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17
猴市”背景下的抽象艺术热
周文翰:文化产业和艺术投资专家,长期为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有艺术家朋友说,“拍卖行、画廊也势利眼,前两年看新水墨新工笔市场好,都纷纷做他们的展览、卖他们的作品,现在看市场不太好了就偃旗息鼓,现在转而做去年下半年以来比较热门的抽象艺术”。
这说来也正常,无利不赶早、30年风水轮流转等等习惯性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相比新水墨、新工笔以水墨或者技法(工笔)来定义的模糊性,虽然“新”强调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水墨画的风格,但是终究内部风格万千;而抽象艺术则是以一种有比较明确定义的风格进行定义,而创作材料反倒其次,因为油画、水墨乃至装置、雕塑都可以制造出抽象这种风格来,虽然大家还是主要谈画,毕竟这是最好卖的艺术品。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抽象艺术从1980年代就冒头了,可以说吴冠中就是从具象绘画到一种兼有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抒情艺术风格。后来,此路人马也有不少,而观念艺术领域注入理性绘画、北方群体等都可以说也带有一定抽象绘画的元素。1990年代以来又有丁乙、尚扬、梁诠等艺术家进行探索,后来则是王光乐等年轻艺术家接踵。可是细看,其实这几代艺术家进行抽象创作的基本理念有很大不同,一种例如吴冠中、尚扬等,是从具象开始进行的抒情性的抽象,立足点还是有一定的绘画性――构图、形态、肌理;而丁乙等的抽象艺术可能和蒙德里安那一路更像,都是一种色块、构图的观念性、理念性的反复重构;还有一些则是注重材料和空间的复制和多重组合。
这些不同理念的抽象艺术现在常被打包来谈论或者买卖,大家好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宝贝一样。其实这是当代艺术市场进入“猴市”的表现:从股市的术语来说,牛市当然是不断上扬、全面看好的时候,2003―2007年的艺术市场就是如此;所谓熊市,就是2008年下半年之后几年,一片鬼哭狼嚎;而猴市就是大家都挑来挑去举棋不定但还是想押注未来的市场。
国际艺术市场和展览网络中,中国的抽象艺术其实没什么动静。毕竟欧美的抽象艺术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遗产丰厚而丰富,看中国的抽象难免有点小儿科。当代艺术也是“面貌大变”,从前F4的中国符号式绘画作品几乎不见踪影,大家都努着劲要发掘“真正反映/解析了复杂当代中国的作品”,上月在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看到的新展中出现的华人艺术家是蔡国强、宋冬、冯梦波几个人。
艺术界的生态讲究“新”和“变”,过一段时间就要发明/寻找/编撰出新潮流、新话语,连带着把来自中国的配菜也换一拨儿。和十几二十年前不同的是,以前是单纯欧美收藏家、策展人玩儿这游戏,现在海外华人、内地收藏家和机构也开始出钱出力和国外机构一起玩,赞助中国艺术家在纽约古根海姆、巴黎东京宫等机构举办展览,要把自己看上的艺术家推出去搞得声势更大,汪建伟、刘炜等都是这几年逆市进入国际视野。虽然从艺术家群体来说,狼多肉少,这样被选上的是极少数,但毕竟民间这样搞还是符合华人越来越财大气粗的趋势,带动了艺术家走出去和知识信息的生产增值,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的权重还会升高――这和2006年前后国外炒作中国当代艺术那拨热潮不同,那时候国外人炒主要还是内部消化,这次则大家都盯着中国内部的未来大市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听《挤时间学习》有感
- 老破烂
- 可爱的小狗
- 姥姥的农家小院
- 童年趣事
- 都是蚂蚁惹的祸
- 我们的王老师
- 我爱洛阳
- 我与书的故事
- 假如我是一座桥
- 假如我是一只鸟
- 我
- 难忘父爱
- 天真的小老鼠
- 五指争功
- 对号入座,看看哪类基金最适合你
- 孙岩:转山记
- 民国画家方君璧从深闺走向世界
- 猴市”背景下的抽象艺术热
- 猫屎咖啡已经out了象屎咖啡来一杯吗?
- 新基金PK老基金:牛市买老,熊市买新
- 如何避免成为“中国式穷人”?
- 成本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
- 上班族炒股可行吗
- 年均上涨20%烟斗收藏锋芒初绽
- 炒股不如买基金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探究
- 丁海鹏:不着急先生慢中求大
- 购买交通意外险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电体制改革后市县财务一体化管理
- 《太阳》教学实录
- 《太阳》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实录
- 《太阳》教材理解
- 《太阳》教学实录
- 《太阳》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教学札记
- 《太阳》教学实录
- 《太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