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探讨

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30

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探讨

摘 要:当前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张掖市正处在这个区域内,其所处的西北干旱地区,又面临着发展与生态的双层需求,因此研究其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探索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同步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掖市;生态城市;路径

引言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别是河西走廊的生态地位对全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但其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重。因此河西走廊的开发与建设,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到突出位置。特别是伴随着西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生态城市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才能缓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态势,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一、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张掖市地处我国甘肃西部、河西走廊地带,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对外开放的重镇,位于西北干旱区,属于内流河流域。由于黑河的存在,张掖自古以来就发展了农田水利,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一)张掖市城市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概况

2.城市发展概况

具体来讲,张掖市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加快当地的生态修复,健全黑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机制,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增强了张掖市的水土保持能力和森林防风固沙能力。其次,张掖市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特点,以生态农业为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逐步推进生态经济。第三,张掖市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适合当地的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金张掖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彰显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品位,吸引与聚集了大量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把生态文化逐渐转变为产业优势、投资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第四,张掖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发展河西走廊城市中心的定位,以管道经济为突破口,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与东西城市进行有效交流和恰接,打造河西走廊文化品牌,这对于吸引资金与技术的注入、有效实现农业产业化、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十分有利

(二)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

张掖不仅拥有着厚重的历史,还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历史曾经的繁荣与张掖地处河西河西走廊,深受黑河流域的润泽不无关系,独特的水文化与历史更加激励着“金张掖”迈向新的复兴。张掖在河西走廊拥有先天的区位生态优势,再加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与张掖市人民和政府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繁荣生态张掖具备了自然客观条件和自身发展的主观愿望。

张掖市所处的黑河流域是国家重点治理和保护的流域。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具有巨大的生态作用。国务院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根本,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尽快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为保障规划报告的实施与落实,国家水利部2002年批复了张掖市作为全国首个节水型社会的试点,以期探索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开发协调经济发展的模式。

近几年,张掖市根据前期政策、规划制定实施情况,继续对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生态保护建立了更加切实可行与最新的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提出了构建生态安全六大屏障项目,张掖市切实实践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价值关键的取向与理念的逐步形成。

二、 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困境

张掖市虽然在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进步,但是张掖市城市发展仍然面临着新的压力和困境。

(一)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

(三)生态软环境不完善、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城市生态化发展限制因素多。生态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机制尚未得到完善,生态工作的监督、激励、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绿色GDP考核等软环境的不成熟,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就难以为继。人们生态意识还没有提高一个较高的水平,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城市居民还无法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体会到生态化所带来的利益与必要,生态城市建设就收到了制约、建设步伐也变得缓慢。

(四)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激化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考虑保持固有水资源及合理分配利用。张掖市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的扩张扩大了对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而生态城市建设又必须有效保障城市周边湿地、保护区的水资源需求,防止区域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

这两方面的矛盾日益成为今后生态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水资源问题是张掖市建设生态城市最大的困境。

三、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既应该从生态城市建设的一般理论出发,借鉴国内外其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因地制宜,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契机,根据自身所处干旱区的地域特征、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借鉴科技导向型、项目实施型等发展方式,提出适合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独特的发展路径。

(一)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水资源匮乏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直是位于干旱区的张掖市发展所必须考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张掖市农业占比比较大,但是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农业又是大量消耗水资源的产业,所以张掖市要不遗余力的继续贯彻实行节水型城市的政策,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虚拟水战略引入水资源管理体制当中,合理配置农业用水,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逐步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要逐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型畜牧业,逐渐降低农业所占GDP比重和农业从业人口,这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了张掖市生态城市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进一步促进生态城市复合性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生态化

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与思想,把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发展运用到发展生态经济中去,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逐渐促使相关产业链延伸与完善,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园区,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这是张掖市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

张掖市应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空间,积极引入高科技、高资源转换率、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促进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推进生态型工业内涵式增长。具体来讲,要加快张掖所处的河西走廊风能、太阳能利用,并结合当地的优势与特色产业,建设一条低成本高收益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全面完善产业生态化和产业升级[2]。

(三)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城乡一体化

张掖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在“一带一路”政策导引下,张掖市建设生态城市应当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与地域特色,有效发挥生态旅游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特色,注重把城乡生态环境连城一片,逐步实现城乡发展的生态化转变,这样既发展了生态旅游,有效合理利用了当地的旅游资源,还能逐渐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巨大差距的失衡,促进城乡生态、经济双向一体化。

(四)加快软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加快软环境建设,首先要培养与激发城市居民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意识与参与意识,使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人把自己放在生态城市公民的思想观念中来,这样才能体现生态城市和谐性;另一方面,要完善生态城市制度、法规环境,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招商引资环境,健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继续做好良好的监督、评估机制;最后,要提升生态城市管理水平,做好生态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3]。只有这样,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才能实现持续性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徒步回北航
寻找新住所
不速之客
阿吴正传
小兔运南瓜
小狗“豆豆”
改错字
一颗爱心
《小鹿斑比》读后感
女排姑娘笑了
孵小鸡
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唐广智专辑
我 笑了
第一次当老师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价值探析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研究
成都市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企业经营模式浅析
不可错过的冷门热销创业好项目
创业哪些钱不该花?
关于调整卷烟消费税的通知
浅析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管理问题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
电子商务环境下智能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及其发展路径
关于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通知
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探讨
《小镇的早晨》说课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说课设计
《小镇的早晨》说课设计
《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课文
《儿童和平条约》课文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其它杂项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