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游牧民定居过程中社会文化的变迁

游牧民定居过程中社会文化的变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1

游牧民定居过程中社会文化的变迁

[摘 要]:游枚民定居是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对此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助于帮助牧民顺利地从传统的社会文化过渡到定居后的生活状态中去。本文通过对定居前后哈萨克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比较,发现定居后牧民的社会文化各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其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仍是牧区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结构;习俗与思想;文化教育;文化传承

笔者于2012年暑假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城以及民族新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主要通过深入访谈和体验式观察,以及阅读文献资料的方式对定居后哈萨克族牧民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以及与定居前的差异进行了了解。本文正是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哈萨克族牧民定居后社会文化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希望民族新村越来越健康地发展壮大。是笔者在阿克塞民族新村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一、民族新村社会文化的变迁

1、社会结构的变化

我们在当地调研时发现,牧区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快速解体,其相应的社会组织功能也正在消失,仅限于某些方面。当地的一位哈族老人告诉我们,“这村里我们哈族分属于12个部落,我是石头部落的。原来在建新县城以前(即未搬迁以前),部落头人还管事,权力比较大,建县后,部落头人也没有了,不让当了,我们都听政府的。”从其他哈族老人那里,以及一位博物馆的哈族工作人员那里我们都了解到,部落组织――这一传统的组织形式在牧民定居前对牧民的政治生活曾起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我们与当地哈族青年人聊天时,发现这些年轻人都不很清楚当地有哪几个部落了,他们只知道自己与其他部落的男女不能恋爱和通婚。总之,现在在定居地,部落观念只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中,而且所起的作用也仅限在婚姻上,而不是像之前主要体现在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上。可见,牧区传统社会组织在牧民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已经日渐下降,现在哈族人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当地的乡村党政基层组织。

作为牧区基本社会组织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在多个哈族家中访问时了解到,未搬迁前,在以游牧为主要生计方式时,一家人都会住在一起,子女结婚后也是和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帐篷里,他们称之为大房子。而现在,定居之后,子女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情况不多了。可见,定居后不到几年的时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相应的家庭结构也由复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伴随着定居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牧民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单一变得更趋多样化。由于政府在离民族新村约不到六公里的红柳湾镇建设了农牧业开发区,许多牧民便放弃了传统的牧业生产,转而到附近的开发区探索新的出路,如从事舍饲饲养,或者种植业;;还有一部分虽然拥有自己的羊群,但在定居点附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他们也会种上一些农作物,其身份也便具有了半农半牧的特点;还有很大一部分牧民,他们将自己的羊群承包给别人,母羊产下的幼崽也给别人,总之是不再过问放牧的事,只每年按说定的价钱收取“租金”即可,这些人虽有牧民之名而无其实。这样一来,从原来的牧业生产中便会解放出来许多富裕劳动力,而由于附近有矿业和靠近县城的便利,这些人便开始从事第二三产业。此外由于当地的政府、事业单位吸收了更多的哈族进入,使得定居地的哈族人整体呈现了更多元的社会分层,与整个社会基本同构,多元化特征十分明显。

2、风俗习惯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在饮食文化方面,哈族传统上以食用肉食和乳酪为主。定居后,早上的话一般还是吃包尔沙克,喝奶茶。不过到中午和晚上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吃面条,蒸米饭和炒菜,偶尔也会包饺子吃。吃肉的话,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一是现在干活消耗体力少了,吃肉多了反而感觉消化不是很好,再者就是现在羊肉价格很高,自家吃得也有限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哈族人家开始在自己分配的土地上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有的人家就像大多数汉族所做的那样,在自家庭院的前后也种上蔬菜水果,可见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在他们的饮食中,蔬菜的比例越来越高,肉食的比例有很大的下降。

在服饰方面,我们注意到,这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除了节日外,没有人再穿着传统的服饰,都趋于现代化了。但有一点却很明显,即老人和年轻人的服饰还是有差别的。这里的老年男子一般着中式的上衣和裤子,头上喜欢带一顶清真白帽。因为哈族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青年男子则普遍着西装或体恤衫,不带白帽。老年妇女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穿裙子,头上包着头巾,并且喜欢佩戴首饰,如耳环,戒指,项链等。年轻女子穿着则各式各样,和城里年轻人没有差别。而中年人穿着则介于他们之间。可见,定居后,无论是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和以前在草原上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便是更趋于现代化了。对比了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着装特点之后,我们很容易看出,服饰文化的变迁在代际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同时也看出传统文化之一的服饰文化在传承方面是有所缺失的。

在思想观念方面,哈族人的思想也解放了。在恋爱观和婚姻观方面,无论老少,他们都认可自由恋爱,虽然不是很主张但也不反对与回族,汉族谈恋爱,结婚。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现象。当问及关于职业转型的问题,有些哈族人说怀念以前放牧的日子,自由自在,心胸很开阔。但大部分人对目前从事的各种工作都挺满意的,他们觉得放牧很辛苦,就像我们汉族不愿种地一样,他们也不想成天放羊,也想过城里人的生活。现在无论是汉族还是哈族,都在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却很少像以前那样固守一种生计方式和生活态度,而是都比较积极乐观,想要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充裕的物质需求与精神满足。

