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3
古代景观设计造景手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记一则
- 称猫
- 妈妈的生日
- 说大话的狮子
- 小兔过河
- 后悔的一件事
- 拔萝卜
- 我的爸爸
- 卖报
- 可怜的小鸡
- 暑假趣事
- 开心的六一儿童节
- 六一儿童节
- 吃饺子
- 可爱条金鱼
- 试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关于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员素质教育的特色性分析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对策略
-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 试析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 试论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
-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例谈
- 试论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做人
- 关于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 高职特色英语教学探析
- 试论职校生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与培养
- 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 《赤壁赋》上下文照应
-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中一段歌词的解析
- 古今品评《赤壁赋》
- 《前赤壁赋》赏析
- 苏东坡突围
-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
-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 从赤壁时文看苏轼儒、释、道思想
-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
- “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 笑解千愁,江月知我心──《赤壁赋》
-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