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1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嵌入积极教育的理念,构建积极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践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就业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最终促进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自我成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探索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普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近年来,因就业问题引起的大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常见,甚至发生自杀悲剧。2007年《大学生就业指导》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寻求职业发展,培养潜力和创造力,以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个体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寻找个体潜能。这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一致。此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析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就业指导课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就业教育差别很大。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单一,学生就业心理模块知识陈旧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背景、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和就业所需表格填写训练等。各个高校课程内容基本一致。武沁宇等研究认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缺乏与学生专业课程衔接,难于提高大学生实际就业能力[1]。较少高校有专业心理老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调适等。与心理有关的内容知识基本无更新。
(二)课程倾向于职业技能培训,忽视就业心理、职业道德等引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多倾向于传授求职技巧,如介绍信、推荐信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而较少涉及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就业心理调适和积极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首先会在心理上有一些变化。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等影响,加上就业竞争激烈,多数个体易表现出焦虑、失落等心理表现。张弛等调查522名大学生,76%认为“最让自己感到紧张和忧虑的事情”是就业问题[2]。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情绪容易波动,耐挫力弱。在面对就业压力或受挫之后,找不到合理方式应对,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等危机事件。
(三)课程实施形式单调,缺乏创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定位是一门指导性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实践和实际操作,且需要根据大学生每个阶段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较多学校就业指导课成为理论课的讲授,学生配合度不高,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大一到大四所讲内容没有变化。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以一名老师面对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上大课的模式为主。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近年,积极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对创伤、缺陷和疾病等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帮助人类去发掘潜能和力量,使人们更幸福、快乐,并得到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也不缺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如仲尼、左丘、韩非子等都是在逆境终成事业。其积极的思想都可以为大学生学习和内化。
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宗旨主要是发掘学生潜能,增强积极的人格力量,显示了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赛里格曼教授以“每天记录三件好事”、新的署名力量、感恩拜访和大笑练习为内容,发现这些练习能最大程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生活态度,甚至影响到人生态度和工作信心。有研究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抑郁症治疗、医学教育和企业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析
(一)嵌入积极的教育理念
《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重要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素养。当前“就业难”问题除了就业人口基数大和专业限制外,与大学生自身依赖性强、逃避进入社会、耐挫力差、自卑心理等有较大关系。英国哲学家拉金斯提到“年轻时代是培养、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需要从入学开始,贯彻整个大学生活。在教育过程中将责任意识和感恩结合起来,教会大学生勇于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
(二)构建“积极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随着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严峻就业形势使大学生从入学开始承受不同的就业心理压力。积极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仅要吸取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还要考虑不同阶段特点和实践性的特点,每个学段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和任务。大一大二阶段应该以“择业指导”为主,主要包括认识自我、优势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大学新生处于适应期,心理波动比较明显,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此阶段重点在于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解决现实困惑,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和应对,引导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掌握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挖掘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力。第二阶段应该以就业指导为主。学生掌握就业指导知识外,鼓励学生实践,通过调查走访、案例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就业的积极心理体验,鼓励学生创新自己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强化互动,学生参与教学,如运用霍兰德职业能力测验(MBTI)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
(三)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就业团体辅导实践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教育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成长的经验。体验和参与式学习是完成这一体验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等提出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群体参与的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新模式[3]。设计活动依据“幸福”三因素理论,包括积极的情感、积极的参与性和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三部分。团体辅导的内容包括培养积极情绪、积极的应对和认知方式、积极的人格品质。按照这三个内容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如“寻找自身优势”、“三件好事”、“感恩探访”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课程尚处于开发和探索阶段,对于授课老师也需要扩宽思路,在现有体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探索新的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最终服务到大学生群体。(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a apple tree
- Me
- My family
- Can money buy happiness!(金钱能买来幸福!)
- Th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 My day(我的一天)
- The Struggling(挣扎)
- My family(我的家庭)
- My school life
- My best friend
- Don't go away
- Teacher's Day memorable
- My English techer
- My sister
- My Englishtecher
-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 基于微信的有声微英语平台之创建
-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以信息化助推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
-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信息能力提升研究
- 浅析我国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
- 浅谈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 浅析艺术教学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 坚持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 大数据背景下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播
-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 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浅析
- 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 玉水村语言使用现状及成因
- 宝岛明珠——日月潭
- 日月潭风景
- 日月潭文化
- 《秋天》教学设计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实录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笔记
-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 撩起日月潭涟漪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三
- 《我的五样》教学实录
- 《我的五样》三种教学设计
- 日月潭拉鲁岛:邵族美丽传说
- 《我的五样》教案之九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二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