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科技档案看辽宁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三十年变迁

从科技档案看辽宁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三十年变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1

从科技档案看辽宁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三十年变迁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辽宁省公路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公路勘察设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技术发展大体经历了探索、提高、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勘察设计;探索;提高;发展

公路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创造工程品质的基础,是先行者的事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辽宁省公路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公路勘察设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以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及其改扩建工程和沈阳至山海关高速公路,滨海公路辽河特大桥,金州隧道为标志的辽宁省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勘察设计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辽宁省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晶,值得骄傲和自豪。笔者认为,该时期辽宁省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探索高等级公路设计标准与规范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计算辅助系统尚未开发,辽宁省勘察设计单位引进了国外画图元件开发,但多数设计手段还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下,地形图测绘采用平板仪人工测图,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果精度不均匀,容易变形。工程地质勘察手段较为单一,以钻探为主,平均每台钻机月进尺不足100米。高速公路设计尚在探索阶段,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项目边设计边施工,勘察设计基本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该阶段以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建设为代表。由于当时国内对该不该建设高速公路还存在争议,沈大路建设过程中随着形势的变化,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技术等级先后发生四次变化。工程技术人员从1984年开始,历时六年,全面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克服了在国内没有高速公路建设先例、无可借鉴经验、无可遵循标准规范等重重困难,完成了当时国内第一条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375公里)―沈大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

沈大路在设计指导思想上有四大特色:一是瞻前顾后、远近结合,在设计一级公路时,就为发展高速公路打基础,从设计上留出充分余地;二是平战结合,一专多能,把平时和战时统筹考虑,在确定路线走向时,避开全部大小城镇,又为沿线各市留有足够的出入口和连接线,确保平时和战时都能畅通;三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省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四是发扬科学民主,在争论面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复论证,确定最佳工程方案。

在沈大高速公路建设中,辽宁省勘察设计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中一系列技术关键,在设计标准和设计参数的论证确定,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沥青路面裂缝预防和预切缝技术,高速公路CAD技术,高速公路通讯系统研究和建设等方面均有创新、有突破,大部分成果属国内首创,沈大高速公路设计因此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1990年,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全线375公里建成通车。由于项目建设时间早、里程长,被誉为“神州第一路”。它的成功修建,一方面解决了在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该不该和怎样建设高速公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制定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奠定了基础,从此全国高速公路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广大工程设计人员被喻为“描绘彩虹的人”。

二、公路勘察设计水平提高阶段

十年间,随着GPS技术、地形图数字化成图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高精设备的投入使用,全省公路测量技术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勘测效率平均提高2-3倍。项目设计中,由手工计算发展为计算机程序计算,由手工绘图发展为CAD制图,工作效率提升20倍以上。

该时期,北京至沈阳高速公路绥中至沈阳段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全线按八车道规划、六车道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当时缺乏四车道以上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及规范等困难,攻关难题、精心设计,开展了路基、路面、桥涵、试验检测、机电系统、绿化、环境保护、服务区规划、路文化等30余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借鉴国内、省内公路建设的经验教训,对质量通病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保证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省交通厅组织编写的《沈山高速公路工程创一流实施纲要》,合理地确定了项目的技术指标、技术方案及技术对策措施,成为设计、施工、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填补了国内公路建设史上的一项空白,辽宁省政府将其作为全省基本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范本进行推广。2000年全线按八车道规划、六车道建设的沈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是当时国内建设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开辟了六车道高速公路建设的新纪元。该项目荣获交通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等。

三、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水平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先后出台,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年来,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特别是应对2008年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服务全省“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大局,工程技术人员贯彻落实勘察设计新理念,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技术攻关,先后承担完成了沈大路改扩建等20条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完成了辽宁省“十一五”高速公路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

该时期,辽宁省勘测设计单位开始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项目设计中采用了大型桥梁结构分析、交通规划管理、隧道结构分析等软件系统,为适应各种复杂的技术要求提供了技术保障。与此同时,测绘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2003年起数字水准仪开始全面用于公路测量,使高程测量的精度得到了根本性保证。航空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地面激光扫描系统已开始并逐步应用于公路地形图成图。在滨海公路辽河特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中,辽宁省采用了当今最为先进的测绘技术,如双频GPS、测量机器人、数字水准仪等,建立了历史上精度最高施工控制网,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

本世纪初,以沈大路为代表的国家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陆续进入改扩建阶段,如何进行改扩建,是高速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课题。省委、省政府对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十分重视,多次组织全国知名专家进行高层技术论证,提出了“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项目建设目标。省交通厅组织编写的《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方案》、《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创一流实施纲要》,成为该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当前依然在全国发挥着技术指导和示范作用。全省工程技术人员针对该项目“路基、路面、桥涵拼接工艺、大跨度隧道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在交通建设领域率先解决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中的系列技术难题,树立了改扩建工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交通部高度评价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了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交通建设舞台的成功实践;探索了经济上升时期高速公路的成长规律,检验了工程技术构想,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示范”。该项目先后荣获交通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全国优秀勘察一等奖、建国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我想对你说
勿忘国耻 展望未来
珍惜美好时光
大鱼吃小鱼
廉颇负荆请罪时和蔺相如的对话
艺术节进行曲
寻梦江南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未来的马
给宜昌老师同学的一封信
妈妈的唠叨
自豪吧 咱们铜梁龙
我那个悔啊......
两种不同的“人”
夹江 童年爱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的新思路
试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机关事业单位电子文本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论数字管理平台下的现代档案管理体系发展趋势
对少数民族档案编研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浅谈房产档案管理与利用
人才交流中心对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对策
完善财会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浅谈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应用
浅析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档案创新服务解析
从科技档案看辽宁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三十年变迁
日本近代报界生态之嬗变
《月迹》教学设计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草叶上的歌》课文
《月迹》教学设计
《送往小木屋的信》课文
《月迹》教学札记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设计
《草叶上的歌》教学札记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札记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设计
《月迹》课文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