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12
国外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初步研究与启示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对照我国医学院校的现状,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国外医学院校;课堂教学;启示
课堂教学是医学院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教育的全球化与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成了高校教改工程的一个关键点。为此,我们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育思想,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国外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理论家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和斯蒂芬.普瑞斯基尔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进行讨论,是21世纪教育所需的一种手段。学会讨论有助于我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以病人为临床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常将讨论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自主思考、学习与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只起导向作用,引导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使他们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
国外课堂教学除了讲授以外,常常采用大量的课堂病例分析,病例教学法的特点不是提供现成答案,而是教师经过充分准备,在课堂上采取探究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对话、提问、讨论,使其具备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对实际病例的可能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价。病例分析法不仅扎实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强化了能力的培养。
西方医学院校在其实习教学中,还经常采用模拟患者和角色演练这样一种方法,发明者是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arrows教授,是指正常人模拟患者的一些病史、症状、体征,包括患者特有的心理、态度、感情等心理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学习与患者之间建立一种信赖关系,牢固掌握体格检查手法与内容,培养学生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二) 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时常把大型教具和医疗装置搬上讲台,理论联系实践,边演示、边讲解、边讨论,并有计划的引入典型病例和问题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除了基本教学之外,还采用个人发言、分组作业、分组讨论等灵活的形式。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较短的时间教授基本理论与重点难点知识,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病例讨论等占用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可随时中断教师的授课,进行提问,教师会给予指点,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有序却很生动活泼。此外,每门课都会布置很多课后阅读内容与思考题,包括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上的一些代表性文章,并随时更新阅读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且在课外,教师与学生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为例,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使用表述、运用和反馈知识等学习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甚至请患者进课堂讲授亲身经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国外大学大都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既避免了纯理论课学习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医学教育中“临床教育”的意义所在。
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各所学校均有严格的程序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职业态度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如Peninsula医学院通过每年4次的常规考试来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临床实践和技能考试评估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只有表现良好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
“职业价值、态度和行为”是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中第一项评估内容,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医学生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品质。西方医德教育方式最显著特点是重视实践教学,如德国医学院校让学生走进医院,与接触病人,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护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医德教育贯穿整个医学教学过程。
医患沟通与叙事能力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有效的诊疗也需具备一定的医患沟通与叙事能力。美国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列为住院医师必备的六项技能之一。哥伦比亚大学2000年开始开设叙事医学课程,2009年开始培养叙事医学方面的研究生。截止到2009年,北美已有近一半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叙事医学课程。
(四)教学环境
二、启示
当代教学已经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我们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医风医德、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与研究潜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外医学院校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的反思,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既要做到创造性整合,又要做到建设性创新。打破固有教学模式,取长补短,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实现真正的科教兴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问灵魂
- 10-1=?
- 做一个文明的人
- 论猪八戒同志
- 珍惜生命养成文明交通好习惯
- 这只“蜘蛛”好不好?
- 笛子
- “家庭”新解
- 成败论
- 我的生命之舟——书
- 禁锢的命运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
- 做人
- 弘扬爱国传统 创建历史新篇
- 测算我国1952年―2013年潜在经济增长率
-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
- 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的有限性与有效性的思考
- 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 市场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产业地产项目的融资策略分析
- 新税法下的企业会计税务筹划
- 论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 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决策相关性辨析
- 环境保护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探析
- 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 浅析山西省服务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谈合作学习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
-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收集与设计的研究
- 《马拉松》片断赏析
-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 《元日》教学设计
- 《马拉松》教学设计
- 《元日》教学设计
- 《元日》教材理解
- 《元日》教学设计
- 《马拉松》教学设计
- 《元日》课文
- 《马拉松》教学设计
- 《元日》教学设计
-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 《马拉松》课文
- 《元日》教学设计
- 《元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