作风优良有关。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通过逐渐进行地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宣传以及自己的以身作则而日益赢得了民心,使共产党的力量由弱变强,再经过长时间量的积累过程终于突破了度的界限,最后发生了积极地质变,促使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因此,只要中国共产党“慎终如始”,通过整风反腐运动,继续保持严格纪律与优良作风,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致出现重蹈国民党与苏共的覆辙。另外,接下来我将结合书中“无为,无不为”所体现的矛盾同一性思想谈一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启发性地认识。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不是社会主义,只不过是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而已。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历史地、辩证地予以看待,“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二者作为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于中国这一国度主体之中,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历史已经雄辩地为我们证明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如果社会主义没有诸如中国等国家或地区把它作为自己生存发展之路、不应用于社会实践,那它始终将只会停留在空中楼阁之中,只会是经院哲学家的一种思想之物,从而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整体也深刻蕴含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贯通,相互转化。我们只有把社会主义中国化与把中国社会主义化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壮大以及迈向更高阶段。因此,我们应通过结合中国国情理性看待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水平与阶段,把社会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与实践做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初衷的,即具体的制度建设需要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去构建。

《老子》一书博大精深,智慧光芒随处可见,其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更是其精华之所在。因此,这部经典无论是对于小到个人的为人处世,还是大到一国的内政外交都具有极高借鉴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继续对这一思想宝库继续进行挖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羁绊
盛世中华
改革开放变化大
回忆,六
不屈的心
雨,芦苇下的生命
我爱我的祖国
心中的城堡
在祖国的阳光下成长
妈妈对我的关心
别离
难忘的一课
人生之悟
我的烦恼
花开有声
铁路施工企业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进六个转变 实现审计转型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现状分析
基于连续性统计调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论老龄化背景下的如何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与拓展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目标
加强石油企业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浅谈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
提高油气项目地面工程服务质量的几点思考
我国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刍议工程造价管理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影响
论企业统计职能的具体实现
政府信息公开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代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
浅谈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富饶的西沙群岛》相关知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相关知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相关知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相关知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札记
《富饶的西沙群岛》相关知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练习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练习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