3、文化教育的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定居带来的通讯的便利,农牧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因此,牧民定居不只是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就万事大吉了,一定得注重定居点的文化建设。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定居后牧民的文化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据当地人数说,搬迁前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家都居住得比较分散,相互往来不便,文化生活也比较单调。现在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每家都有电视机,收录机,甚至有的人家都有了电脑,与外界联系更加方便了,也能获取更多信息了,这都得益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使用。而且由于定居后,牧民居住相对集中,组织文化活动也更为便利了,牧民的文化生活正变得日益丰富多彩起来。在我们调研的一个月间,我们就多次观看了当地人组织的富有哈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演出,主要以歌舞为主,观众也是很多的,不只是哈族,还有汉族,其他民族的人观看。这里的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每两周都要举行一次这样的演出,报名参加的人还很多呢。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政府为哈族群众还办了刺绣(哈族普遍使用的花毡)培训班,冬不拉弹奏培训班等,这些都是当地政府为保护哈族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牧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于子女的教育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读书无用,让子女早早辍学从事牧业生产,而是更加鼓励子女求学。在我们调研时就注意到,很多哈族父母都说现在不比以前了,没有文化不行,再苦也得让孩子上学。还有一点就是,许多哈族家长甚至放弃了之前让孩子到单独为哈族学生开的班上去学习,而是乐于选择让他们与汉族同学一起学习,认为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升学率。因为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汉语,将来就读高校以及选择专业的余地更大。

二、定居后牧民社会文化变迁背后的隐忧

当就以上的种种变化,问及当地哈族人的看法时,不同的人表示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还是现在好,以前放牧的时候多辛苦,现在收入增加了,房子住得也舒服,吃穿都比以前好了”,我总结了一下,有这样感觉的人多半为经商者,还有政府工作人员。有些人认为“现在什么都好了,唯一有一点就是觉得,现在精神比以前空虚了,以前在草场的时候多自由自在,心情多舒畅,现在马也骑不了了,一年很少去草场了”,说这话的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约有50岁左右的叔叔,他现在身体不太好,却总想到草原上转转,找回以前的感觉。还有一些人,则思考得更多,更深刻一些,这些人主要为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些知识分子。这些人的担忧才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我结合这些人的观点及自己的思考,将这些隐忧总结为如下:

一是一些老人对现在年轻人做法的不满。总觉得自定居后,有好多年轻人不去牧业上了,整天无所事事,抽烟酗酒的现象挺严重的,有时会打架斗殴。还有,在宗教方面越来越不虔诚了。虽然新建了清真寺,但除那些老人外,很少有年轻人去做礼拜。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定居后,相比牧区,社会阶层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化,许多年轻人一方面缺乏传统的牧业技能,另一方面又未形成新的工作技能,就会觉得无所事事。再者就是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人一下子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事物,一时间无法消化吸收,便会出现精神空虚的现象。由此一斑,不难窥出,哈族传统的游牧生计方式所形成的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伴随着定居的实现越来越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有些不免会走向消亡。正如一位哈族老人所担忧的:“我们哈萨克族是公认的马背上的民族,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去骑自行车,摩托车去了,越来越多的哈族不会骑马了。以前我们举办的与马相关的活动如叼羊、赛马、姑娘追等是多么热闹啊,现在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针对哈萨克族传统马背文化的发展面临断层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有所反思了。

另一方面,就是对现在的教育方式的担忧。“虽然现在学校了还在教授哈语课,但每周只有三节,况且孩子们周围的伙伴都是说汉语的,哈语课只成了一种摆设,慢慢得我们的孩子连本民族的语言都不会说了。”这样的话我听到过很多很多遍,说这话时他们内心的担忧从悠远而深沉的眼神中流露出来。“语言是维系民族的重要纽带,而民族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底座。”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变化是反映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轨迹,但在这里,交流方便以及工作的需要,他们不得不主动放弃自己的语言,那就意味着随着语言――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消失,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也将慢慢流失。

总之,结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定居后哈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引人注目。它不仅是哈族人担忧的问题,更是任何一个有民族文化关切的人所应该思考的。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哈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边缘化,导致哈族年轻一代在道德观与价值观上产生困惑,而且对于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繁荣也是无益的。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从定居点出来,路过红柳湾农牧业开发区的时候,我们看到一排排干净整齐的温室大棚和牛羊养殖基地,再就是大片大片的紫花苜蓿和玉米正郁郁葱葱。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相信阿克塞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议规则
快乐的旅行
不一样的我们
粉笔
新学期计划
菊花
我最喜欢的玩具飞机
珍惜自己,保护地球!
成长
砖的自述
小白兔
螃蟹
请你珍惜水
春天来了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与展望
佛教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房产税征收的条件及影响
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战略思路构建
风险投资行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搞好半年财务分析 确保预算有效执行
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现场布置的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强化措施探讨
浅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与防范
信用评级模型的验证方法探讨
对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金融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审计的影响
影响医保费用结算的因素与对策
大型施工项目财务集控管理研究与实施
刍议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平平的手》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合一合》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蝴蝶歌》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新春到》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荒地》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加一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叠一叠》教学设计
《春天来了》相关资料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姐妹岛》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我喜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减一减》教学设计
《平平的手》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