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7
浅析雕塑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
1、雕塑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雕塑作为整体环境有机构成的重要因素,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你身居闹市或是漫步幽林,当欣赏到一件设计合理,与周围环境和谐融洽的雕塑艺术品时都会给你的身心带来无比的愉悦和享受。
雕塑越来越多的参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为我们生存的空间曾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1.1注重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雕塑创作中应遵循的重要艺术规律
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在其设计之初必然离不开对环境的整体思考,人们的居住生存环境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改善,伴随而来的就是工业文明下的人文建设与环境景观的矛盾问题日益尖锐,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这就给建筑师、空间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不可回避的课题。雕塑被称为公共艺术,因为它具有开放性,由公众自由参与等特点,那么什么是公共艺术呢?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理论上讲,作为公共艺术之一的雕塑在设计上应该与环境相和谐,这一点是古今中外的设计师们所遵循的原理。
雕塑作为公共空间艺术必须寻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公共空间又为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依附载体,两者是相互融会贯通,呼为映衬的。自然环境是最为广阔的公共空间,中国人自古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依据此种传统而科学的哲学理念,产生了大量的环境艺术作品,其中雕塑作品与环境的结合堪称经典。
无论是陵寝雕刻中的华表、神兽、石人,还是石窟造像中的佛像雕刻,无一例外都是这一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如此之重要,使得雕塑家们在进行雕塑设计时必须结合环境进行整体思考,然而当今有不少所谓雕塑家无视美学与艺术规律,想当然的把自己对雕塑的理解生硬的强加给环境,更有甚者则完全不考虑环境因素进行雕塑设计,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垃圾雕塑越来越多,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美化环境的效果,更是对人们视觉的强行污染,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垃圾雕塑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雕塑家对作品的不负责任之外,还有项目决策者对美学知识的无知及加工制作环节的粗制滥造。某些雕塑自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形式结构问题,无法给观赏者以美的感受,摆在什么环境中都不会美。
中国传统狮子造型的雕塑似乎只有放置在具有中国传统格调的建筑环境中才能突出其庄严威武的特点,而不是摆在工厂和企事业单位门口;华丽的罗马柱头,高耸入云的方尖碑,也只有配合欧式风格的建筑或广场才显得和谐,但把罗马柱组合的半弧型柱廊,配以中国古代文人肖像雕刻于同一个广场的做法实在是不伦不类,着实让人哭笑不得,而这又是普遍出现在我国某些城市广场的设计中的。雕塑是艺术品,它虽然具有商品的属性,但决不能把它作为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对待,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艺术性,或者说,每一件雕塑作品,它的摆放环境是有一定范围的,而我国某些城市却像生产茶杯那样,按照一个统一的样式无限复制所谓“商业雕塑”,然后再把他们像卖衣服一样推销到全国各个城市,各个地区,这实在是我国城市雕塑艺术市场的悲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20年后的我
- 左右为难
- 悔改
- 集体舞
- 给西藏小朋友写一封信
- 可爱的灵山
-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 我眼中的海盐道路交通安全
- 奇妙的大草原
- 未来的新发明
- 做一条马路,真好
- 真诚的心
- 一次体育考试
- 路遇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信息公开、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_民法论文(1)
- 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既判力问题 _民法论文(1)
- 论我国破产监督人制度的设置思路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视角下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承担_民法论文(1)
- 中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_民法论文(1)
- 民商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交叉时民事合同效力认定_民法论文(1)
-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_民法论文(1)
- 中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展望_民法论文(1)
- 法国民法上的“表见行为”_民法论文(1)
- 我国现代商号制度的完善_民法论文(1)
- “抢媳妇”现象刍议_民法论文(1)
- 物权行为理论的批判与矫正_民法论文(1)
- 论一般人格权的立法模式_民法论文(1)
- 性骚扰行为的侵权责任形态分析_民法论文(1)
- 论《民法通则》与《物权法(草案)》的合宪性_民法论文(1)
- 《彩色的非洲》教案
- 《金钱的魔力》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
-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 《金色的鱼钩》教案
- 《与象共舞》教案
- 《再见了,亲人》教案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
- 《晏子使楚》
- 《梦想的力量》教案
- 《桂花雨》教案
- 《杨氏之子》教案
- 《刷子李》教案
-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 《草船借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