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橡胶风潮:清末股市的狂热与梦魇

橡胶风潮:清末股市的狂热与梦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28

橡胶风潮:清末股市的狂热与梦魇

这场世纪之初的“大牛市”,不是“改革牛”,不是“政策牛”,不是“创业牛”,也不是“超跌反弹”,而只是一场外部因素推动下的全民炒作。

大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寒料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股民的热情。在不断上涨的股价面前,长袍马褂的土财主、西装革履的洋买办、一身短打扮的贩夫,乃至破衣烂衫的乞丐,一时间实现了平等。

外滩的各大外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门前,人潮涌动。大家挥舞着银票,争先恐后买股票。人丛中,只要谁喊出点儿爆炸性新闻,没准就会引发一场踩踏事件。

一夜暴富的鲜活例子,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这场狂热的投机游戏之中。而游戏的主角,则是一款名叫“橡皮”的新事物。如今,它换了个名字,叫做“橡胶”。

一路飙涨

20世纪早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橡胶作为新材料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汽车、三轮车、人力车的轮子,套上橡胶做的轮胎后,告别了颠簸,行驶更稳当。随着这些工业品的产销量越来越大,西方工业国家对橡胶的进口需求骤增。1908年,英美两国分别进口了价值84万英镑和5700万美元的橡胶,次年就分别增至141万英镑和7000万美元。

上海是远东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金融市场和交通区位优势,吸引了至少40家外国橡胶公司前来招募股份、发售股票,甚至把总部设在上海。它们都在上海的报刊上大做广告,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展示盈利预期,让投资者深信不疑,然后找一家驻沪外资银行开户,聘请商界大佬充当董事,为的就是包装门面,炒作自己。

这些外在的动力,改变了很多橡胶企业的命运,也改变了上海股民的命运。1903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组建“兰格志拓殖公司”。兰格志是个橡胶产地的地名。麦边吹嘘其经营范围涵盖橡胶种植园、勘探开采石油、采伐木材等多种业务,以此向市场招股募资。然而,实际情况是,这家公司五六年都没什么业务,遑论业绩,显然只是个皮包公司。

橡胶股票的暴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激发了人们的投机贪欲。然而,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有的放矢,见好就收。

谁在裸泳

参与炒股热潮的人们,既有华人和外国人,也有公馆里每天闲着打牌的太太小姐。其中一些投入了全部积蓄,外加变卖衣服、首饰所得的银两,有些人甚至贷款买股。根据日本东亚同文会的统计,全球橡胶股票的投资额约为6000万两,来自中国人的投资就占了70?80%。其中,3000万两投在了上海,1400万两投到了伦敦,加起来相当于大清半年的财政收入。

“牛市”里赚大钱的,永远不是散户,而是机构大户。许多洋行买办和钱庄老板闻腥而动,冲进股市,批量购入橡胶股票,越涨越买,成了机构投资的急先锋。

陈逸卿是正元钱庄庄主,兼任茂和洋行、新旗昌洋行和利华银行的买办;戴嘉宝是兆康钱庄庄主,兼任德商裕兴洋行买办;陆达生是谦余钱庄庄主,兼任陆元利丝栈主人。这三位是上海钱庄业的一线明星,深得外资银行和洋行的支持。为投资橡胶股票,这三家钱庄投入了600万两银子,还从外资银行举债100万两。他们发财没忘了生意伙伴,把森源、会大、晋大、协丰、元丰等5家钱庄也拉进了这个局。

这些钱庄的玩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向散户提供贷款,散户把买来的橡胶股票作为抵押,换取新的贷款去买新股票;二是钱庄自己直接参与炒股,如果钱不够,就向外资银行贷款。总之,不惜一切代价,全仓吃进橡胶股票。

市场依旧繁荣,毫无危机征兆。汇丰银行推出的一家发行新股的橡胶公司,开闸申购1个小时,原定的新股发行指标全部用完。一共10万两银子的股票,竟然吸纳了160万两认购资金。为了买到原始股,托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屡见不鲜。兰格志公司的股价还在上涨,到1910年已经突破1000两大关,高位接盘者络绎不绝。兰格志也不含糊,携手外资银行联合坐庄,先是用银行贷款支付高额红利,随后银行宣布接受用兰格志的股票办理抵押贷款。这些翻云覆雨的做法,进一步炒高了股价。

