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的哈拉与莫昆

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的哈拉与莫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的哈拉与莫昆

[摘 要]达斡尔民族曾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及外兴安岭至库页岛地区,其部族的传统姓氏多由所居住地的山川、河谷的名称而来。十七世纪后举族迁徙至嫩江中上游一带,民国年间取部族姓氏的声母确定姓氏。

[关键词]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哈拉;莫昆;由来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积累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灿烂文明,为开发、捍卫和巩固祖国的领土疆域,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哈拉

哈拉是达斡尔族父系氏族组织的统称,是达斡尔族古代氏族社会血缘裙带关系和共同地域的社会组织。可以理解为部落。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契丹国志・族始原始》中记载: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之地名呼之。北方民族的社会组织大体如此。所以说,“哈拉”首先应该是地域的概念。哈拉可以表示河谷山川的意思。因为古代达斡尔族的先民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是以某山岭、河流为活动范围,并以此来划定地界,这样就形成了若干个哈拉。每个哈拉氏族都实行民主推举的原则和方式,选举产生本哈拉的首领,称作“哈里达”。哈里达的基本职能是:组织氏族成员发展生产及分配;组织氏族的祭祀、婚丧等活动;惩处违纪成员;代办国家征税纳贡事项;处理成员间的各类纠纷;协调处理与其他哈拉间的交往等事务。

二、莫昆

莫昆是哈拉下一层父系血缘组织的统称。是后世哈拉子孙繁衍至人口众多,早期血缘分疏后,在本哈拉领地内发展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支部落。因此莫昆组织比哈拉组织形成要晚,但莫昆组织的血缘关系要比哈拉近得多。

莫昆是哈拉之下的基层组织之一。同哈拉相比,莫昆组织中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凝聚力更强,职责更加明确。莫昆组织的首领同样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莫昆组织的首领,达斡尔语称为“莫昆达”。莫昆达的职能包括:

组织本莫昆成员的日常生产生活,合理配置和分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按照族规,定期组织本莫昆组织成员祭祀祖先并适时召开莫昆宗族会议;依照法令完成征丁、纳贡、服役等任务;组织集体围猎和集体捕鱼,并将相应所得进行合理分配。处理莫昆成员间的纠纷,对违规违纪者实施惩处;禁止莫昆内部通婚,处理逃婚离婚等事务;批准接纳养子入莫昆籍;组织办理莫昆内的婚丧事宜等。

经查阅资料,齐齐哈尔达斡尔族主要有如下哈拉种类:敖拉、鄂日特、阿尔丹、鄂斯日、毕日杨、莫日登、沃日、何音、德都勒、乌力斯、鄂嫩、郭布勒、托木、精(金)克日、卜古勒、苏都日、胡拉斯、杜拉日、讷迪和索都尔等20个哈拉。

1、敖拉哈拉

敖拉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是达斡尔族中人口繁衍最多的哈拉。17世纪中叶以前因分布在黑龙江北岸历史名城雅克萨以北,以东山区而名为“敖拉哈拉”(达斡尔语称呼山为“敖拉”)。敖拉哈拉分为以下几个莫昆:敖拉、多金、雅尔斯、克尔哲、索都尔(即:敖、多、杨、单、索5个姓)。17世纪中叶由黑龙江流域南迁到嫩江流域时一部族众定居在嫩江流域上游两岸,另一部分迁到嫩江中游的齐齐哈尔地区。定居分布在齐齐哈尔地区的敖拉哈拉达斡尔族,人口众多,额尔门沁、莽格吐、三间房、敖乃格日(敖乃屯)、扎布哈、雅尔塞等屯,是齐齐哈尔地区敖拉哈拉人聚居的古老村落。

2、鄂嫩哈拉。

鄂嫩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以前分布在黑龙江中游北岸支流鄂嫩河流域,由此而称为“鄂嫩哈拉”。分布于嫩江中游齐齐哈尔地区的鄂嫩哈拉分为阿协金、昆吉二个莫昆,《大清历朝实录》所录的“阿撒津”城,即是阿协金莫昆的故地。自民国初年阿协金莫昆简称“鄂”姓;昆吉莫昆简称“敖”或“吴”姓。目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霍恩阔(洪河)就是鄂嫩哈拉建的宗屯。

