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倒奶”背后的全球逻辑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乳品市场有一个现象格外引人注目,即许多地区出现了卖奶难,“倒奶”“杀牛”时有发生。比如在吉林长春,鲜奶按0.2元/公斤的价格出售,仍然滞销严重。而按照常理,这个季节应该是鲜奶价格和销量都比较好的时候,2014年同期鲜奶价格高达4元/公斤。许多奶农只好含泪把牛奶倒掉,奶牛也面临被宰杀的命运。
面对这样的现象,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评论认为,这已经是经典意义上的经济危机。还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底层百姓收入偏低,内需不足。更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国人对国产乳制品的质量丧失了信心。
应该说,这些分析都有一定道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倒奶”现象何以愈演愈烈的原因。但这些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忽视了中国乳制品市场已经内在于全球统一大市场之中,不可能不受世界乳制品市场变化的影响。
检索一下相关资料就会发现,去年以来,“洋奶粉”进口出现了阶跃式增长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1~9月,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这不可能不对中国的乳品行业造成冲击。一位业内人士就对媒体披露:“新西兰原料奶价格非常低,一吨两万一或两万二,在中国至少三万五以上。成本价格悬殊使得很多中国乳制品企业减少了当地生鲜乳收购。”
面对“倒奶”“杀牛”的严峻形势,农业部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要求各地切实加大奶业政策扶持和生产救助力度,抓紧落实奶牛良种补贴、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已有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等等。
保护中国正在发展中的乳品行业以及数百万奶农的利益,已经刻不容缓。为今之计,第一是有关方面应该考虑启动非关税壁垒,为国内乳品行业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第二是推动老旧奶牛养殖小区采用新技术改造升级,引导奶农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以降低成本;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奶农组织起来,使奶农转变为奶业合作社社员,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同时必须增大奶农在中国奶业协会的话语权,增强其影响国家政策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乳品行业避免大豆产业全军覆没的命运,不仅确保满足国人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帮助更多农村、牧区人口摆脱贫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坚强的树与藤
- 这就是我
- 孤儿的眼泪
- 蓝天下的快乐
- 秋
- 这就是我
- 草原上的云儿
- 家乡的昌江河
- 伞下的女孩
- 真正的爱——关于爱的
- 我们的新操场
- 幽默的老爸——关于父爱的
- 我的家乡
- 校园魔鬼词典
- 用心倾听心碎的声音
- 超市集体推进生鲜合伙人制度
- C2B:“产消合一”将解构掉传统市场
- 巨头发力虚拟现实设备
- 世界首辆自动驾驶货车上路
- 为什么服装业这两年的O2O大多以失败告终
- 一分钟抚平褶皱
- 手写资料如何轻松上传
- 用匠人精神打造营销生态系统
- 面目全非的零售市场
- 30年:一只马桶盖和一把092号铁锤
- 迷你芭比主题便利店
- 必胜客为英国所有名叫夏洛特的人提供免费晚餐
- 免费并非最好的商业模式
- 58、赶集变亲家,要不要看好?
- 旅游业的数字化变革
- 《称象》教学设计
- 《称象》其它杂项
- 《称象》其它杂项
- 《瀑布》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札记
- 《称象》教学设计
- 《瀑布》教学实录
- 《称象》课文
- 《称象》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札记
- 《称象》教学设计
- 《称象》其它杂项
- 《称象》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札记
- 《瀑布》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