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7
十年振兴启示录
东北三省经济下滑的客观现实已无需赘述,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政府、市场、企业等多方形成的特殊合力之下,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有时可以推进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有时却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掣肘。
回顾近十年来东北三省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一个重要的政策推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纵观近些年,类似的区域振兴规划已经遍地开花,带来的利弊日益凸显,“区域规划”的政府推手如何更加精准、有力?值得深思。
有喜有忧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国家正式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客观来讲,当时出台的振兴计划对于东北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接下来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速已经反映出了效果: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社会民生不断改善。
但是面对老工业基地的世界性难题,制约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全面振兴任务艰巨。比如经济总量偏低、需求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环境资源约束仍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等。
“依靠内生发展”的提法尤其值得关注,东北经济在经过多年的长期输血过后,经济体量、速度确实是增大,但是也导致了“虚胖”,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发展中的问题。因此,东北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被重视起来,或许这剂药方比较准。
困惑犹存
由于我国的特殊体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的方面来说,比如“五年计划”、各种产业规划;小的方面来说,比如各种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等,都有“政府规划”的有形之手。
产业到底是不是规划出来的?区域能不能靠政策振兴起来?至今还存在着争议。一方面确实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深圳特区的迅速发展,我国高铁产业的异军突起;一方面又有很多失败案例。比如各种产业规划导致的产能严重过剩,每个省都存在的“僵尸”开发区等等。
特别是近些年出台的一系列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目不暇接。一些地方政府很希望通过这些规划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但是其凸显的隐忧非常值得关注。
一些专家对这些“区域规划”的质疑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从已出台的各地的振兴计划的内容看,形式多于内容,大多是一些原则性的表述。在我国经济地理版图上,东、中、西三大区域全面开发这种“全面开花”的振兴由于缺乏应有的重点,政策和资金的配套难以跟进,其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二是为使未来几年能继续赢得各类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支持,把本地区的经济亮点加以必要的整理,注入一些符合未来发展的要素,并尽量使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掌握未来两年经济发展主导权的主要做法。这种“区域振兴计划”难免有新一轮重复建设的嫌疑。
三是这种基于明显地方利益特征的“区域振兴计划”无一例外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继续重复我国经济发展的老路。在当前财力并不宽裕的条件下,国家财力的分布应该主要用于促民生和提升消费上,地方政府应该在这方面率先垂范。
值得肯定的是,一些新的区域振兴规划中,已经在着力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主动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资金,而不是和过去一样,一味地要政策、要补贴。
比如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和导向性的重点区域,政府将在交通、信息、能源、城市发展以及对内对外贸易平台等方面予以能力上的保障,科学的空间组织,以保障经济带的整体性和高水平的产业竞争力。不需要类似“东北振兴”等那样需要中央政府给予种种经济上的政策优惠,因此长江经济带的地域范围不需要明确划定。这种规划思路,也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一斑窥豹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东北经济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无需质疑。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类似于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在新的政治经济周期,区域振兴规划已经被赋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这些区域振兴计划都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既可以激活更多的国内需求,同时巧妙地拓展了国际市场,体现了更多的国家意志。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经验与教训,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要使得国家战略和地方利益能够相辅相成,同时使区域振兴计划能够落到实处,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区域振兴计划和国家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旦形成为国家战略,应该在相关的资源和政策上加以配套,以确保国家战略的有力实施。
其次,各地政府的相关区域发展计划应结合当地的产业链条、资源状况、人才结构进行布局。事实上,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珠三角和江浙地区的蓬勃发展,并没有大的国家战略在支持,而是植根于大的改革开放的背景,得益于政府管理得当,民间投资踊跃。
再次,转变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保持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地方政府应认真总结过去的发展之路,不断调整政府目标,把注意力放到当地民生和结构调整上,为本地区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资源、要投入的老路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的咪咪
-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有感
- 成长的烦恼
- 雪
- 谢谢您,翟老师
- 勇气
- 吹泡泡
- 风
-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 魔法岛历险记
- 与车同行
- 遐想
- 喜欢,不喜欢
- 人在他乡
- 小孔雀鱼
- 卓越金融人才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班主任从保姆到参谋、班委从服从到计谋的转变
- 论青少年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 医务人员满意度背景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讨
- 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研究
- 新网络视角中的军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策略研究
- 苏联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与科学不相容
- 浅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 国有企业岗位培训问题及解决措施
- 《财政学》通识课案例教学法刍议
- 浅谈非全日制工程硕士论文阶段值得注意的问题
- 试论公益性事业单位人事改革问题
-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辽宁中实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 《丑小鸭》电子教材
- 《丑小鸭》说课设计
- 北师大版《丑小鸭》
- 《丑小鸭》教学札记
- 《丑小鸭》其它杂项
- 《丑小鸭》其它杂项
- 《丑小鸭》教学札记
- 人教版《丑小鸭》
- 《丑小鸭》课文
- 《丑小鸭》教学札记
- 浙教版《丑小鸭》
- 鄂教版《丑小鸭》
- 《丑小鸭》教学札记
- 《丑小鸭》教学札记
- 《丑小鸭》其它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