3、鄂斯尔哈拉。

鄂斯尔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河口之西北何斯尔河两岸,故称为“鄂斯尔哈拉”,筑有“额苏里”屯。鄂斯尔哈拉分为何斯尔、甘浅、巴克尔,斡林库日、达尔塔勒等5个莫昆,民国时简称“何”、“鄂”、“杜”三个姓。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建立了齐齐哈尔屯,今天的齐齐哈尔建城前一直是齐齐哈尔总管衙门府所在地,齐齐哈尔总管府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17世纪时该屯是达斡尔族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齐齐哈尔总管衙门的管辖范围包括:大体相当于现在的齐齐哈尔、黑河、呼伦贝尔等地市区划范围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等地区。

4、陶木哈拉。

陶木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分为图钦、固荣、瓦然等3个莫昆,现简称为“陶”、“乔”姓氏。该部原分布在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下游东岸支流的陶木河畔,由此而名为“陶木哈拉”。17世纪中叶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在顺治年间建音钦屯,康熙年间在嫩江中游东岸建小高粱屯,嘉庆年间建哈日布如托屯(今共和新华村)。

5、金(精)克尔哈拉或金奇里哈拉。

6、吴力斯哈拉。

吴力斯哈拉是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中游北岸支流乌里苏河一带,由些而得名。吴力斯哈拉分为吴力斯和库尔堪两个莫昆。吴力斯哈拉后来简化为汉姓为吴姓。清康熙三十年(1691)吴力斯哈拉部分族众奉调到齐齐哈尔地区,辟建了五家子屯(德额热隋宫),该屯世居者为达斡尔族吴久勒一族。该屯派生出的村屯较多,建屯初期就有部分人在化木江汊子打渔生活,不久就建立了化木屯,后来又建立了敖包屯、五家子地房子屯(现在的长胜村)等村屯。五家子在历史上亦称为“崔官屯”,达语称为“隋宫屯”。那么崔官屯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从《嫩江志》记载可找到答案,在清康熙年间雅克萨战役前后,这里曾安置了一部分水师旗丁设过官屯,当时汉八旗姓崔者甚多,以崔姓借称“崔宫屯”,后人简称崔官屯(达斡尔语为隋宫)。 7、阿尔丹哈拉。

阿尔丹系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分布在黑龙江北勒拿河上游南岸支流河尔丹河一带,故得名为阿尔丹哈拉。阿尔丹哈拉分为阿尔丹和德日根两个莫昆,民国以后简称为“安”姓。定居嫩江中游后,在今天的富裕县境内建立了登科屯,登科屯俗称“喀木尼格”。该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阿尔丹哈拉氏族的宗屯,后来由该屯又派生出小登科、大哈洲、小哈洲、托布坎洪吉如屯等。

8、何音哈拉。

何音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前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下游支流克殷河畔,故名为“何音”“克音”哈拉,《大清历朝实录》记载的“克殷屯”就是何音哈拉氏族的先祖所居屯落。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于清顺治八年(1648)建立了巴日奇格屯(今天的大八旗村),后于康熙、乾隆和嘉庆年间先后建立了海牙、小巴日奇哈、西哈力等屯落。民国年间何音哈拉简称为“何”姓。

9、毕日杨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前分布于黑龙江北岸支流毕日杨河畔,哈拉与莫昆名称由此而来。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毕日杨族众分布在齐齐哈尔、东哈雅、西哈雅等屯。民国以后毕日杨哈拉取汉字“杨”为本氏族的姓。

10、胡尔拉斯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分布于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以东地区。该哈拉只有一个莫昆华尔提,民国以后简称为“胡”或“康”姓。哈罗尔吐屯(今两半屯)是胡乐拉斯哈拉族众最早建的屯落。尼西坤屯建于清乾隆晚期,是胡尔拉斯哈拉人为打鱼而建的屯落。

11、鄂尔特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前分布于鄂勒特河畔,鄂勒特河是石勒喀河北部的一条支流,位于雅克萨城以西。哈拉分海兰莫昆,民国时期简称姓“鄂”或姓“于”。《大清历朝实录》著录的额尔图屯和海伦屯,系鄂尔特哈拉的先祖所居之地。17世纪中叶定期嫩江中游齐齐哈尔地区后,辟建宗屯海伦浅屯,即今天人们所说的雅尔塞哈拉村东南隔嫩江支汊约5华里的“哈仁浅”,哈仁浅是后世改称的。

