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9
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发展的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本文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指标数据为例呈现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观察其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从而分析政府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时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所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博弈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爆发了不少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已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甚至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第一次对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特征,即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低,当经济快速增长时,则环境不断恶化,而经济达到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逐渐减缓,甚至出现好转。[1] 1993年,PaJlayotou正式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KC)这一概念,之后众多学者对EKC曲线进行了研究,对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运用面板数据等进行研究来探究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是否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曲线形状以及不同的拐点,是因为学者们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选用数据的时间跨度不同,以及代表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不一,因此结论不同。本文在借鉴学者们研究结果与研究思路基础上,以西部地区的数据论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我国西部地区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本文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经济的增长,用指标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SO2排放量、人均粉尘排放量、人均烟尘排放量作为环境问题方面的指标。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环境年鉴》。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西部地区环境指标现状分析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虽然带动了西部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资源与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从上述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大部分均是呈现倒N型的关系,这与许广月的研究结论相符,在西部地区并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呈现出的关系,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这种关系为政府、企业等实施环境保护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三、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为了发挥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作用,政府要完善对企业的约束机制,为了阻止企业污染环境,政府必须建立对企业的有效约束机制,政府要完善排污权制度,确定合理的排污总量指标,建立污染权市场;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环保双赢,要制定适度而严格的环保措施;政府还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导向,企业生产时对环境的破坏很严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粗放的经济增长的方式。因此保护环境,就需改变我们的经济增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方式[4]。改变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率高、污染严重的问题,使经济增长走上节约型经济之路、环境得到改善,政府需制定政策来引导企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Dacing Queen
- 人救狗
- 他触动了我的心灵
- 俺的老班
- 我的朋友
- 周恩来与数学
- 父爱如坯
- 我的自述
- 我是乖乖女
- 2007年全国卷II失分警示:摆渡手
- 恶魔天使
- 春天的思念
- 电影票的遗憾
- 我佩服她
- 不可失传的孝顺
- 毛泽东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 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要意义研究
- 泰语品性熟语的概念隐喻探析
-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形象性格对比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 阿坦巴耶夫时代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后”都市婚恋剧二元对立及母题
- 新形势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 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批判思维
-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微博用户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 温情受难,只为活着?
- 潮安同奉善堂“开乩”活动的文化特征
- 中国富人阶层“两栖”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探究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其它杂项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材理解
- 《望洞庭》课文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材理解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水都威尼斯》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礼物》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