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争议基因编辑技术

争议基因编辑技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1

争议基因编辑技术

与其用伦理道德与风险危害批判新技术,不如思考完善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管控技术风险的监管措施。

在一项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上,中国科学家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过这项“创举”没能获得认可,反而迎来了国际生物学界的巨大争议。

5月1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医学院(下称“两院”)宣布,将发起一项重要倡议,为编辑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制定指导性规范。

“两院”提议在今年秋季召开一次国际峰会,同时建立一个工作组,来研究涉及生殖细胞编辑的伦理、法律、社会和科学议题。

就在这项倡议之前,4月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发表声明,表态研究院不会资助任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

让几家美国国家研究机构大动干戈的缘由,来自4月18日中国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

当天,黄军就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学术期刊《蛋白质和细胞》上发表论文,报道了研究小组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的最新研究进展。

这被不少生物学界人士认为是逾越了基因研究的伦理和安全红线,在一些人的眼中,甚至和当年的克隆人一样,将引发“蝴蝶效应”,“打开人类灭亡的潘多拉魔盒”。

中国科学家做的这项研究,真的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论文“导火索”

实际上,黄军就研究小组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并非中国团队独创,它主要是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组的改变,来读取和改变遗传物质和编码信息。通俗一点的描述,就是把一小段基因剪切或替换掉。

与仍存在争议的转基因技术相比,基因编辑不涉及外源性基因,只是对生物体内源性基因的调控,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比如,在一些农作物的基因修复上,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把一些遗传疾病出现的基因突变恢复正常,让农作物回到健康生长状态。

CRISPR/Cas9技术已经属于基因编辑的第三代技术,最近两年,这项技术也已被全球生物科学界大量深入研究和优化。不过,在黄军就小组的研究之前,还没有人公开把这项技术真正应用在人体胚胎上。这也是争议点所在。

事实上,未公开的研究也并非没有。在黄军就小组的研究之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了另一个还未来得及发表的研究项目:哈佛大学著名遗传学家乔治・丘奇的实验室中,博士后中国留学生杨璐菡正在对人类尚未成熟的胚胎进行基因编辑。

杨璐菡的研究主要针对乳腺癌的突变基因,希望能通过这一研究降低下一代女性的患病风险。但报道发表后,外界的舆论压力让她不得不停止了研究,论文发表也变得遥遥无期。

相比之下,黄军就研究小组看起来就“幸运”得多,他们的研究并没有遇到社会舆论以及伦理禁忌的压力,文章顺利发表在《蛋白质和细胞》上。最开始黄军就想把论文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但先后被拒绝。

《蛋白质与细胞》是新创不久的学术期刊,并不如《自然》和《科学》等期刊一样为人所熟知,不过,黄军就小组的研究文章发表后,质疑和批评声还是如洪水般汹涌而来。

这其中不乏一些生物学界和基因编辑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先驱弗奥多・乌诺夫以及CRISPR/Cas9技术的发明者之一詹妮弗・杜德娜就明确表态,应该禁止该技术应用于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的改造。

伦理与监管

一些学者还将矛头指向刊登论文的《蛋白质和细胞》杂志,指责杂志的编辑没有对论文的发表进行同行评审,激进一点的批评,则认为杂志编辑极端不负责,这是在支持修改人类胚胎基因。

《蛋白质和细胞》期刊执行编辑张晓雪对于这些批评予以澄清,她说:“编辑部作出刊登这项研究的决定,不应该被看作是对类似尝试的一种认可或者鼓励。”

黄军就随后也对他们的研究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自己团队的研究并没有跨越伦理红线,研究所使用的胚胎都是无法发育的废弃胚胎,而且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出这项技术的问题所在。

按照黄军就小组论文的描述,团队使用了86个胚胎细胞,48小时之后,只有28个胚胎拼接成功,而且还有胚胎出现了“脱靶”突变(影响到正常基因)。

在研究小组看来,这一研究结果向学界揭示了技术的不成熟,因此他们停止了实验,除非成功率接近100%。

但一些研究人员仍然担心,这篇论文会是个开始,更多的人会在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后果不明确的前提下,就启动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进而演变到制造变种人类的地步。

这也是所有担心的症结所在,技术本身的成熟只是时间问题,但应用的方向出现偏差,整个人类种族的未来就有可能陷入危机。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不过,就像核技术等备受争议的技术一样,任何科学技术都有两面性,是否会被应用于对人类有害的领域,这已经明显超出科学家所能掌控的范畴。

《自然》杂志在随后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改造人类胚胎基因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论文发与不发,都改变不了实验已经完成的事实。而任何关于人类胚胎的人为操作,总是会引起激烈争论,但争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制定出明确的规范标准,让科研真正朝着有利于人类福祉的方向发展。

这或许是今后面对类似前沿技术应该保持的一种态度,与其用伦理道德与风险危害批判新技术,不如在人类共同的利益框架下,放开心态,思考完善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管控技术风险的监管措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祖国在我心中——关于国庆的诗歌
献给老师的歌——感恩老师的
我爱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往事
睁开欣赏的眼睛
秋坐在云端上
美丽的东湖公园
闭上眼睛,想
这就是我
日出
祖国在我心中
不要轻言放弃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龙海市稳步推进按项目运作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激发“创业国度”的内生动力
福鼎市社保中心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
公务员跳槽热不热
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主目标
宁德市将培训5500名新型农民工
福建省劳动就业用工管理信息系统全省启动会在榕举行
浅谈Photoshop教学方法的探究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机制研究
让劳动创造成为时代强音
浅析小学生的梦想教育
福建省医保简化住院结算刷卡手续
试论德育语境下与物品相遇的无意识影响
关于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工作的思考
宁德市蕉城区举办人力资源数据库更新培训班
《字典大楼》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片断赏析
《妈妈的爱》教学札记
《不懂就问》课文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教学札记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说课设计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字典大楼》教学札记
《妈妈的爱》片断赏析
《妈妈的爱》片断赏析
《妈妈的爱》教学札记
《字典大楼》课文
《字典大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