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贾平凹《天狗》英译本翻译策略分析

贾平凹《天狗》英译本翻译策略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1

贾平凹《天狗》英译本翻译策略分析

摘要:《天狗》由中国现代作家贾平凹所著,英文版The Heavenly Hound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李锐所译,属于熊猫丛书的一部分,出版于1991年。原作语言风格朴实,书中有大量陕北民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熊猫丛书的一部分,由中国译者所译,整体来看,基本忠实于原作,没有大段的删译、改译或增译现象,除个别词有意译外,基本做到了对应。

整体来看,由于译作为中国人所著,而且是由官方主导的译介行为,主要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学与文化,因此译者主要以异化为主,辅之以归化,有些较难翻译的词、方言等作了意译与删译处理,后文将会具体分析。

关键词:贾平凹;天狗;翻译策略

一、度量单位的翻译以归化与异化相结合

例1.路北半里为虎山,舞虎,石头ff。

译文:Half a li north of the road was Tiger Mountain,tigerless in reality,and covered by jagged,precipitous rocks.

“里”为中国特有的距离计量单位,译者在此并为把“里”转换为更常用的“米”,或许意在传播中国文化,但文中并为加注,会使外国读者感到困惑。

例2.于是这二年兴起打井,至少十丈深,多则三十丈。

译文:In recent years,though,there’d been a fair amount of well digging in the area.These wells were usually about thirty meters deep,although some went as far down as one hundred.

一丈相当于3.33米,译者在此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把中国古代的度量单位转换为米,易于外国读者理解。

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异化为主

例1.他睡在自家的炕上,百无聊赖。

译文:He lay around on the kang at home feeling bored with himself.

“炕”是中国特有的可以烧火取暖的床,在此直接译为kang有助于异域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传播。

例2:天狗属鼠,十二属相之首。三十六岁的门槛年里,却仍是一种忌讳影子般摆脱不掉,干什么事都提心吊胆。

译文:He’d been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During this,his threshold thirty-sixth year,he’d been unable to shake off a sense of foreboding,and everything he did produced in him a deep sense of unease.

本段话里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如“属鼠”、“十二属相”、“门槛年”等等。译者采用异化的策略,将这些词直接译出,有助于传播中国的文化,但缺少一定的注解,可能会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感到困惑。

三、一些习语、成语的意译处理

例1:人世沧桑,古堡围墙早就废了,堡门洞边的荒草里仅有一碑,字迹斑驳。

译文:But time passes,and the old fort walls had long since crumbled,leaving behind only a stone stele in the undergrowth by the arched entranceway.

“人世沧桑”这样的成语仅译作“time passes”不能完全传达出中文所表达的那种意思,译者采用的是意译的处理。

例2:…做老子的就瞪了眼:“算了算了,指望你还能成龙变凤呢”

译文:His father glared at him.“Stop the nonsense.I’m hoping you’ve got more in you than that.”

成语“成龙变凤”也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译者采用了意译与删译的策略,译出成语的基本意思,没有把“龙、凤”等意象加入译文中,可能是为了避免过多的解释,影响文章的流畅度。

四、方言类语言的翻译

贾平凹的作品中有很多的陕北方言,方言翻译向来都是翻译的难点,对于中国译者来说,理解这些方言问题不大,但如何将这些方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特别是在转化的过程中能否保留方言特色,是一个难点,译者对于方言的处理,基本以意译为主,以通俗地语言转化为英语,对于异域读者来说,可以减轻理解上的困难,但同时也会造成原文语言特色上的损失。

例1:“我的爷,你好不容易寻了一个钱缝,我就挤一条腿去?”

“山上有的是草,城里需要的又多,我还怕你夺了我的饭碗?”

译文:“Goodness,it’s been difficult enough for you to find a yourself a way of earning a crust and now you’re suggesting I get in on the act too?” “There’s plenty of that stuff up there,and there’s a big demand in the city,why should I worry about you taking my livelihood.”

原文中像“寻了”、“钱缝”、“挤一条腿去”之类的非正式用法,在译文中作了意译处理,没有翻译出“钱缝”、“挤一条腿”等词,而是用“earn a crust”(谋生)、get in on the act等词作了解释性的翻译。这样的处理会对原文的语言特色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

五、译者的翻译风格分析

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同于原作的创作风格,贾平凹的原作在写作风格上很朴实,从方言、俗语以及民歌的运用上可以看出,作者在尽量表现一种原汁原味的陕北农村生活,作为译者,首要任务是让目标语国家的读者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然后尽量去展现原作那种细节层面的东西,但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再创造,是一种对原作的改写,因此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可能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从整体上看,译者的翻译对原作的忠实度是很高的,没有大段的改译与删译,只是对一些个别的词和句子进行了细微的改译。译者在尽量展现原文那种朴实的写法,用词也比较简单,常用一些口语类的表达;同时对于一些文化类的词,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翻译。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中国的译者,有充分的文化背景,而且此类官方主导的译介行为旨在传播中国文学与文化,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翻译基本忠实于原作,没有大篇幅的删译与改译,只有小范围内的意译与省译,译文在整体上基本传达出了原作的中心内容,可以让异域的读者了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陕北农村的生活面貌,进而了解中国的文化。

如何让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随着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也在加强,中国不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但如何把这些优秀作品同样优秀地翻译出去,值得探索。外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本土译者的作用,将二者结合,才能使更多的优秀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梦想
6的奇遇记
我是男生
驣飞的中国——国庆60周年
阅兵仪式观后感——国庆60周年
我爱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
童年趣事
未来的我
分享爱
看《阅兵式》有感
人生的指明灯——姥姥
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
最佳搭档
过中秋
家里的物品
以公选课形式推广生态教育的一次实践
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分析
政府回应的相关国外借鉴
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
乒乓球台内球技术浅谈
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关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数字时代编辑记者技术素养研究
关于O2O商业模式及发展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探讨
探析高校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建设的改进与优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关知识
关键词肖复兴
鲁教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札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它杂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