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4
地方文化中的萨满教因素综述
地方文化中的萨满教因素综述 地方文化中的萨满教因素综述
一、萨满教影响艺术表达形式
在探析萨满教与东北艺术间的关系前,有必要先了解普遍的宗教与民族艺术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萨满教对东北艺术的影响。宗教与艺术。回顾和检索人类艺术史上留下的稀世珍品,可以看到,它们多是宗教性的艺术。中国的敦煌壁画、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以及遍及世界各地的神庙和神坛,都是宗教崇拜的艺术结晶。古往今来的诗歌、小说、音乐、舞蹈、雕塑,从题材到风格,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透露着宗教的观念、感情和精神。各国的传统艺术与宗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传统宗教的影响和作用,艺术的发展就会成为别的模样。宗教对民族艺术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在上层建筑崇高而牢固的神圣地位,使艺术不得不附属于它。同时,宗教诸要素,如观念、感情、行为和仪式等,也需要一个宣泄的方式,艺术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可以说二者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萨满教与艺术。艺术包含的范围较广,我们取其中较为典型的来探讨。面具是萨满在举行活动时使用的法器之一,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表现出了原始文化深邃的底蕴、丰富的形态,传达出北方旷野莽林的自然之美、狞厉之美。东北的先民将对萨满教的信奉融入面具之中,充分表达了本民族萨满神的信仰。文字是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民间的风土民情为作家描述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萨满教扎根于民间土壤,其灵魂观、图腾观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近现代东北作家梁晓声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迟子建在《北极村童话》、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萨满教均有描写。如端木蕻良的《大江》:“二大神左手拿着一支猪膀胱作的太平鼓,上边有个半月形的弓圈,系了三十几个大铜钱,在手中摇动起来,刷拉拉的响。她右手拿着一条小小的颤动的鞭,在歌唱的尾音里向鼓边击打。”〔3〕
二、萨满教的衰落及其原因
萨满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虽然延续了上千年,但在后期已显现衰落的迹象,尤其是与儒家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趋于衰落。自皇太极统治期间起,随着满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萨满教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蒙古族的萨满教则为喇嘛教所征服,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萨满教虽在北方民族具有普遍的信众,但终究没有超出部族的界限。萨满教的衰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对比世界性宗教,如佛教走向世界的原因,我们可以一窥萨满教衰落的原因。第一,从宗教本身性质看,萨满教仅仅是原始时代的氏族宗教,不具有普适性。而佛教超出了这个界限,后者具有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萨满教是氏族———部落宗教,强调崇奉氏族和部落的保护神,其信仰者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和种族的狭隘性。它只限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氏族公社和部落社会,在教义信仰上把维护种族的繁荣昌盛作为宗教的最高任务,把某一特殊种族作为选民给予特殊的恩宠。反观佛教的“普度众生”则具有适用于全人类的普遍性。第二,萨满教的基本教义不适合于各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努尔哈赤带领兵攻占哈达、朱舍里、辉发、叶赫、长白山、董鄂、乌拉等部城堡,兵马先破‘堂色’(即堂子),‘掠神像、神器于贝勒马前’”。〔4〕说明各部族崇拜对象的神性、功用和权能不仅彼此不相同,而且相互排斥。至皇太极掌权时期,因为与蒙藏政权的政治姻源,藏传佛教的喇嘛教受到扶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下令并规定:“满洲、蒙古、汉人端公道士,永不许与人家跳神拿邪、妄言祸福、蛊惑人心。若不尊者杀之,用端公、道士之家,出人赔偿”。〔5〕历史表明,“政教关系”是决定宗教兴亡的关键,失去了最高统治者支持的萨满教,没有政治的强制,是不可能自发地普及到全国普通民众之中去的。相反,佛教教义适合了统治者的阶级利益和政治需要,而逐渐地深入进民间中。第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老萨满”的死亡。除了自然消亡外,最大的断层莫过于二战中日本的侵略,不仅造成东北人口的大量消失,而且当地文化也受到摧残。其次是语言文字的不利影响。北方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仅靠口头传授萨满的有关“神迹”,在没有文字的背景下,不可能出现像《圣经》、《古兰经》这样规范的教旨教义,其往往是动态的、不稳定的。最后是其他文化的冲击与博弈。儒家经典、道教、佛教等文化形式在历史上都持续地影响着东北地域文化,这些文化的排他性较少、宽容性较多的特性无疑对当地的民众信仰有着很深的影响。
三、多元文化的进入与东北文化的重组
东北在出现人类文明后就一直与中原进行着文化交流,一方面是因为对中原文化的景仰,另一方面由于中原的战乱迫使流离失所的民众向东北移民,特别是近代的关内大移民,无疑对现代东北的文化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儒家学说以入世为特征,以现实世界人们的伦理行为为基本命题,又因其从政治伦理推出,避免了与其他宗教在信仰观念上的冲突,以较强的包容性与后者相并存。从早期的中原移民开始,汉族就将儒家经典带入东北地区,当地土着居民特别是统治者欣然接受之。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巨大,特别是蒙古族接受了藏传佛家,即喇嘛教,对原本的萨满教信仰造成不小的冲击。同时,皇太极出于政治等方面的考虑也接受了喇嘛教,在盛京(今沈阳市)建成护国法轮寺。道观在民间也是随处可见的。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是:中原的移民将自身的文化带入东北后,也对原住居民的文化采取了包容与接受,表现出了相对中原人不同的文化特质。其实至金代统治时期,移民数量已经大于当地土着居民的人数了。移民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还将原来的文化加以发展。像东北二人转与东北大秧歌是一对孪生姐妹,除其基本舞蹈动作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外,其唱腔主要是东北民歌和莲花落以及借鉴萨满祈神的神调。萨满教的衰落同时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多元文化的融合造就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形式,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当前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有力支撑的背景下,研究东北文化对促进当地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此,应当采取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积极整合多元文化,重新挖掘具有厚重历史的文化现象,对于曾经深刻影响了东北文化的萨满教,吸收其中的有益原则,摒弃其封建落后的成分,以此对东北文化进行重组,以形成当地特色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
- 北达老师的出题水平不简单
- 东城孩子为何选择北达?
- 小升初后我的经验总结
- 小升初,我打了一场“胜仗”
- 小升初做到这些,就能大显身手
- 为小升初加码,我仅用了两年
- 小升初战役给了我血与泪的洗礼
- 感悟-调整好心态最为重要
- 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
- 我抓住了小升初并不多的机会
-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 时空隧道
- 朋友
- 赶时髦赶出病来
- CS战略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 赖特:大自然永远都不会亏待你
- 管理会计动态成本体系构建的诉求-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商务谈判中的八字真言-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美国期刊发行与零售的组织运营-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企业管理中的七大经典问题-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中国经理人只会管事不会理人-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试论秘书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秘书要正确发挥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山东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实证分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绩效管理系统及作用-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新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的成败关键-企业管理论文(1)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秘书工作-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跨国并购新趋势及其宏观背景-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从顾客满意到顾客信任-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桂林山水》重点问题探究
- 《桂林山水》教案讲义 感悟细节感悟美
- 《桂林山水》美文欣赏 棋盘石
- 《桂林山水》同步作文思路点拨
-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新学校观光录
- 《记金华双龙洞》 重点字词的意思
- 《桂林山水》同题材作文训练
- 《桂林山水》同步作文审题指导
- 《记金华双龙洞》 重点难点分析
- 《桂林山水》随堂练习
- 《桂林山水》作者简介
- 《桂林山水》教案讲义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上流淌
- 《桂林山水》重点语句探究
- 《桂林山水》写作特点
- 《桂林山水》考点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