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试论后现代艺术的话语权力
试论后现代艺术的话语权力 试论后现代艺术的话语权力
摘要:后现代艺术作为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在艺术界具有广泛的争议,这种争议不仅出现在广大审美接受群体内,也存在于艺术世界内部。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它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深究其存在及传播的原因,不仅需要认可后现代艺术家的身份,同时也需要对传统的博物馆艺术体制即艺术环境的认可。
关键词:艺术家 话语权 艺术环境
后现代艺术以反传统、反规则,告别整体与统一,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与大众视野,表现形式与材料的丰富多样性为主要特色,多元性与不确定为其主流,是对自古以来艺术观念的挑战,同时也是艺术世界的一场革命。它在艺术界具有广泛的争议,这种争议不仅出现在广大审美接受群体内,也存在于艺术世界内部。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它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深究其存在及传播的原因,不仅需要认可后现代艺术家的身份,同时也需要对传统的博物馆艺术体制即艺术环境的认可。
一、艺术家身份的认可
话语权是当代社会日益提及的话题, “作为‘话语的功能’,主体的存在是由话语实践的整体结构关系所决定的,……话语造就了我们的自我理解和判断善恶、真假、正误的能力。”①在艺术世界内部话语权同样至关重要,换而言之就是艺术家身份的认可,只有身份被认可所提出的理论、创作的作品才会对现存的物质及精神世界内部造成冲击力,引起艺术社会的思考。
艺术家是艺术话语权的主体,同时作为艺术创作主体在其创作过程中必将会加入一定的创作观念,艺术家与艺术观念之间拥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艺术家是艺术观念的提出者与执行者,艺术家身份的认可是艺术观念得以存在与传播的必要前提,作为艺术家他的话语权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提出的观念或创作的行为更易受到他者的认同,这认同主要来自艺术世界的认同。
后现代艺术反对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消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否定艺术的原创性,主张艺术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艺术观念的提出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执行都需要艺术家,因此后现代艺术家身份的认可对后现代艺术观念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杜尚被成为后现代艺术的鼻祖,他提出 “艺术=非艺术,非艺术=新艺术”后来无论是后现代的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大地艺术、摄影艺术以及雕塑艺术最终的根源对位离开的杜尚的艺术主张,可以说这是他艺术家话语权的影响力。
二、艺术环境的选择
后现代艺术要取得艺术的地位不但需要艺术家身份的认可同时也需要对诸如博物馆体制的选择。博物馆是艺术作品展览的方式之一,博物馆体制即为艺术寻找适当的环境让欣赏者能够看到艺术作品。艺术环境拥有潜在的话语权,首先他为物品打上了艺术的符号,进入展览馆的人们会带有艺术的眼光去思考或者欣赏,这种艺术环境为后现代艺术打下了一个标签,即在人的潜意识里这是艺术品。
后现代艺术存在的又一前提是必须把后现代艺术作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艺术。在后现代艺术中“现成品的使用,可以被视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同时也使材料的范畴无限扩大。”②例如说后现代艺术把一推的废品放在展览馆里可以称之为艺术品,在海边捡起的木头放在展览馆配以合适的名字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但是放在海边没有人欣赏思考。着名后现代艺术家沃霍尔,如果他的《玛丽?莲梦露》一系列复制照片放在私底下那么只是一组照片,但是在展览性的机构中,就成为了艺术品。再如杰夫?昆斯的名为《天堂之爱》的系列作品在后现代艺术的展览中就由媚俗性的甚至是色情性的变为对现代人生活的思考,通过大众文化对艺术内部的潜在价值标准进行评判,挑战人的视觉极限和心理极限。
后现代艺术家采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是艺术家对生活以及周围社会所处文化状态的思考,后现代艺术家通过对现代所处的历史文化大环境的认识对人的生存现状,精神状态以艺术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展示了信息社会下人的无主体性颠覆艺术在传统观念下的评断标准。后现代艺术家充分利用了自己所具有的话语权使得后现代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艺术展览的体制也使得后现代艺术在引起争议的基础上被更多的接受群体所关注,后现代艺术正在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实现它的艺术观念。
注释:
①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9页.
②马永健.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参考文献: 岛子.后现代艺术系谱.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我的书包
- 爬灵山
- 春天来了
- 难实现的小心愿
- 炒茶
- 练台拳道
- 小兔子
- 操场上的笑声
- 标题:我的同桌
- 参观科学馆
- 风的感受
- 爷爷走了
- 放风争
- 广播操比赛
- 探讨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的前景
- 浅谈电影的历史:百年的坎坷辉煌
- 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
-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 陈可辛和他的悲怆与冷酷
- 探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
- 谈戏剧治疗元素在电影《甲方乙方》里的运用
- 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男人与中国女人
- 谈中国影视旅游发展
- 分析声乐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与作用
-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 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 论四方田犬彦的电影史写作
- 《四季》二
- 《阳光》教案一
- 《画》一
- 《爷爷和小树》教案一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二
- 《阳光》教案二
- 《画》二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二
- 《四季》教学
- 《影子》教案一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二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一
- 《影子》教案二
- 《小小的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