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功能

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功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0

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功能

[摘 要]传统的苏州古典宅园是“文人山水园”,是经造园者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而经营出的能抒发自己胸臆的一方可欣赏、可陶醉的天地,与住宅的居住功能浑然一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苏州古典宅园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如社交、商业、会所等社会功能在宅园的变化中逐渐显现;师俭堂从其晚清时的初建至其后的历次修复中,体现了居住功能以外的特殊社会功能的明显特征。

[关键词]苏州古典宅园;特殊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一、苏州古典宅园的传统功能

以规模较小、淡雅朴素、精致典雅为典型特点的苏州古典宅园,都具有传统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可居住,进而还体现出苏州古典宅园的重要特色:可观赏且精巧实用。

(一)宅园功能以起居休憩与游乐观赏并存

苏州古代宅园中,在生活和活动的区域中间,常常以池水、树木、亭台等建筑给人们提供欣赏山水林泉的享受。

以耦园为例,其布局独特,住宅居中,园分东西,园宅之间以重楼贯通。东花园为清初保宁太守陆锦所筑的“涉园”故址,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亭台楼榭环山池而筑。园中主体建筑为一组重檐楼厅“城曲草堂”,为园主宴集宾客之处。楼西则以“樨廊”接储香馆、藤花舫、无俗韵轩、枕波双隐亭诸胜。西园以书斋为主,东建有鹤寿亭,北有藏书楼。耦园虽小,但以黄石假山著称,宅与园紧密结合,园内假山自然奇丽,花木葱郁。同时也是居家的绝妙之地,宅园之间的重楼和樨廊串联了园内美景,也具有日常生活行走之便。园主沈秉成和夫人严永华在此隐居八年,创作了大量华美诗篇和丹青。

(二)宅园布局兼具审美性和实用性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各个宅园主人修建宅园的初衷。园主在布局设置上充分兼顾了其实用性功能和审美性,使得苏州古典宅园仅以一方很小的私家宅地,却能将天地人三者绝妙地融合在一起。苏州古典宅园根据园主的生活、休憩及各类活动需要来设置和布局,注重与建筑物的体量、功能相适应。主要建筑规整厚重、按制布置,显示身份、地位、财富及文化品位,讲究庄重气派,但也注重其实用性的功能。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苏州古典宅园逐渐形成了园林艺术与文学、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的完整艺术体系。运用假山湖石、池水游鱼、植物配栽、建筑布局构建出各种自然和人工美景,在有限的三维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源于自然又胜于自然之境。通过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美感。强调创造蕴含隽永含蓄的诗情画意,有机地统一了“小中见大”、“移步换景”、“巧于因借”,以及“虚”、“实”、“藏”、“露”等写意园林的美学要求。

亭台水榭可供游园之人驻足赏景,又可作为书房、家眷接待客人之处;亭的周围开放宽敞,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水、绿化等结合起来组景,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处,常常是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宅园内的回廊多是联系室内外的通道,有遮荫挡雨、休息的功能,也能起到分割空间等作用;宅园中的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能变换观赏路线,增加水面的层次感;宅园里的墙有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的作用,还能设置洞门、洞窗、漏窗等进行装饰,增强美感度;苏州古典宅园中还有舫,有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的作用等。

二、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性功能

纵观发展历史,苏州古典宅园衍生出多个类别。如以汉代刘濞为王时建设的衙署和清代时期的沧浪亭为代表的“衙署园林”;东晋时期顾辟疆兴建的辟疆园为代表的“第宅园林”;南北朝时期的“山庄园林”;唐宋时期的“茶馆酒楼园林”;清末民国初年复兴的“会馆园林”等。显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苏州古典宅园在具备其“私家园林”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了一些特殊的社会性功能。

(一)公众功能

苏州古典宅园在发展历程中,随着园主的不断变更,其作用和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从原来的私家宅园变为公众设施。

位于黄鹂坊桥东景德路280号的环秀山庄,东晋王珉在此修建宅院居住,后舍为景德寺。入明后相继又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大学士申时行宅。晚清后成为苏州大族汪氏的耕荫义庄,其公共性质和功能远强于私人宅第。与之相仿佛的有明朝大学士王鏊的怡老园,入清后成为藩台衙门和银库,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商业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苏州出现了会馆园林,或一些商业会馆在苏州古典宅园中成立或活动。

清代,苏州绸缎业全国闻名,“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绸缎业的繁荣催生了行业管理协会。道光十九年(1839)绸缎商人胡寿康等买下了吴氏宅业艺圃作为绸缎行业会所,取名为七襄公所,取《诗・小雅・大东》“彼织女,终日七襄”之意。公所成立后,修复旧观,同时,在公所内制定绸缎行业的价格,调解业主纠纷,资助行业内的弱势群体,承担了部分社会保障的功能。到1905年10月,苏州商务总会在艺圃成立,以博雅堂为会场,并推选出会长及会董。苏州商务总会在七襄公所内办公达十多年。