这些如雨后春笋般上市的橡胶公司,不乏拥有数千英亩和百万两市值的大公司,但整个上海,这样的公司只有8家。更多的都只是中小公司。有些公司干脆就在东南亚跑马圈地,甚至连橡树苗都没还没种,就加价转卖橡树园,收取现金或股票。骗子公司比比皆是,防不胜防。股民们只是醉心于“买买买”,以为买到即赚到,根本不去认真了解这些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而这些中小公司为了吸纳更多资金,不惜将百两面额的股票拆分成每股10两,甚至5两,并允许认购者分期付款。这些发展现状和操作手法,毫无规矩,远不如西方股票市场管理规范。

橡胶风潮中,谁在裸泳,只有退潮了才能看得更清楚。而这场退潮,来得太急了。

全面崩盘

这场世纪之初的“大牛市”,不是“改革牛”,不是“政策牛”,不是“创业牛”,也不是“超跌反弹”,而只是一场外部因素推动下的全民炒作。一旦外部环境逆转,这股炒作风便会烟消云散。逆转的时刻迅即到来。

1907?19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橡胶消费能力锐减。西方工业国家开始采取限制橡胶消费、以图平抑价格的政策。这样一来,量价同跌的行情在所难免。

1910年7月以后,伦敦市场的橡胶交易价格暴跌。驻沪外资银行发现不对劲,马上宣布停止接受抵押贷款,并开始追索以前为别人炒股而做出的抵押款。消息一出,还没等中国人回过神来,上海的橡胶股票就开始狂跌。大家吓得争先恐后抛售橡胶股票。这些做法只能提升橡胶股票的下跌速度,甚至多次触及跌停。交易所也曾被迫停止了橡胶股票交易。于是,握有大量橡胶股票的正元、谦元和兆康3家钱庄,经济损失多达数百万两。这3家大钱庄首先倒闭,陈逸卿走投无路,跳楼自杀。他们拉入伙的5家中小型钱庄也遭到牵连。

听说多家钱庄面临生死难题,上海道员蔡乃煌连夜赶往南京,向两江总督张人骏提议,向外资银行借钱来稳定局势。几天后,按照朝廷指示,张人骏同意由江海关为上海的各大钱庄向各国在华银行借款350万两,用于周转市面,缓和危机。

对于突如其来的打击,当地官员采取了对策:向风雨飘摇中的钱庄注资。款项来自海关税收,总计近200万两。原计划拨给“庚子赔款”项目向西方列强代表还本付息,如今被彻底截留,江湖救急,实属无奈。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度支部侍郎陈邦瑞跟蔡乃煌有些私怨,指使参奏蔡乃煌,罪名会是妄议市面恐慌,恫吓政府,不顾颜面,退赔庚款。蔡乃煌被劾后即宣布辞职。

上海橡胶风潮为患外滩,牵动全国。由于股票定价权缺失、金融管理缺位、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情况,加上中国境内没有中资证券交易所,导致清末中国股市处处受制于外人,社会也呈现萧条景象。它给钱庄票号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冲击前所未有。这种传统汇兑方式,已经无法适应20世纪企业的信贷需求,逐渐让位给银行。1911年,为了敛财还债,清廷急急忙忙地宣布“商办铁路国有”,并将经营权和筑路权卖给西方国家的铁路公司建设运营,从而招致这些商办铁路的股东们,即大量散户投资者的不满,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直接客观原因。

一个世纪前的混乱和无助,萦绕在投资者的头顶,时刻发出善意的警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即便在2015年就号称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大牛市里,这句话同样有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炒菜
我多想帮帮他们
时间
学绣花
赛车案
记忆
寒假里的一件事
鱼缸里的石头
恶有恶报
创建文明城市
成长的烦恼
兄弟大战蚊子
包千张包
下雪的一天
包馄饨
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诊输液患者的舒适护理
脐带过短正常分娩1例报告
重症脑出血高热患者临床护理
28例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自拟加味通气汤治疗耳闭的临床研究
1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病伴紧张性木僵患者的护理体会
184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
血栓通配合床头牵引矫正寰枢关节错位治疗颈性眩晕
浅谈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红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45例疗效观察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手术预后的临床分析
食管中段癌手术切口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体会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242例分析
踝部扭伤致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如何制作的?
《开国大典》近义词反义词
《开国大典》写作特点
《开国大典》难句讲解
开国大典大事记
《开国大典》课文题解
《开国大典》课文导学
《开国大典》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开国大典》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开国大典》相关链接
《开国大典》好词好句好段
《开国大典》课文结构
五星红旗简介
《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词语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