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意义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意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2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意义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消费,消费者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作为社会服务及产品的最终接受者,是消费行为的最终主体,是购买、持有、使用、接受、处分服务和商品的人。该文主要分析对比国内外法律中的消费者概念,研究消费

者概念界定缺陷,并针对重新界定消费者概念提出完善建议。

从现行法律角度来看,消费者是以个人目的接受服务和使用或购买商品的社会成员。为了充分维护消费者权益,法律界定消费者概念不宜过窄,亦不能过宽,不能仅将消费动机设定于“生活需要”方面,消费者应为不以个人盈利为目的而接受服务、使用或购买商品。以下主要从国内外法律中的消费者概念比较、消费者概念界定缺陷、完善建议三方面探讨消费者概念法律意义。

一、国内外法律消费者概念

国外消费者概念法律意义。英国“消费者”定义为:“消费者”指购买、使用、获得各种服务和商品的人,商品包含住房。美国消费者定义为:“消费者”有别于零售商、制造者和批发商,是购买、处分、使用、保存服务及商品的个人,也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分析国外消费者概念的法律意义可以看出,国外界定“消费者”时,认为消费者非制造者,更非商人,而是接受服务或购买商品的人,交易前提为个人使用。

国内消费者概念法律意义。1985年,我国《消费者使用说明总则》首次定义“消费者”:为满足家庭或个人生活需求而使用、购买服务或商品的社会个体。现行消法仅界定了调整范围,并未明确总结消费者概念,规定:为了某种生活需要,消费者接受服务或使用、购买商品,依法保护其权益。消法“消费者”含义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服务或使用、购买的商品,为经营者提供;消费者是指接受服务或使用、购买商品的自然人;为了满足某种生活需求进行消费活动的为消费者。主导观点认为:为满足家庭或个人生活需求,有偿服务及使用、购买商品的人,为消费者。

有资料显示,消费者定义有三大要点:自然人才能称之为“消费者”,单位不属于消费者;购买、接受、使用三者符合一项要求即为消费者,未直接与经营者交易,由他人购买后自己接受服务的或使用的人也为消费者;

(3)接受服务或使用、购买商品的前提为生活需要。

二、消费者概念界定缺陷

1、消费动机未明确界定

特殊目的消费:根据“消法”相关规定,日常穿、行、吃、用、住等生活花费的人属于消费者。而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出现特殊目的消费,人们为了收藏、潜在投资、精神享受等特殊目的而消费,此种消费人群是否为“消费者”饱受争议。在现行法律下,以收藏、投资等为消费目的的行为,或购买字画、古董等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为,是否实用消费者法律意义,学者们看法较不统一。反对方认为上述消费行为目的并非生活消费,无法判为消费者;赞同方则主张现行法律下消费者概念没有超出精神消费范围。实践中,难以界定字画、古董等购买者是为购入增值后再销售,还是为了纯属欣赏而购买。另有学者认为,购买精神商品与购买实物的消费目的有统一性,在当今社会,旅游、看演唱会、参观美术馆、看电影等精神行为也应为消费行为。

知假买假消费:知假买假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职业打假索赔,购买行为不为满足生活需求,以警示世人或索赔为目的;另一种是购买者明知商品是假,但为其他原因而购买。

2、消费主体未明确界定

单位:现行法律未明确规定单位是否是消费者,大部分学者不主张将单位列入消费者范围,仅有少数认为消法同样适用单位,而我国江苏、河北、江西等地方性法律中将单位列入消费者范畴。

患者:现实生活中,患者与医疗服务投诉、纠纷较多。部分学者认为消费者概念中不应有患者,认为医疗服务有非盈利性,医院不属于经营者,医疗收费均为政府定价。很多学者认为消费者概念中应包括患者,认为医院药品及服务具有有偿性,类似于货物买卖,因此,消法保护中应包括医疗活动。其他学者认为判断患者是否是消费者,应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具有盈利性的个体诊所、私人医院等,可将患者列入消费者;对于执行政府定价、不具盈利性的机构,患者不应列入消费者。

3、消费内容未明确界定

购房消费:有学者指出,商品房为特殊商品,属于不动产,价格高昂,购房者不应为消费者;另有研究显示,商品房购买时欺诈、故意隐瞒等行为严重损害购房者精神及经济,应当将此行为列入法律界定范围,维护购房者权益。

生产消费:汽车、钢材等产品,既能满足生活需求,还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认为,依据购买商品是否为生活消费品,从而判断消费行为是否符合生活消费,较不妥当。

三、如何完善消费者概念界定

排除认定消费动机。根据生活消费品标准、经验法则、折中说、转售标准等,排除认定消费动机。生活消费品标准:结合接受服务、使用及购买商品的性质,判断消费动机是否是生活消费;经验法则:根据“一般人标准”,对使用商品、接受服务、购买商品是否是消费行为进行判断;折中说:参考一般服务或商品标准、一般人标准对生活消费品进行判断;转售标准:对于接受服务或购买商品并非为了再次销售的人,可判断是消费者;对于非专门从事交易活动的人,也可将其判为消费者。一般人标准指理智的、一般的、通情达理的、同等的消费行为。对于知假买假者,可以不区分是否明知伪劣产品或假货而购买,仅需判断购买者是否为了再次销售或其他交易而购买,从而进行消费者界定。

扩大解释消费行为。为了充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需在双方平等基础上,将患者列入消费者范围,充分尊重患者接受服务及消费的人格及权利,既符合医德要求,也符合立法精神。将患者列入消费者范围,可真正保护患者,实现平等就医,减少医疗纠纷及事故。规定为满足文化精神需求,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提高知识水平等为目的的精神消费,应列入消费者。若精神消费的购买者非书画商、古董商人等,则购买者属于消费者。

明确界定消费内容。从生活消费来看,单位确实无法产生消费行为,但从广义上讲,单位作为拟制人格,接受服务或购买商品后,需要将此服务或商品转化成个人消费,从而消费行为的最终对象仍为自然人。将生产资料消费列入消费内容,界定消费者范围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所处的弱势地位,依据经济法理念进行考察。当单位购买商品并非为了满足生产及经营需要,处于弱势地位时,应将单位列入消费者。

随着消费产业的不断繁荣,不断出现新型购买消费形式,有别于传统意义及法律意义的消费者定义。现行法律中对于消费者的概念界定弊端日益凸显,必须加强对消费者法律意义的深入分析,重新界定概念,不断完善。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消费者概念法律意义进行探讨,供血者参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问灵魂
论猪八戒同志
笛子
弘扬爱国传统 创建历史新篇
“家庭”新解
10-1=?
禁锢的命运
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
做人
这只“蜘蛛”好不好?
做一个文明的人
我的生命之舟——书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成败论
珍惜生命养成文明交通好习惯
谈合作学习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
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的有限性与有效性的思考
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浅析山西省服务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收集与设计的研究
新税法下的企业会计税务筹划
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
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决策相关性辨析
环境保护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探析
测算我国1952年―2013年潜在经济增长率
市场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产业地产项目的融资策略分析
论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马拉松》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马拉松》片断赏析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马拉松》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材理解
《元日》课文
《元日》教学设计
《马拉松》教学设计
《马拉松》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