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韩非子》篇目真伪问题的一点看法

关于《韩非子》篇目真伪问题的一点看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韩非子》篇目真伪问题的一点看法

[摘 要]《韩非子》篇目的真伪,是韩非子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近代以来,不少学者怀疑《韩非子》中多数篇目不是韩非所作,但却仅从思想和风格去推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司马迁的记载和现传《韩非子》的实际情况来看,除《存韩》后半部、《初见秦》篇外,在没有新的确凿证据前,都应认为是韩非的作品。

[关键词]《韩非子》;真伪

胡适认为:“《汉书・艺文志》载《韩非子》五十五篇,今本也有五十五篇。但其中很多是不可靠的,如《初见秦》乃是张仪说秦王的话,所以劝秦王攻韩。……第六篇《有度》说荆燕魏四国之亡。韩非死时,六国都不曾亡。齐亡最后,那是韩非已死十二年了。……依我看来,《韩非子》十分之中,仅有一二分可靠,其余都是加入的。那可靠的诸篇如下:《显学》、《五蠹》、《定法》、《难势》、《诡使》、《六反》、《问辨》。此外如《孤愤》、《说林》、《说难》、《内外储》,虽是司马迁所举的文章,但司马迁的话是不很靠得住的。”

(4)容肇祖认为:《五蠹》、《显学》确为韩非所作,《难势》、《诡使》、《六反》、《问辨》、《难一》从学说上推证为韩非作,《解老》、《喻老》是黄老或道家学说混入,《初见秦》、《说难》、《内储说》两篇、《外储说》六篇为纵横家或游说家言混入,《有度》为他家言法确定非韩非所作,《存韩》、《问田》为与韩非有关的记载二混入,《孤愤》、《说林》上、下为司马迁指为韩非作却未可信者,《难言》为文著非名而未可信者,《奸劫弑臣》为似非作而后搀杂他人之文,《爱臣》、《二柄》、《八奸》、《十过》、《和氏》、《亡征》、《三守》、《备内》、《南面》、《饰邪》、《观行》、《安危》、《守道》、《用人》、《功名》、《大体》、《定法》、《说疑》、《八说》、《八经》、《忠孝》、《人主》、《饬令》、《制分》为是否为非作,疑未定,又无充分证据的。

(5)其余《难二》等诸篇容氏则未加考证。陈奇猷认为:“《韩非子》中,的确有不是韩非的作品。已有定论的是《存韩》篇后半,那是李斯的言论。的确可疑的有《人主》、《制分》,以及《难四》、《难势》中反驳责难的段落。其他篇章,除《初见秦》争论较大尚须谨慎对待外,一般的篇章,即使个别词句有问题,我们都不宜否定它们是韩非所作。”

(6)

从以上观点来看,胡、容、陈三家明显不同,胡氏对《韩非子》一书大多篇章持有怀疑态度;容氏除坚决肯定《五蠹》、《显学》和从学说上推证为韩非作的《难势》等篇外,其余大多存疑;而陈氏认为大多是可信的。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分歧,马世年《关于篇目真伪考辨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主要是辨伪者在研究方法、角度以及目的的不同”

(7)。我个人更倾向于陈氏的说法,但也略有不同。理由如下:

一、从历史事实来看,司马迁的记录应该是真实可靠的

首先,《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2)韩非子的文章,在生前就已经传入秦国,秦王政看到韩非的书后大动干戈,以武力索取韩非,那么,韩非在见秦始皇的时候,应带有自己的作品,也就是说秦王朝应留存有韩非交给请始皇的第一手材料,不存在作伪的可能。

其次,秦代虽然百家之书尽焚,但韩非子的文章应该不在焚毁之列。根据《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责问李斯说:“吾有私议而有所闻于韩子也,曰……”

(2)从秦二世和李斯的对话以及上引秦始皇的感叹中可以看出,韩非的学说深受秦始皇和二世推重;而且秦人以吏为师,《韩非子》等法律之书应该是不会烧的。而当年刘邦攻入咸阳时,“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2),《韩非子》应该在其中。

再次,司马迁及其父谈有条件看到从秦朝接受过来的文献资料并判断真伪。司马迁生活的时代距秦亡不到百年,他和他父亲都曾任太史令,能够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翻阅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司马谈知识广博,对诸子百家学说有深入研究,《太史公自序》收录了他的《论六家指要》一文,论法家说:“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2)从《史记》提供的线索来看,司马迁阅读的范围也相当广泛,遍及诸子百家、秦汉之际的史料,而且不是浮光掠影式的阅读,能过认真辨别真伪、比较异同。

这样说来,至少司马迁在《老庄申韩列传》提到的《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诸篇,肯定是韩非所作。而司马迁说《韩非子》“十余万言”,也跟现存的篇幅相当。胡适和容肇祖都认为,司马迁的话是不很靠得住,又以同出于荀卿之门的李斯的话来证明《显学》、《五蠹》的可靠,但是,李斯的话也出自于司马迁的记录,“同是司马迁的文章,为什么《李斯列传》靠得住,《老庄申韩列传》就靠不住了呢?”

