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17
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之我见
[摘 要]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阐述人事档案是诸多工作的基础、依据,分析了完善档案工作的必要性,解决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完善;解决的途径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以个人为单位反映和记录本人德才表现、学习经历、工作表现等情况的人事材料称为人事档案。对于高校而言,由于人事档案的功能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管理模式,高校人事档案一般的模式是按归口管理,如:组织部门来管理干部档案;人事部门来管理教职工档案;教务部门、学生部门及系(院)来管理学生档案。人事档案是高校人事管理和人员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但单位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薄弱,认为管理人事档案只是一项保管性的工作,做到不泄密、不丢失、能应付外调和查档就足以了。认为档案用处不大,所以就造成资金投入不足、档案室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配备设备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将阅档、仓库、办公合用一间办公室,缺乏安全措施没有做到防火、防潮、防盗等专业要求。陈旧的管理手段,势必影响到了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档案内容不完整的原因很多,有的在本人填写的时候就不准不实,他们只想到个人的私利,在档案填写过程中将“工龄填长、年龄填小,文凭填高”。还有一些在具体工作中,将不重要的档案、可装不可装的档案全部装进来,造成了档案内容的繁锁。
二、完善的必要性
档案,记录着一个人人生历史轨迹,关系到本人的切身利益。对于单位来说也是调动、聘用、晋升、工资调整等多方面工作的基础和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交流互动也更加频繁,高校引进人才通过档案能够更快、更详细地了解本人,充分体现了档案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人才势,进而促使和推动了高校的发展。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也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相关方面的体制,完善管理模式,适应改革步伐。过去人事档案工作侧重于政治服务,现在要侧重服务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过去注重人才的政治历史,现在重视人才的德、绩、勤、能、廉的情况,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善高校人事档案,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三、完善的途径
1.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是高服务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没有制度来制约就会无章可循、无所适从,档案工作是一项繁杂,头绪众多的工作,必须统一规划,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在工作中建立工作细则、岗位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标准、保密措施,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强化管理做到保密,杜绝泄密、窃密、失密等现象。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原则、质量等方面做出统一的科学的技术规范以及长远的规划,从而使档案工作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杂乱变为统一,避免了重复性劳动,同时既节约了物力、人力资源,还保证了档案工作质量、提高了技术水平。
2.不断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
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管理档案工作中担负着繁重的任务,由于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封闭意识较强。在新形势下,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把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结合起来。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加强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严格按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办事;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传统的、原有的管理手段和保护技术是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展相关知识面,加强学习人事档案管理软件,认真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有力于高校人事档案的快速健康发展。
3.努力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的整理及存档工作
首先需要加大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加强技术装备,除了满足纸质档案保管的“八防”要求外,为了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还应当建立人事档案的数据库,设立符合要求的电子档案室。完善好高校人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子系统,通过局域网将终端设于院系部门,及时收集录入相关人事信息,保持信息时效,方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学校各院(系)部之间良好的沟通。
高校人事档案与各项工作息息相关,做为组织和人事部门应该大力宣传档案的用途、了解档案的作用,从而增强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为高校提供高质量服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2007年全国卷II失分警示:摆渡手
- 我是乖乖女
- 不可失传的孝顺
- 周恩来与数学
- 春天的思念
- 我的朋友
- 俺的老班
- Dacing Queen
- 父爱如坯
- 我的自述
- 恶魔天使
- 电影票的遗憾
- 他触动了我的心灵
- 我佩服她
- 人救狗
-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形象性格对比分析
-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微博用户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 中国富人阶层“两栖”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探究
- 潮安同奉善堂“开乩”活动的文化特征
- 泰语品性熟语的概念隐喻探析
- 阿坦巴耶夫时代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 毛泽东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 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 温情受难,只为活着?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要意义研究
- 新形势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 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后”都市婚恋剧二元对立及母题
-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批判思维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礼物》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课文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望洞庭》其它杂项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水都威尼斯》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材理解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