12、德都勒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下游以东地区,北距瑷珲城百余里处。德都勒哈拉分为德都勒、嘎尔多斯、都松3个莫昆。民国年间简称为姓“德”。定居齐齐哈尔地区后,辟建了乌斯肯屯(亦称“乌斯坑”)。

13、沃热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居住在黑龙江北岸支流沃热河两岸,由此而称“沃热哈拉”。沃热哈拉分为沃热、霍提、扎木、多勒公等莫昆,民国后简称“沃”姓和“张”姓。迁居到齐齐哈尔地区的沃热哈拉族众,于清顺治年间建立了自己的宗屯呼兰额日格(即今天的富拉尔基),后来又建立白音华日克(今天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双岗子村)、哈布奇勒(今梅里斯境内土房子屯)、烧锅屯等屯落。

14、杜拉日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时曾居住在黑龙江支流牛满河上游的杜拉尔河一带,由此称为“杜拉日哈拉”。杜拉尔河距瑷珲城东约三百余里处。杜拉尔哈拉分为杜如塔勒,塔哈日,刻衣吉日等莫昆。民国后简称“杜”。17世纪中叶沿嫩江流域南下,同何斯尔哈拉一起建立了齐齐哈尔屯。

15、郭布勒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支流布丹河流域,因当地有郭布勒阿彦,故得氏族名称“郭布勒哈拉”。郭布勒哈拉分为郭布勒,额日根浅,瓦日格等莫昆,民国后简称姓“郭”。迁居至齐齐哈尔地区后建立了杜尔门沁,达巴岱等古老屯落。

16、苏都尔哈拉。

17、卜古勒哈拉。

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原住黑龙江中流西岸,以“卜古勒”山峰和卜古勒河名而称“卜古勒”哈拉。史料记载的“布丁屯”,系卜古勒哈拉氏族祖先的居住地。卜古勒哈拉分为卜迪和卜敦浅两个莫昆,民国后简称姓“卜和鲁”两个姓。17世纪中叶南迁定居在齐齐哈尔地区,自顺治年至嘉庆年间,先后建立过惠特勒,特力莫,全合太等屯落。

18、莫日登哈拉。

17世纪中叶前分布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乌鲁苏穆尔丹地区,该地区有一条河流称作莫日登河,由此而得本氏族哈拉名为“莫日登”。该河流在雅克萨城以东,鄂嫩河以西,瑷珲城西北千余里。莫日登哈拉分为桑格日,冲罗,朱日格,和勒格,山大奇等莫昆,民国后简称姓“苍,莫,孟”。17世纪中叶自黑龙江流域南迁嫩江流域时,大部分留住嫩江上游两岸,齐齐哈尔地区的莫日登哈拉族众聚居在现在的富拉尔基区罕伯岱村。“罕伯岱”是官方对该村的称谓,达斡尔语习惯称呼为“罕伯迪”。罕伯岱始建于清崇德末和清顺治初年。该村由达斡尔族莫日登哈拉所建,其氏族部落首领叫“罕毕尔迪”。清顺治初年,其后人迁徙此地,并以氏族部落首领的名字命名该村为“罕毕尔迪”,后来习惯性的称为“罕伯迪”。

达斡尔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繁衍生息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并积累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历史和文化。沿着历史发展的路径继续前行,不断继承、丰富、发展独具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交通工具
云南之旅
找夏天
骑狗
炒菜
游海洋馆
海星
看大海
二十年后的拖把
读《自古英雄出少年》后感
可爱的金丝熊
做家务
雷雨
赏云
第一次买盐
探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
试论网络安全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
试论建构主义对职业技术教育指导的可行性
探析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试论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对构建高职德育与创业教育结合体系的思考
关于社会资本与职业院校的发展
试论高职《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的文化逻辑
关于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构建
浅析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试论“四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
试论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训练方法探析
试论普通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评析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
回忆父亲李大钊的一些革命活动
建党初期的李大钊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关资料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我教学生理解《最后一课》标题
向韩麦尔先生学习课堂教学心理学──《最后一课》教学一得
追寻真实的阅读──《最后一课》教学案例与点评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