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档案价值外延的划分基础与表现

档案价值外延的划分基础与表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5

档案价值外延的划分基础与表现

[摘 要]文件与档案价值的理解,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基础。但很显然,中外档案术语的运用上,并不具备这个基础,因而,我们不得不从档案的不同类型上说明中外档案界在价值认识的不同概念基础,从而认识档案价值的层次、类型与特征。

[关键词]档案价值外延;划分基础;表现

一、档案价值的外延划分――对档案价值的类型不同理解

档案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重区分。这种区分,能让我们明确档案价值的层次、类型,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外档案的定义类型有差异,档案价值的划分也因此需要作不同层面的理解。

(一)文件的第一价值

文件的第一价值指文件对其形成者的有用性。文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们在形成之初当然是其形成者进行职能活动的工具,在完成其原定目的以后,又还可能为形成者日常行政事物提供参考并作为其行为或权益的合法凭证,或为财务工作、研究工作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谢伦伯格将这些作用分别称之为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执行价值(后改称为科研价值)。当然,按我们的观点,文件的第一价值在文件现行价值消失后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远不止这些方面,比如说还可以有教育价值,用来教育本形成者机关的新成员等。

(二)文件的第二价值

文件的第二价值是对文件形成者以外利用者的价值,这种价值已越出了原形成者的兴趣和需要。简言之,文件的第二价值就是文件对社会的有用性。在欧州大多数国家里,文件的第二价值又称为“档案价值”。因为这种价值主要由保存在档案馆中的文件体现的。第二价值一般分为两类: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

二、档案价值的特征

(一)档案价值的客观性

承认不承认价值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价值观的分水岭。“历来的唯心主义者都把价值说成是纯主观的。在他们看来,价值只是在人们的评价中才产生和存在,而评价归根到底又不过是人们主观欲望、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等的自我表露。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完全否认人的客观社会存在,否认人的主观评价必然有其客观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客观基础。

即使承认价值的客观性,也在如何解释这种客观性的问题上存在着彻底的、辩证的唯物主义与片面的、机械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分歧。片面的、机械的唯物主义把一切客观性都归于客体,它是一种以“唯客体主义”为标志的唯物主义。在这种观点看来,价值的客观性意昧着价值是客体本身的属性。其思想方法是:否认主体的客观性及其对于价值客观性的决定性地位、在不能理解主体,人的社会存在和活动的客观性方面,它同唯心主义是一致的。因此,它不能把价值的客观性观点贯彻到底,不能真正驳倒价值主观论。

(二)档案价值的主体性

档案价值的客观性是从宏观上考察价值关系所看到的一般特点。在这时,价值关系的主体基本上被看作是一般的人或现实人的整体。如果再进一步对价值关系的微观特点进行考察,那么价值的另一个最重要、最容易引起理解上混乱的特点,就是它的主体性。

就像客体性不等于客观性一样,主体性也不等于主观性。文件价值的主体性是指:文件价值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文件价值的特性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是依主体的不同而不同的。

(三)档案价值的个体性

档案价值的个体性,是由价值关系中的“为我”倾向决定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政党、民族,对于文件价值的判断各有差别。以人类作为主体的价值具有社会性;以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为主体的价值,具有时代性;以民族为主体的价值,具有民族性;以阶级为主体的价值,具有阶级性;以个人为主体的价值,具有个体性,这是价值的一种普遍现象,即我们所说的价值关系的个体性。

由于档案价值具有主体的个性特点,所以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活中,档案价值的标准、评定和表现是复杂的,是多元和异向的。比如同一份文件或同一类的文件,对于一些人有用,但对其他人就未必有用。

(四)档案价值的多维性

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对外都表现一定的整体性,成为一个个体,而在其内部结构的规定性却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全面的。如一个阶级、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价值的取向整体是一致的,但内部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判别又是有差别的。由于每一个人都产生对档案的需要,都可能形成一定的价值关系,于是表现出档案价值的多维性。如从宏观上,根据文件价值关系主体可以分为个别价值、集体价值、民族价值、阶级价值、政党价值;根据文件价值发生的领域又可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军事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等。

档案价值的多维性要求人们在判断档案价值时,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综合考虑主体的多种需要,分析档案对主体需要的种种含义,从而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

(五)档案价值的时效性

档案价值的时效性是指每一个具体的档案价值都有主体的时间性,随着主体的每一个变化和发展,档案对主体的价值在性质上或程度上,都会随之改变。

档案价值的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主体的需要也随之改变;同时,人的需要具有不断增长的特点,每一次需要被满足都会产生新的需要,永远不会最终地满足。对于不被满足的新的需要,原来获得的价值就不再是价值,而是主体自身的条件了,这就必然会使特定的档案价值显示出时间上的有限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档案价值所具有的种种特性,使得人们对档案价值本身的评价和判断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档案价值的鉴定标准,终究是可以在全国认识文件价值特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说档案价值是可以认知的,是能为主观所反映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好朋友
我的兴趣爱好
这就是我
我的爸爸
我班的五大"疯男"
我们班的武林高手
虫虫时代旅行之玩具时代
我喜欢踢……
哥哥,我想对您说
我的犯罪档案
我亲爱的“爸爸”
我的妹妹
可爱的家
这就是我
我最爱的老爸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
加快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策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零售渠道合作
房地产业税收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如何走上工业化的正轨
现代项目管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绿色”是一种生产力?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利用决策理论加强创业中心管理工作
学习型团队的组建及其人力资源的管理
中小企业如何构建品牌的价值
某市房地产管理系统VPN建设研究
浅析项目成本管理在房地产项目中的运用
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
14《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19《看月食》第二课时
14《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五
16《葡萄沟》第二课时
14《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
14《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19《看月食》第一课时
9《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片断赏析
10《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16《葡萄沟》第二课时
14《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16《葡萄沟》第一课时
16《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15《雷雨》教学设计之三
14《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