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2

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摘 要:审计领域与审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拓宽与深入,审计风险及负面影响也逐渐上升。当前,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其规避对策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审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解,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关键词:审计;风险;因素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案件数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导致会计报表需要进行重新的表述,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出现破产的情况,损害雇员及投资者的利益。审计风险指的是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审计人员的错误、失误等给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在审计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在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审计委托人的要求、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同时也需要对自身利益进行考虑。如果对发表的审计结果具有较大的把握,则可以接受较低的审计风险,反之则要接受较大的审计风险。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本质进行分析,指出审计风险的成因应该从审计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依据影响范围对审计分析进行划分,其主要包括单个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与审计职业整体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两种类型,两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

审计风险具体来讲,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审计报告错误或失误,对企业或者相关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受到企业或者相关者的指控或者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如果审计风险较低,则证明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所包含的判断与意见具有较大的把握。审计风险只要是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为了对报表使用者及审计人员的利益进行保护,审计风险当然是越低越好,但是也需要对报表使用者的利益与审计委托人的审计质量要求进行考虑与结合。

二、审计风险的客观影响因素

审计风险的客观影响因素指的是审计活动中审计结论形成过程或审计结论中,审计人员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之下出现错误或误差而被追究责任的可能性。

(一)审计风险的法律环境影响因素

法律法规是审计活动的基础,审计活动都必须将法律作为依据。从本质上来讲,审计活动属于法律行为。因此,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法律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审计职业不仅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而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承担着向财务受托人客观审查、如实报告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着为财务受托人公平评价、解脱经济责任的义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不断拓展,除政府部门外还包括投资人、债权人等。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法律体系并不完善,这就导致原本应该依法进行的审计活动变得无法可依,可能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出现错误或误差,最终形成审计风险。第三,当前,我国审计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繁杂,同时又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审计人员很难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全面、准确的掌握,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可能出现错误或误差,最终形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审计对象影响因素

首先,审计对象不断复杂化,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也不断拓展,而且审计对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当前,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将所有的差错与舞弊现象都揭示出来,同时能够持续地对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行评价,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处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审计相关信息不确定性的增加,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加。例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生产与发展,必须要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其交易也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企业业务数量的增加,会计核算中记录不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多,同时这些记录不当的行为容易被企业其他大量的信息所覆盖,在审计中不易被发现,称为企业审计中的安全隐患。这些情况都给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导致审计结论出现错误或失误的可能性增加,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

其次,在利益驱使之下,审计对象出现故意造假的行为,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存在直接的影响。趋利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趋利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动力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恶劣行为出现。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审计对象会出现故意造假的行为,而且造假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隐蔽与恶劣,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让审计人员防不胜防。此外,审计人员责任心与经验较差,在审计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或失误,最终形成审计风险。

最后,审计人员在审计对象的腐蚀之下相互勾结,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腐败的现象并未得到根除。在这种背景之下,审计人员在审计对象的腐蚀之下,容易出现相互勾结的情况,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误,最终形成审计风险。这一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可能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三)审计风险的社会依赖性影响因素

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出现审计结论方面的错误或失误,将会形成审计风险,对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带来损失,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审计人员也可能因为这些错误而被追究相应的行政、经济或者法律方面的责任。如果在审计结果出现失误或错误之后不追求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那么审计风险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就不存在了。这可能会促使部分审计人员对法律条文视而不见,做出很多有损企业利益,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当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财产产权更加清晰、经济责任更加明确、利害关系也更加紧密,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失误,将会给审计主体带来一定的损失,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依赖程度的增加,审计人员出现审计错误之后不被追究相关责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导致审计风险不断增大。 例如,证券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逐渐涌现出来,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与重视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企业已经审计完成的财务报表。政府、投资者、潜在投资者等人群都开始关注与重视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误,被发现的几率也越高,其被追究相关责任的可能性也越高。

三、审计风险的主观影响因素

审计风险的客观影响因素是审计风险形成的外因,而审计风险的主观影响因素才是审计风险形成的内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导致审计风险的形成,因此审计风险的主观影响因素就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只有在内因的前提之下,外因才能够实现作用的发挥,因此审计风险的主观影响因素更为重要。