遂园,在今苏州市儿童医院内,咸丰、同治战事后改成茶肆,以提供百姓休闲娱乐之用。民国初,该园与南半园成为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夏日游息处,内设游艺场、茶点,游人甚多,夏日赏荷者尤众,题咏甚盛,又有诗社琴会,将古典宅园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充分开发古典宅园的现实商业性功能。而在20世纪40年代,怡园内百戏杂陈,成为游乐场所,竟有“苏州大世界”之称。1949年9月,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1950年《新苏州报》在此处设立报社。

三、师俭堂所体现的古典宅园功能的特殊性、多样性

师俭堂位于吴江震泽镇宝塔街西端,是苏州众多古典宅园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个代表。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重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是古典宅园中相对年轻的成员,也是晚清时期江南具有典型特征的商贾住宅代表。

(一)师俭堂体现出典型的传统功能

师俭堂充分体现了传统建筑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理念。震泽地处水乡,河网密布,建筑用地受水网分隔,一定程度影响其用地的规整性;另一方面,水网给师俭堂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宅前大河承担货物集散运输的作用;宅西侧和北侧小河有承担生活往来与安全隔断的作用。

师俭堂具有完善的古典宅园传统的居住和观赏功能。宅园中第六进楼房是主人内眷日常起居的地方,以厢楼贯通,装饰带有淡雅的书卷气息。园主在布局上,还考虑到了安全问题,在宅园的东北处建有更楼,更夫巡更守夜,可观察全宅动向和宅后河面上的动静。师俭堂东侧的经园则是典型的苏州古典袖珍园林,精致典雅,秀美多姿,将花厅、四面听、假山、亭子、曲廊等有机融合在一起,紧致而不局促。东为沿壁回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西叠假山,上筑有倚墙半亭,供家眷休息观景。假山间,花木藤蔓,缠缠绕绕,甚有情趣。因此,经园有极高的居住审美性和商业实用性。

师俭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是其重要的特色,也是作为私家园林精致典雅特色的展示。敞厅朝南的砖雕门楼,枋上雕有“鱼樵耕读”,枋下雕有“竹林七贤”。敞厅正厅梁柱间的雕刻,上面雕有卷叶花纹,金壁辉煌。第五进的木斜撑柱头上刻有八仙图案,神情惟妙惟肖,极具生气。厅堂前的落地长窗刻有《水浒》故事图案,人物造型生动传神,山石花木,细致如画。这些雕刻既是主人身份地位显赫的象征,也是当时手工雕刻业发达的最好例证。

(二)师俭堂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功能

首先是强化的商业功能。震泽地处江浙交界处,太湖经岫塘河连接运河、海运的枢纽,水上交通位置重要。师俭堂建筑扼当地水上运输、集镇商业之要冲,河埠、行栈、店铺、街道、厅堂、私家花园等多种建筑形式于一园,有着“前店铺后宅院”的典型特征。宅院第一进紧邻河岸码头,以前是大顺米行,楼上作为货仓,现在已改成茶楼。师俭堂整个三面环水,水陆交通非常发达,便于生活与贸易往来。穿宅而过的宝塔街,是繁华的商业街区,民国时期,师俭堂内有12家店铺,其商用功能突出。

其次是明确的社交功能。院落的第四进是高大的敞厅。敞厅朝南而不设门墙,向外敞开,爽朗通风。敞厅作为民居中规格较高的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敞厅两侧经轩廊通往厢房,中间三间作为正厅,是整个师俭堂的中心。正厅依照官府厅堂式样营造,雕梁画栋,极具官宦气派。由于主人亦官亦商,在清同治年间直至抗日战争爆发,经营的丝行一直设在这正厅里,主人家的接待贵宾、社交活动和祭祀礼仪及其他商业交易活动也在此厅内进行。

苏州古典宅园的兴建和历史演变,深受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重心形成的影响。在苏州古典宅园发展之时,居住和欣赏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在明清以后,逐渐从单一的私家园林的居住功能衍生开去,承担了诸多特殊的社会功能,如社交功能、官署园林的功能和作用、会所功能等。师俭堂是众多苏州古典宅园中颇具特色的一处代表,是体现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古典宅园承担着商贾等特殊社会功能的很好的例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车记
生活新乐章
游博斯腾湖
泥泞的小路哪去了?
《狼牙山五壮士》片段
“小记者团”的一天
我们班上的“知名人士”
美丽的“常小”我的家
保护黄河——倡议书
春风绿江南
看《布袋戏》有感
最有趣的一件事
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
宽恕最可贵
心愿
新时期发扬群众路线光荣传统的思考
新形势下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
摭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
东北沦陷时期左翼作家的办报活动考证
辽宁地域文化保护研究
浅析以报纸为新闻学讲堂的成功经验
高职高专院校德育生态建设探讨
东北小延安时期历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借鉴法制历程促进经济发展
浅谈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的初探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探讨
县级志书编纂的记述事物分类
禹州天王安乐寨历史沿革及史料价值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信》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信》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