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9

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摘 要]提高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有: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社会需要”的准则和“社会变革”的主线。在教学理念上,坚持“深入、有效、及时、科学、示范”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重点引入“专题式”“探究式”教学,并合理,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设特色教辅资料.结合乡土史教学,彰显地域特色;结合科研,因校制宜建设教辅资料。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对策

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的变革,对高校历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现今高校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教师教学中的一些旧观念、旧手段、旧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严重挫伤,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潜能也受到严重压制。而在改革传统课堂、更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又盲目地追求课堂形式的创新,忽视了培养目标,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以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高校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等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结合实际课例,提出提高教学效率的多种策略,从而有效落实以“社会需要”为圭臬的教改目标,进一步丰富有效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经验,为高校历史老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在教学内容上,以“社会”为座标,改革以住陈旧的课程内容体系,选择与构建新的课程主线与体系,编写新的讲义

传统史学所形成的中古史主线和体系是在“以史为鉴”并提供政治与道德借鉴功能的理念下构建的,对建国后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和体系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呼吁以社会变革为中心重建中国古代史的理论框架,这也是《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与体系得以重构的基本前提。

根据以“社会需要”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原则与要求,重新撰写《中国古代史》讲义,构建“社会变革”为中心来的课程主线与内容体系:以“民”的演变为主线,“民”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从先秦依存于部族到汉唐出现“豪民”,唐宋以来崛起“富民”,近代以来逐渐形成“市民”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社会从“部族社会”到“豪民社会”,再到“富民社会”,并走向“市民社会”的演进过程。

二、在教学方法上,以“社会”为座标,实施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开展“专题式”和“探究式”教学。

结合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专题式”与“探究式”教学,并注意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课题组成员近五年来结合国家级与省级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映其研究成果,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探讨了包括《中国古代史》课程在内的历史专业“专题式”与“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符合高等教育教学原则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而高校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更突出了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历史教师应尽量通过激趣置疑、自学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综合发展、实践探究等方式和途径进行历史教学活动。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中国古代史》教学,科学设计,精细制作了本课程完整的多媒体系列课件,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注意防止排斥论与万能论的倾向,发挥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功能相补、替代与延伸的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我们遵循了“适度”的原则,即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将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与知识传授主体严格区分开来,分清主次;所选择实物内容要具有典型性,不要详细罗列;文字内容主要为教学内容的框架,不要过于累赘。根据这些理论原则,我们制作了全部课程的教学课件,将之运用到课堂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3.更新课程考核办法。

从全面有效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出发,以《中国古代史》课程为例,考核内容的确定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对课程主线与体系进行的新的探索与发现。具体考核方式包括平常考核与期末考试,要克服以往操作中的不足,在平常考核中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主题提出要科学,内容把握不要随意;回答内容要有难易,提问讨论不要混为一起;增加小论文考察,鼓励学生要讲求实证与原创,切戒学生不要天马行空与抄袭;老师态度要热情与公正,对学生切记不要刻薄与偏私。期末考试时要求遵循三个“做到”,三个“避免”,即:考试知识点的覆盖做到涉及各章、节、及各类型知识体,避免顾此失彼;所出试题做到难易搭配合理、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避免太难或太易;考试重点做到紧扣中国古代史的主线,避免纠缠于琐细而失之于整体,尽量客观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真实效果。

三、结合乡土史教学,适当增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地域特色

我们结合中国古代史教学,将本地区地区的考古发现、古代著名人物、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融入《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之间,深受学生欢迎。可以说,利用乡土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

四、结合科研,加强教辅资料建设,培养学生的史研能力

为了扩大本课程学生的阅读面,教辅资料的选择与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我校从事《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老师科研能力均较强。近五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与青年项目3项;发表在历史学CSSCI源刊及其它核心论文近20篇,有影响力的著作5部。将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老师们的有关中国古代史的成果,作为学生的教辅资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应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事实证明,这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史学研究能力非常有效。

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近几年来《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师的基本教师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积极钻研课堂教学,课堂授课方法多样、主次分明、语言清晰,多次承当《中国古代史》课程公开课教学,为本课程教师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因他们在《中国古代史》等课程教学上的出色表现,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

综上所述,要做到提高历史专业中国古代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到: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社会需要”的准则和“社会变革”的主线。第二,在教学理念上,坚持“深入、有效、及时、科学、示范”的原则。即“深入”探讨重点问题――根据本校师资力量与学生素质特点,实施“专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有效”利用教辅手段――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时,注意防止排斥论与万能论的倾向,发挥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功能相补、替代与延伸的作用;“及时”了解科研动态――莫过于从老师自身讲起,所以将老师的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及时结合至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了解史学动态的能力,做到教研相长;“科学”考核――根据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目标完善考核内容与方式,做到教考相适;“示范”教学――通过以强带弱、以好帮差,发拙和扩大优质教学师资,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以上五条原则,对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内涵、教学考核、教学示范作了合理的规定,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重点引入“专题式”“探究式”教学,并合理,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设特色教辅资料.结合乡土史教学,彰显地域特色;结合科研,因校制宜建设教辅资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克服困难,“品尝”勇气的滋味
我学会了炒菜
安全宝宝
我们班的“小甜心”
我成功了
我家的小狗
快乐的一天
永远的伙伴
春季运动会
春柳
我家的两只小白兔
生命
49分
燕子
这是我的错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
圬工拱桥病害机理及耐久性加固技术
污水处理与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桥梁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生产控制措施探讨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污水源热泵应用现状与性能分析研究
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花坛花卉种植养护技术浅谈
我国市政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幕墙设计现状分析及要点把握
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
物探方法在金属矿床勘探工作阶段的应用
西藏索县旅游发展浅议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词句教学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相关知识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札记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