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北宋熙丰时期二府与对辽关系决策

北宋熙丰时期二府与对辽关系决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6

北宋熙丰时期二府与对辽关系决策

[摘 要]澶渊之盟后,宋辽一直遵守盟约,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关系。熙丰时期,宋辽之间再起争端。面对争端,两府的战略高度、解决争端的方式存在很多差异,当时对辽决策的形成是一个充满斗争的过程。

[关键词]北宋熙丰时期;二府与对辽;关系;决策

一、“柔静”与“示强”

“柔静”与“示强”――在对辽关系中,二府始终在这两种不同的主导思想下论战。

神宗时宋辽之间争端起源于雄州两属地,双方边吏在拒马河一带摩擦不断,针对此,知雄州张利一主张以武力驱逐,而经略使孙永认为辽方的行为是由张利一增乡巡弓手导致,应该严惩张利一来消除辽方的戒备。

地方官员对辽态度的分歧在决策层中有不同的支持声音,宰相王安石与孙永的想法吻合,而参知政事冯京和枢密使文彦博则支持张利一,因此,二府就如何处理双方边境摩擦问题多次论战。对辽朝认识上的定位不同是论战的根源所在。

宰相王安石对辽帝耶律洪基和辽国势有自己的判断,认为“戎主非有倔强,但疆吏生事,正须静以待之,若争小故,恐害大计。”(1)王安石对辽朝在边境制造摩擦行为的认识是这样的:首先,辽朝的挑衅行为实为自保,恐怕宋方对辽有军事行动;其次,辽方不会无理由破坏双边友好关系,如果没有宋方边吏的生事行为,辽方不会有军事挑衅行为;最后,若宋方以“柔静”待之,示意友好之态势,辽方自会安守和约。

因此,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王安石建议宋神宗罢去乡巡手,而文彦博和冯京认为,“如此尽罢,恐两属户为北人所占,若向时放税,便为北人所收,不可复取。”(2)文彦博等以为不可不约拦辽方巡马过界行为。宋神宗综合了两府的意见后,下诏罢去乡巡。

王安石的“柔静”政策并没有得到完全贯彻,因此,辽方并没有缓和边境的紧张气氛。宋神宗得到消息,“前权罢,探报言彼亦权住巡马过河为相应,未几,又复过河。”(3)后张利一在雄州修馆驿,还在做一些积极备战工作,这样又给辽朝以口实。张利一之所以如此行,王安石认为是由于“文彦博、吴充阴主利一”。(4)的确,文彦博主张对辽应“示强”,他的观点在宋神宗那里得不到支持时,转而在暗中支持张利一。

辽朝在外交文书上将“交割”改为“送纳”,枢密院认为宋方必须与辽方认真计较,否则就是放纵。王安石认为“交割”与“送纳”无关紧要,二府关于宋辽双方外交辞令的择用上又开始纠缠。

枢密院坚持要让辽朝将“送纳”改为“交割”,文彦博将辽朝的这一行为上升到有辱君王的高度,枢密副使吴充也认为一旦同意辽朝如此书写公文,以后的局面不好控制。王安石用宋和辽目前的叔侄关系批驳他们,最后宋神宗还是倾向枢密院的意见。

不管是王安石主张的“柔静”还是枢密院主张的“示强”在宋神宗这里都没有被完全认可,最后决策是中和后的结果,所以张利一对辽的手段和措施没有根本上改变。辽朝给宋方的军事压力也随之而升级。辽人在界河捕鱼并劫掠界河司虎头船,界河司擅自领兵越过界河。这件事情让辽朝再一次诘难宋朝。熙宁五年闰七月,文州防御使冯行己知雄州。张利一被调任雄州一事,可以看作王安石“柔静”思想占据上风的表征。

继辽巡马越过界河事件后,熙宁五年九月,据宋方的情报辽朝欲移口铺于距马河南。得到这一情报后,宋神宗同二府商议如何应对。枢密使文彦博和副使蔡挺主张用兵还击,一定要和辽方一论高低,令对方拆除口铺。

王安石对此事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契丹欲移口铺,其事有无未可知。”(5)事情的发展果如王安石所料。

在对辽关系决策中,枢密院文彦博等人同王安石始终论调不一,文彦博借助外交攻击内政,王安石面对诘难针锋相对,他对文彦博的待辽态度有自己的分析,他对宋神宗说到:“小人所怀利害与陛下所图利害不同,不可不察,如文彦博,岂是奋不顾身以抗契丹者,而实激怒陛下与契丹争细故,乃欲起事,以挠熙河而已。”(6)熙宁五年――熙宁六年,在和辽国的纠纷中,枢密院的意见不占上风,宋政府的外交政策基本是按照中书的建议来制定的。

二、示弱太甚,召兵之道

宋辽关系由于宋方的“柔静”政策缓和了一段时间,但是在熙宁六年六月,辽朝巡马五百余骑入两属地,又起事端。十一月,契丹欲争蔚、应、朔三州地界,宋神宗对此很是忧虑。中书此时对辽策略也随着形势不断调整。

首先,中书坚决反对以武力解决争端,如果再有北界巡马过河,宋方不要使矛盾激化。王安石断定契丹不值得担忧,“彼境内盗贼尚不能禁捕,何敢与中国为敌?”(7)

其次,中书不断加强河北路军事力量。随着保甲法和将兵法的推行,宋的北防力量有所提升,如果辽朝来争地界,王安石主张先以谈判来解决争端,一方面可以摸清辽方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宋方赢得时间来充实国防力量。

再者,一旦涉及领土割让问题,绝不让步。熙宁七年二月,宋方得知辽要从宋手中夺取关南之地,宋神宗问王安石:“契丹若坚要两属地,奈何?”安石曰:“若如此,即不可许。”(8)熙宁八年四月,辽使萧禧前来议河东地界,王安石重申对辽的强硬态度。

熙宁八年,枢密院的成员有陈升之、吴充、王韶,史书中关于枢密院对待辽方划界问题记载不详,由此可知他们在决策中不占主导地位。最后宋辽双方经过交涉,重新划分地界,宋损失河东疆土,责任在宋神宗和韩缜。(10)

注释:

(2)《长编》卷二三五,5702页。

(3)《长编》卷二三六,5734页

(4)《长编》卷二三五,5712页。

(5)《长编》卷二三八,5790页。

(6)《长编》卷二六三,6419页。

(7)《长编》卷二四八,6046页。

(8)《长编》卷二五,6048页。

(9)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125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兔子
8,9班这又是何苦
理想
震撼
我爱艺术
感恩
恶魔与天使
我读项羽
请让我尽情享受
爱在一瞬间
记住这一天
我的家乡
我发现老茧的美
第一次做家务
祖国在我心中
基于区域经济的财会ERP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企业风险管理在审计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审计检查常见问题分析
探究基于熵值法的财务综合评价策略
浅析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之间的关联
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构建
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
适应增值税税改对现金流量表改进建议
探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关键因素
基层公路管理部门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对我国集团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研究
国有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喜爱音乐的白鲸》课文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材理解
《喜爱音乐的白鲸》相关知识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实录
《神笔马良》其它杂项
《神笔马良》其它杂项
《神笔马良》教学札记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其它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