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道家的“无为”智慧对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启示

道家的“无为”智慧对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9

道家的“无为”智慧对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启示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的逐渐兴起,企业管理者在决策中经常表现的非理性行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对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中,探讨的最多的就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本文则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管理者应如何从道家“无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减弱自己的过度自信程度,有助于管理者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实现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管理者 过度自信 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

一、引言

通过梳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投融资、企业绩效、企业价值等方面产生相对消极的影响。现有文献基本上从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个视角研究问题,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角度试图找到一些可行的办法弱化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帮助管理者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决策。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往往会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习惯于把成功的原因更多地归功于自己,而低估运气、机遇、他人的帮助等非自我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的一种认知偏差。有研究表明,相对于普通员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特别是CEO、CFO等,通常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影响。Heaton(2002)从理论上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认为市场低估了他们公司发行的风险证券的价值,因而不愿意进行外部融资,当必须进行外部融资,也更偏好债务融资。江伟(2010)认为,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更强,董事长越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资来为其投资进行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强。

通过阅读前人文献可以发现,过度自信在管理者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对企业决策产生深刻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融资和并购等决策扭曲,进而影响企业价值,而企业价值减少到一定程度即意味着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道家“无为”的管理思想

“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国家四分五裂,统治者横征暴敛,老百姓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挣扎,民不聊生。老子怀着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针对统治者的“有为”而提出“无为”的主张。所谓“有为”就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老子认为,人应该从天地自然的规则中学习道理,自然界水流花开,鹰飞鱼跃,春华秋实。这一切并非刻意追求的结果,大自然创造这些时都是无意识的,但却处处充满生机。天地并不是想实现什么,但却无意中实现了并成就了。所以人类也应像大自然一样,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一切,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背离自然去片面的追求个人的目的,这样反而能到达自己的目的。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什么应该为,什么不能为,也就是要“无为而无不为”,在有为的地方有为,在无为的地方应当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首先,无为是不妄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无为是少为,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要适当授权。

四、对管理者的启示

(一)适度授权

“无为而治”的第一个维度提倡的不是不为,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决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大事上,管理者要做到有所为,而对于小事,则应该有所不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一般会遇到两类事:一类是有关企业战略和方向的大事;另一类是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结构会随之变得复杂,管理层次也逐渐开始细分,即使是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大事小事一起抓。所以,作为企业领导者,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周全,应做到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

管理者适当授权意味着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给每一级部下与其职责相应的充分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层次的人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不是企业生产什么产品,而是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只有员工树立起对企业的归属感,用适当的方式激励员工,员工才会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 对于一个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而言,适当授权,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是减少自己过度自信程度的一条黄金法则。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是多职合一,而且拥有很多的权利,极容易被权利、金钱等迷惑双眼从而盲目自大做出错误的决策。适当授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可以让员工有更大的空间施展他们的才华,也可以让管理者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专心于企业的重大决策。

(二)遵循客观规律

“无为而治”的第二个维度是在管理者行为上,“顺其自然”有所为,“逆其自然”有所不为。对于管理者,特别是对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做决策时既不要毫无方向胡乱的做,也不要脱离客观实际勉强去做,而要从“道”出发,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按照市场的规律去做事。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只有真正站在高处,考虑全局,掌握方向,持超脱态度,才算是一位聪明的企业家。

对于那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听从员工或其他管理层的意见,虚心求教,认真分析利弊得失,而不是盲目自信从而低估风险或者高估收益。当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涉及多元化、上市、扩张等问题。管理者在做出这些重大战略决策时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切不可盲目乐观,任何一个决策都有利有弊,管理者要尽量规避风险,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很强,做出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企业股权分散、市场份额骤减、成为被并购的目标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或被并购。

(三)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受顾客欢迎,还要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愿景等可以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要素。例如,海底捞的老总张勇让优质服务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了每个员工,每个员工将饭店的前途化为了自己的行动,他们的行动成就了“海底捞”的品牌,顾客享受全过程的同时,快乐的消费成就了“海底捞”的业绩。

在“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中,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智慧。首先,海底捞对员工适当授权,并建立起公平的员工晋升机制。在“海底捞”,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适当的授权让员工觉得自己被尊重,员工会把海底捞当成自己的家,企业业绩自然会上升。海底捞几乎所有的高管都是服务员出身,只要肯吃苦,肯付出,就会在海底捞有很好的晋升途径。其次,海底捞在开店的速度上遵循客观规律,不盲目开店。海里捞的宗旨是一定要保证服务质量,如果没有优秀的店长,没有优秀的服务团队,海里捞就不会开下一家店,海里捞的这种宁缺毋滥的精神刚好和道家遵循客观规律的想法契合。其他企业也应该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即在保证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五、结论

通过梳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一个普遍现象并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但道家“无为”的哲学智慧告诉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适当授权,要所有为有所不为。而且要顺其自然有所为,逆其自然有所不为。做决策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切不可盲目自大,不可盲目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从海底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也可以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所以管理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本文只是从道家无为智慧的角度分析管理哲学对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借鉴意义,中国的管理哲学博大精深,一定还有很多精华值得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借鉴和应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观雾山
老师,我心中的大树
月光下的遐想
绿叶对根的情义
运动,你我共在
感谢师恩
最好的礼物
在山的那边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玩呼啦圈
读《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有感
我将一颗真诚的心给云
顽强的生命力
那个令我感动的秋天
爱他们,不哭
出口企业选用FOB与CIF贸易术语的风险比较
如何做好汽车零部件市场营销工作
浅议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顺差的相互影响
当代高校女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及引导
连锁眼镜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辽宁省加工贸易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商圈融资”中银行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实现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整合
我国民营实体书店危机与转型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
基于消费者信任的同仁堂品牌个性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厂商和谐关系研究
论如何打造良好的外部销售渠道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探析
《燕子专列》说课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相关知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理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相关知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