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二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1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二

挑与压一般用具有横向纹理的山石作横向挑出,以造成飞舞之势,所以又称“出挑”。“单挑”为一石挑出,“重挑”为挑石下有一石承托。如果要逐层挑出,出挑的长度最好以挑石的1/3为宜。挑石一定要选用一些质地坚固而无暗断裂痕的山石,其判别的方法,一般以轻敲听声来鉴别。如果是两端都挑出,则对挑石的选用更需细心。现苏州假山匠师也有采用竖石作出挑的,但难度较高。“挑”的关键是“巧安后坚”,“前悬浑厚,后坚藏隐”,所以它和“压”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偏重则压”,即横挑而出的造型山石会造成重心外移,偏于一侧,这时就必须要用山石来进行配压,使其重心稳定,所以压石尤以能达到坚固而浑然一体最为重要。一般一组假山或一组峰峦,最后的整体稳定是靠收顶山石的配压来完成的,此时则需要选用一些体量相对较大、造型较好的结顶石来配压收顶,这样会显得既稳固又美观。

飘挑头置石为“飘”。飘石的使用主要是丰富挑头的变化。飘石的选用,其纹理、石质、石色等应与挑石相一致或协调。在传统上,有时还可将飘石处理成各种的动物形象;而在现代叠石技法上,在传统的“飘”的叠法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它常选用一些体量较小、具有狭长、细弯、轻薄等特征的山石,按照造型构思,利用黏结材料以及捆、绑、卡、夹、支、撑、挂等方法,进行定位、定形,从而创作出一种石与石之间,具有留空、留白特点的镶石或搭接技术,通过“飘”的处理,能使假山的山体外形轮廓显得轻巧、空透、飘逸。它多用于太湖石假山类型中的小品堆叠。

叠“岩横为叠”,即用横石进行拼叠和压叠,以形成横向岩层的结构的一种叠石技法,这是传统假山堆叠中最常用的方法。如网师园“云冈”黄石假山的造型,就是运用了以“岩横为叠”的主要手法而构成的。但在具体堆叠中,必须留意石与石之间的纹理相一致,

竖是指石壁、石洞、石峰等所用的直立之石的一种叠石技法。用竖石进行竖叠,因所承受的重量较大,而受压面又较小,所以必须要做好刹垫,让它的底部平稳,不失重心,并拼接牢固。黄石假山的风格有横叠和竖叠之分,如耦园黄石假山中的悬崖和矗峰就是用竖叠这种竖向的岩层结构进行施工造型的。在竖叠时,应注意拼接的咬合无隙,有时则需多留些自然缝隙,不作满镶密缝,以减少人工痕迹。

垫处理横向层状结构时所用的刹石。在向外挑出的大石下面,为了结构稳妥和外观自然,形成实中带虚的效果,特垫以石块。此外,在假山施工过程中,都必须注意用刹片进行垫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山石稳定牢固。古代假山的堆叠,向来以干砌法为主,即在不抹以胶结材料(如灰浆等)的前提下,使构成假山的山石重心稳定、结构牢固。所以说,叠山垫石最为关键。而胶结材料除了增加假山的整体强度外,还具有修饰山石间的拼接,使其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并有自然岩体的风化趣味的作用。垫足垫稳,不但可省胶结材料,而且坚固胜之。

钩即山石在横平伸出过多的情况下,在挑出的造型山石的端部,放置一块具有转折形态和质感的小型山石,或向下作悬钩,以改变横向造型的呆滞。“钩”也是“金华帮”传统的叠石方法,它主要用山石和辅助铁件进行石与石之间的钩接收头,或对以条石为框架的假山山体的包贴。

撑也称“戗”,即用斜撑的支力来稳固山石的一种做法。山石偏斜、悬挑、发拱、收顶等均要用撑。撑石必须选择合理的支撑力点,外观还应与山体的脉络相连贯,以浑为一体。撑因与黄石假山的横平竖直的岩层节理不甚相符,所以不相适用,它常用于太湖石假山中,但也仅作为一些特殊置石的辅助加工和修饰,而且一般其用石也较小。

以上所列的南北叠石字诀,只是古代叠山匠师在假山造型施工中的一些典型手法,这些造型手法在实际施工中应灵活运用,切不可拘泥形式,刻意去追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三步曲
我和精灵屋
夹绿豆比赛
春到人间
智斗苍蝇
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的哥哥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我的“黑黑”
迟到
我爱家乡的樱桃
我的小制作
蚂蚁,我要向你们学习
可爱的小乌龟
大风
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的课程综合化探讨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班级”建设之浅见
浅谈中职学校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探讨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思考
试论以阳光的心态对待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关于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研究
关于中职校计算机教学探讨
试论在中职学校应用网络教学和实训
试论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构想
关于提高中职学校工程力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试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关于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鲸“集体自杀”之谜
《师说》教学案例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动物游戏之谜》导读
《动物游戏之谜》有关资料
“相机生成”:新课程教学观的灵魂──《师说》教学案例
《师说》教学反思
动物体内的“生物钟”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展示参考图片
海豚聪明之谜
有趣的“动物语言”
动物也会互助互爱吗
《动物游戏之谜》课文题解
动物冬眠之谜
生物是怎样演变的
毒不灭、杀不绝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