审计风险的主观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

审计工作属于技术性的工作之一,在工作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对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市场竞争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去。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与工作责任心,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普遍不高,工作责任心较差,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形成审计风险。例如,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较差,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不足,在工作的过程中带有私利性,面对利益的驱使,在审计对象的腐蚀与拉拢之下很容易相互勾结,出现共同造假的情况,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错误或失误,形成审计风险,给企业也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具备工作责任心,将会导致审计工作缺乏严谨性,容易出现错误与失误,最终导致审计风险的形成。例如财政部针对华源制药造假案进行会计信息真实度检查的工作中,超过半年的财务审计所得到的结果只在内部公布。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已经发现了华源制药存在的重大舞弊现象,但是却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并不进行披露,究其原因是审计人员与华源制药集团之间相互勾结,对重大舞弊现象存在包庇行为,最终导致审计风险的形成。

(二)审计人员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审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审计技能等,同时要具有较为敏感的分析能力与准确的判断能力,这是对审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如果审计人员在能力与经验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将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容易出现审计结论错误或误差,最终导致审计风险的形成。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的审计结论错误与失误都是由于审计人员能力与经验不足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审计经验同审计能力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只有掌握全面的基础专业技能,通过不断的工作加深经验,才能对可能出现的未知风险进行感知和预测,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风险扼杀,或者将风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三)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与程序不完善

首先,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未遵循审计工作原则。审计工作不仅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时对程序化的要求也较强,如果不遵循审计工作原则,将会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审计工作不规范、取证不合法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审计内容出现遗漏的情况。如果审计工作方案不完善,将会导致审计出现覆盖间隙、遗漏等问题。如果审计工作组织过程中存在衔接问题,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应该进行审查的审计事项被遗漏,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深度。如果忽视会计报表中的异常项目,将会对资产质量评价、运营等评价的准确度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次,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不合理。随着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当局欺诈案件发生的数量也在增加,而且造假的手段更加高明与隐蔽。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才能够及时地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错报、漏报等问题进行发现与披露,从而实现对会计风险有效的规避,最大程度上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当前,风险导向审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性,依旧采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将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作为审计取证的重要依赖,通过对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的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典型的事后统计。

最后,审计取证的可靠性不足。审计取证的可靠性及取证的证明力对审计风险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审计取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计要素不全面、取证过程不清楚;第二,审计取证所采用的法规并不恰当;第三,重视基本证据,忽视了辅助证据的作用;第三,忽视了签证前审计证据的内部审核与签证后的签证意见分析。尤其是签证意见,被审单位在表达异议的过程中形式并不统一,存在着含糊其辞的情况,如果审计人员不留意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不能及时纠正的情况,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第四,审计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并不恰当,很多审计资源在未经过判断、分析与复核的情况下被直接运用。

总结:

审计风险及审计风险的合理评估是审计人员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对审计的效率存在着影响,另一方面对审计的质量存在着影响,而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又直接关乎审计人员的切实利益与声誉。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规律进行分析,在确保审计质量的条件下,科学地确定审计风险。通过这种方式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促进审计效果与审计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维护企业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树立注册会计师的良好形象,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的规范化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红领巾,我为你骄傲
夜晚书声
我的电脑成绩进步了
逗蟑螂
写给太阳
童年的金色足迹
一颗小黄豆
心随书香舞
我最喜欢的围棋
送给妈妈的信
春游
逐浪嬉水
书,伴我成长
我们身边的法律
读《再苦也要笑一笑》有感
浅谈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发展趋势
史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对策
探讨数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对博物馆营运行销理念的几点思考
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构建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探讨如何加强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
都安高中图书馆民国时期的文献及其保护修复的探析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几点探讨
简帛所见妇女史史料整理与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
近代以来海外华人慈善活动析论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初探
县级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措施探究
题名中标点符号及特殊符号著录方法探讨
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囚歌》其它杂项
《语言的魅力》片断赏析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片断赏析
《囚歌》其它杂项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实录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实录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大地的话》课文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