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

浅析中国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1

浅析中国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

摘要:日语谚语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刻的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的谚语都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本文针对于此,首先提出了日语谚语对中国文化的全方位吸收,进而分析了中国文化信息传播对日本谚语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文化;日语;谚语;吸收;影响

日本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一衣带水,所以自古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是深远,特别是中国文化对于日语谚语的影响更是可以追溯很长的历史时间。笔者在研究日语谚语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日语中很多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日语谚语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吸收了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深刻的丰富了日本语言的表达形式,成为了日本文化发展的助推剂。而日语谚语中存在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就是对于了中日文化共融的一种具体体现。

一、日语谚语对中国文化的全方位吸收

(一)结构形式上的吸收

研究日语谚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日语谚语在形式结构上显示了对于中国文化的全面的吸收。因为很多的汉语中的成语或者是谚语都讲究的是对偶,因此日语谚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其这方面的影响,也有着很多的具有对偶形式的谚语出现。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谚语就是通过劳动人民的口口相授传承下来的。因此,往往为了大家的记忆或者是口头表达,很多的谚语都采取叠词和近义词的重复使用的形式,这样的使用形式在客观上也有利于谚语的历代传承。

例如,日本谚语“Rにはってみよ、人には添うてみよ”对应的中国谚语就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单单从结构形式上就可以看出这个谚语就是模仿了中国的对偶的排列方式。这些日语谚语都很好的吸收和继承了中国谚语关于叠词和对偶的使用形式,与中国谚语在使用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内容上多出自于汉语的成语、典籍或是诗歌

对于日语谚语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很多的日语谚语都出自于中国的成语或者是一些诗歌典籍等。根据历史记载,白济人王仁携带了大量的《论语》、千字文来到了日本,至此汉字开始传入进了日本,由此中国的文化和文字开始大量的被日本的统治阶级所熟悉和学习。

在日语谚语发展的最初阶段,日语谚语都是大量的照搬中国的谚语的结构和形式,对于中国的谚语进行全盘的模仿。例如,这个时期出现了诸如“一石二B”、“百k百中”等的日语谚语,这些都是对于中国谚语的直接照搬。

后来,随着日本本国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日本在引进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形式上的改动和兼容并包,这个时期出现的日语谚语就开始不再是对中国谚语的照搬全抄了,而是开始在语法、字数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以适合本国文化的发展。例如,“一をいて十を知る”对应的中国成语就是“闻一知十”的意思,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日语谚语已经开始在吸收继承的基础上开始做了结构上的改动了。

此时,还出现的一类日语谚语是在受到中国谚语的影响下而自己创造出来的且适合日语表达形式的日语谚语,例如,“キジもQかずば膜沥郡欷蓼ぁ!钡囊馑嘉“不叫的鸟不会被击中”,这个日本谚语分显然和和汉语的“枪打出头鸟”这句谚语有着几乎相同的表达意思,这个就是日语谚语模仿中国谚语而进行自创的一种新的谚语的表达形式。

隋唐时期,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加深与频繁,中国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变得更加的深远和巨大。在加之当时的日本统治阶层相当重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在这个时期内派遣了很多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根据相关历史史料记载,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日本先后派遣了12次的遣唐使到中国进行学习。这些大量回国的遣唐使给日本国内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的诗歌和文化典籍等,再加之统治阶级的推波助澜,中国的文化、思想、语言、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深深的影响着日本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了日本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与中国出自于中国文学诗歌或者是典籍中的日语谚语。例如这个时期出现的日语谚语“鹿を指してうまとなす”指的是指鹿为马的意思。而“指鹿为马”一词正是出自于中国的文学典籍《史记》中。这个时期大量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出现和使用,直接的使得这个时期的日语谚语包含了众多的关于中国元素,也使得日语谚语在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都得以丰富和完善,从而极大的推动了日语谚语的发展。

(三)涵义上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论语》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因此,孔子的儒家思想自然对日语谚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再加之大量的遣唐使的回归也带来了大量的关于中国儒家的文学典籍与儒家思想。以此,很多的日语谚语都直接出自于《论语》的原文。例如,“温故知新”源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此后的江户时期更是儒学在日本大行其道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内,日本本国的文人将儒家思想与本国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儒家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带来了更新的前景。

二、中国文化信息传播对日本谚语的影响

中国文化信息的大量的在日本国内的传播对日语谚语有着深远的影响。日语谚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了日本本国的文化内涵\、拓展了日本文化的外延,也使得中日文化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交融。日语谚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中国古汉语的相关的语法使用规则、词汇表达习惯等,这也在间接的保留了与古汉语相关的文化意义。例如,如日本人在学习“断琴之交”这个成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个成语进一步的了解与这个成语相关的出处与相应的故事,并且通过对于这个成语也将中国的“知音之交”的处世之道广泛的传播进入了日本。又比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谚语也可以使得学习这些谚语的日本人加深对于中国儒家思想的理解,明白相应的中国的文化理念中传递的文化含义。

结束语

自古以来,日本就受到中国文化深远的影响,很多日语的谚语也是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日语谚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丰富了日语的表达形式,对日本人的思想和言行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到了近现代随着日本本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对于中国的文化的吸收已经越来越少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
我的梦想
分享爱
最佳搭档
人生的指明灯——姥姥
驣飞的中国——国庆60周年
我是男生
童年趣事
家里的物品
6的奇遇记
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
过中秋
未来的我
阅兵仪式观后感——国庆60周年
看《阅兵式》有感
政府回应的相关国外借鉴
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公选课形式推广生态教育的一次实践
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
关于O2O商业模式及发展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探讨
乒乓球台内球技术浅谈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浅谈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探析高校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建设的改进与优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数字时代编辑记者技术素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鲁教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它杂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关知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知识
关键词肖复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札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