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摘 要:股利政策作为现代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政策之一,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数据分析,解析了公司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力图为上市公司更好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公司业绩

1、引言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核心政策之一,可视为留存收益和投融资所需资金的一种平衡,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股利的发放不仅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且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恰当的股利政策有助于增加股东与投资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由此提升的上市公司形象可以为该公司获得更好的融资环境。随着近几年股票热潮只升不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分配方式。那么股利分配到底对公司绩效有什么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研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原因与目的所在。

2、股利政策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在实际情况中,上市公司会选择不分配不转增、仅派发现金、仅转增股票、转增股票与派发现金并存、送股与派发现金并存以及三种方式都有这六种方式。每种利润分配的方式对公司以及股东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采用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方式来回馈股东。也证实了财产股利与负债股利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并不常用。

派发现金与送股是上市公司直接从未分配利润中扣减,转增股本是从资本公积当中扣减。虽然未分配利润与资本公司都是所有者权益,但是对于股东来说,派发现金与送股是从留存利润中发放,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有些中小股东宁可不收到现金股利。大家都知道,派发现金与送股都是在公司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转增资本来自于资本公积,它可以不受公司本年度可分配利润以及时间的限制。

3、研究假设

假设一:现金股利与公司经营业绩成正相关性关系

作出上述假设的原因是,现金股利的发放可以传递出公司健康运营的信息,这比单纯的语言更具说服力。而且,发放现金股利可以很好的区分运营良好的公司与运营较弱的公司。因为要模仿现金股利的发放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而股票股利的发放则成本较低,比较容易模仿,让投资者难以区别公司的好坏。因此,综上所述,现金股利与公司业绩成正相关性关系。

假设二:现金股利支付率与公司经营业绩成正相关性关系

现金股利支付率是通过现金股利总额与净利润的比率得出的。那么显而易见,这反应了当期盈利的多大部分用于支付股利,该比率高的公司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资金的需求来源,从这样来看,似乎高比率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来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信号传递理论却带给我们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一方面。根据上文提出的Miller和Modigliani理论可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号有利润宣告、股利宣告和融资宣告三种。与利润的会计处理有可操纵性这个缺点来说,股利宣告对于大众来说的确是一种比较能够接受的信号模式。在该理论下,现金股利支付率反应了公司对于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期。未来的经营业绩越好,现金股利支付率就越大。因此就作出现金股利支付率与公司经营业绩呈正相关这个假设。

4、假设验证

4.1自变量与应变量的设计及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自变量主要有:现金股利支付率(CDPR)、每股现金股利(CD)。其中现金股利支付率(CDPR)=现金股利总额/净利润,每股现金股利(CD)=股利总额/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由于公布的数据中没有直接显示股利总额的数据,因此我通过净利润与每股收益计算得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再根据股利派发政策计算出现金股利总额,最后与净利润相比较得出了现金股利支付率。并且这些样本剔除了没有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可以仅通过现金支付了来比较公司的经营业绩。

4.2结果分析

经过几次函数计算,并进行记录与归纳总结,得到如下表格4.1。

根据表格4.1得出,每股收益与每股股利的相关性系数为正数,每股收益与股利支付率的相关性系数为负数,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股利的相关性系数为正数,净资产收益率与股利支付率的相关性系数为负数。根据系数的正负,可以判断得出两个因素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由此可知,每股收益与股利支付率为负相关,每股收益与每股股利为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股利为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股利支付率为负相关。

根据以上分析可归纳得出,每股股利与经营业绩呈正相关性关系,股利支付率与经营业绩呈负相关性关系。因此本次分析的最终结果为假设一成立,假设二不成立。

4.3差异分析

每股股利与现金股利支付率同为表示股利分配的因素,为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且根据假设二的理论分析,现金股利支付率与公司绩效应为正相关关系,而实际计算的结果却驳回了这个假设,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5、问题及建议

5.1问题发现

根据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发现我国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些许问题。

分配股利的公司数量近年来虽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仍然较少。根据上文所述,不分配不转增的公司仍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很大比例,在2011年甚至达到了74%的高比例。近两年来公司开始重视股利分配的重要性,不分配不转增的上市公司开始减少。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率在前两年比较低,这两年开始逐年递增,去年更是达到了63%。多数公司开始意识到派发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对于公司经营发展的好处。

就上述分析来看,我国的股利支付率尽管有所提高,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平均分红占公司净利润不到50%。根据图5.1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这些不足。

而且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过度分红”现象,部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预案很明显的超出了公司的本年度盈余,也就是超出了自有的能力支付股利。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负数却在进行分红的公司数量有了急剧增加,每股派现大于每股收益的公司也一直在上升趋势。这种极端现象需要引起利益相关人以及非利益相关人的重视。

5.2 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已调查的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股权结构的优化,加快国有控股股权流通。现阶段我们应该加快股改的步伐,公平的对待每一位股东,让持有该公司股票的股东都享有得到股利的权利。合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上市公司平等分配现金股利,保护广大流通股股东的权益。

第二,制定相应的股利政策分配法规,规范我国股利政策制度。其他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派现的做法,用法律来强制公司给股东回报。消除留存盈利过多的现象,这在近几年虽有所改善,也还是不足,有一些不分配不转增的公司甚至并不陈述不分配股利的理由,这侵害的最多的是中小股东,因为他们的知情权并没有得到实现。将上市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情况作为配股审批条件之一,如果公司想要增大股票发行量,必须看该公司的分红工作是否做到位,将配股比例与分红比例相挂钩或许是一个相对可取也相对有效的方法。

第三,对发放股利的资金来源予以法律限制,对于“恶性分红”现象需要进行一定的制约。对那些股利支付率为400%甚至更高的公司应调查原因,若存在不恰当的理由,应责令停止这样的股利发放方式。同时,也需要根据目前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引导公司逐步实现股利政策的理性化。

第四,在重大派现事宜上,应规范董事会的制定流程,不能随意变动股利政策。使中小流通股股东也参与到公司的股利政策制定模式,清楚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并且明确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这样能使所有者和经理层减少了由于权责分离产生的代理成本。而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手段不能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而已的一个虚名,而是应该真正对公司起到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

对于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的确是需要一定的法律制约,但是除此之外,作为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采取措施使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对于股东来说,不能只为了赚取股票的差价收入。相关制度的制定也可以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比如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作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的行为,减少“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论猪八戒同志
“家庭”新解
问灵魂
这只“蜘蛛”好不好?
做人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珍惜生命养成文明交通好习惯
弘扬爱国传统 创建历史新篇
禁锢的命运
我的生命之舟——书
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
做一个文明的人
10-1=?
成败论
笛子
市场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谈合作学习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
测算我国1952年―2013年潜在经济增长率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
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决策相关性辨析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收集与设计的研究
浅析山西省服务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新税法下的企业会计税务筹划
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的有限性与有效性的思考
环境保护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探析
产业地产项目的融资策略分析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元日》教学设计
《马拉松》教学设计
《元日》教材理解
《元日》教学设计
《马拉松》片断赏析
《元日》教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马拉松》教学设计
《元日》课文
《马拉松》课文
《马拉松》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