(6)

二、从思想和文体风格判断伪作时,应考虑作家思想的复杂性、变化性和文体选择的灵活性、风格的多样性

胡适认为《韩非子》除了《显学》等少数篇目都不可信,其方法是从学说上去推论;容肇祖认为《解老》等篇目是黄老道家、纵横家或游说家言学说混入,其主要方法也是从学说和文体风格上去推论。但是,这种推论存在致命的缺陷。韩非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晚出的,不仅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从人们公认为韩非所作的《显学》、《五蠹》两篇来看,他对以前的思想和学说进行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他的思想极其复杂,继承发展前期法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师承荀子,将荀子的政治学说发展成为刑名法术之学;他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对“道”赋予了法术的内涵。所以司马迁说:“而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与黄老”

(2),况且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总是会发展变化的,既然我们不能明显知道《韩非子》中某篇作于何时,就不应该以某篇文章中有某种思想而判定其真伪。郭沫若在《韩非子的批判》一文中也说:“这两篇(指《主道》、《扬权》)差不多通体是韵文,想见作者写它们时是怎样的踌躇满志,近来也有人怀疑它们不是韩非所作,但理由仅是‘这两篇的文体和《五蠹》、《显学》诸篇不类’,这根据是很薄弱的,《韩非子》是韩非的文集,并不是严整的有系统的著作,所作之文既非一时,所用之体也并不一致。”

(8)

三、《韩非子》五十五篇中的确有不是韩非所作的,现有证据能证明的有《存韩》的后半篇、《初见秦》,其余的暂应认定为韩非所作

《韩非子》的成书,一般认为是韩非门人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疑非所著书本各自为篇,非殁之后,其徒收拾编次,以成一帙。故在韩在秦之作,均为收录,并其私记未完之稿亦收入书中。名为非撰,实非非所手定也。”

(1)马世年《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则认为其编集成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司马迁所见到的韩非著作编集已与今本很接近,这个本子当是在汉初至武帝建元元年之间完成的”,“所以才会将《初见秦》这样的文章收录到韩非的编集中”。

(9)在《韩非子》五十五篇中,现有充分证据能证明不是韩非所作的,只有《存韩》的后半篇和《初见秦》。

《存韩》篇自“下臣斯,甚不以为然”以后为李斯给秦王政的上书和李斯出使韩国给韩王安的上书,除胡适和太田方外,上述所列举的学者皆持此说。《初见秦》篇争论较大,高亨、邓思善、陈启天认为是韩非所作,沙随程氏、胡适、梁启超、容肇祖、刘汝霖、梁启雄、郭沫若认为不是韩非作,陈奇猷、施觉怀、张富祥则存疑不论。在认为本篇不是韩非作的学者对它的作者,作了种种推测,沙随程氏、梁启超认为是范雎所作,胡适认为是张仪所作,容肇祖、刘汝霖推测可能是蔡泽,郭沫若认为是吕不韦所作。不管如何,认为《初见秦》不是韩非作的学者们所列证据是具有说服力的,现简要综述如下:首先,韩非是韩国人,他在《存韩》明明劝秦王存韩,而在本篇却说“韩不亡……斩臣以殉国”。其次,本篇篇首言:“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强秦为难。”是六国合纵摈秦时的形式,而不是“韩事秦三十年,入贡职与郡县无异”时的形势。容肇祖、郭沫若还根据文中“赵氏,中央之国也,难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悉其士民军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上党。”一段考证出是指秦昭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四十八年昭王听范雎之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时候的事,断不会为始皇十三年入秦的韩非所说。这其中第二条比起第一条推论韩非心理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之前,不能一味疑古,借用松皋圆《定本韩非子纂闻题言》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臆断于千载之下,妄意割裂,变乱篇章,恐非信古阙疑之道”

(10)。对《韩非子》五十五篇真伪的考辨也应该如此,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非为韩非子所作之前,除《存韩》后半部、《初见秦》篇外,其余都应该认为是韩非的作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一位老师
梦中的天堂
我的梦想
她们,注定是群不寻常的人!
难过的双休日
母校,我们爱您
我理想的校风
妈妈的唠叨
童趣
我是一滴水
梦中的天堂
难忘的一件事
“石狮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在十字街头
小镇春景图
伊斯兰文化中的婚姻观
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体系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礼文化
性的隐喻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中的意义研究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合唱团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德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启示
高校体育教改中创新素质培养的价值分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干部档案电子化管理问题探究
国际贸易城――黑河连载十一(一)
贯彻《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加速方志馆建设步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保定城市文化建设
论参与我国著作权法修订等提交意见报告
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发挥的美学作用
面孔识别异族效应中的内群偏向研究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我们都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课文
《万岁,母校》课文
《我们上路了》教学札记
《童年的朋友》课文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万岁,母校》教学设计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学步》教学设计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学步》教学札记
《学步》教学设计
《学步》教学设计
《学步》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