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二人转文化的“草根”魅力

二人转文化的“草根”魅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二人转文化的“草根”魅力

[摘 要]二人转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其独特的“草根”魅力反映出东北人豪放粗旷的性格特征与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它强大的包容力使其深深扎根在东北广大人民心中,强大的生命力如野草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本文通过对二人转发展历程和东北地域环境的分析,提出二人转作为东北民间的特有文化形态,在东北黑土地上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性魅力。

[关键词]草根文化;二人转;地域性

引言

在当代中国的语用环境中,草根从其久远的基本义“草的根”被广泛引入到社会学领域,有的学者认为“草根”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这一解释显然可以联想到“百姓的、普通的、民间的、群众的”等民众群体。对于草根文化,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认为:“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现象,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化的特质,属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二人转文化作为东北民间所具有的文化形态,从其产生特点、流传范围、艺人的出身可以看出,二人转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同时具有生生不息的草根魅力。

一、二人转的名号与由来

二、二人转产生的文化土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符号等形成一个地方特有的地域文化。二人转的唱腔高亢红火,内容通俗易懂,直接反映东北人民豪爽、粗犷、热情、实在的性格特质。

1、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是二人转形成的客观因素之一

东北是中国东北方向的国土的统称,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从自然地理风貌上看,北部为大小兴安岭,西部为蒙古戈壁,东部为太平洋。从气候上分析,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恶劣的气候环境与生存条件使东北自古就地广人稀,人们之间需要大声说、大声喊才能沟通,在广阔、寒冷的环境中练就东北人的大嗓门。

2、东北人性格是形成二人转特色的重果因素

历史上,东北地区比中原地区开发要晚得多,长期作为戍边、流放的蛮荒之地。其居民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广袤的白山黑水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后来拥入的大量汉族人多是遭流放的罪犯或是逃难而来的灾民,据《吉林省编年纪事》中记载:康熙九年(1670年)3月16日“定流徙宁古塔人犯不得于11月至下年7月间寒冷季节遣往,以避免人犯衣絮单薄,冻死途中”,康熙十五年(1676年)“徙直隶等省流人数千户居吉林城修造战船”。除了被迁徙、被流放的人民外,还有为生活所迫来东北寻求活路的闯关东的人们。可见东北地区的居民要想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需要敢闯敢干的胆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后汉书・东夷传》是这样评价东北人的“其人大勇而谨厚”,说明东北人自古剽悍通武,敦厚朴实。《扈从东巡日录》中记载“其人勇悍善骑射,喜渔猎,而饥寒辛苦,骑上下崖壁如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的水土养育了民风剽悍、粗犷豪放的东北人。

东北人除了剽悍、勇武,另一个性格就是热情、坦率、实在。据《柳边纪略》记载:“十年前行柳条边外者率不裹粮,遇人居直入其室,主者则尽所有出享。或日暮让南炕宿客而自卧西北炕。马则煮豆麦草饲之。客去不受一钱。”“凡出门不赉路费,经过之处,随意止宿,人马俱供。”东北人这种坦率实在、热情好客的待人待事方式一直流传至今。然而在这天寒地冻、人口稀少的地区,环境的艰苦尚能忍耐,精神生活的匮乏却是不能承受的,人们为了摆脱“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乏味,在劳动之余,免不了要开几句玩笑,互相打打闹闹,高兴的时候还要唱上两声,喊上两嗓子,高亢嘹亮、泼辣丰趣的二人转让生活在困苦中人们有了滋味和希望。

3、宗教信仰对二人转的形成与发展的促进因素

东北地区在满族入关前,是一些少数民族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如肃慎、契丹、赫哲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以渔猎为生,人们靠天吃饭,渴望了解大自然,然而大自然的神奇确让人们敬畏,觉得自然界必有神灵主宰,于是就形成了特殊的自然崇拜、鬼灵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些后来逐渐演变归属萨满教。《渤海国志长编》中记载:“北盟录云,萨满亦称叉玛,奉者多为妇人,盖女巫之一种也。于祖先祷神时,戴尖冠,着长袍,腰系铜铃,击鼓蹲舞,口喃喃辞不可辨。”多桑在《蒙古史》记载:“珊蛮(萨满)者,其幼稚宗教之教师也;兼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医师于一身,此辈自以各有其亲押之神灵,告彼以过去现在未来之秘密。击鼓诵咒,逐渐激昂,以至迷惘,及神信之甚切。”萨满是沟通人神的使者。满族入关后,萨满教曾经繁荣一时,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宫中也常请萨满,宫中大事,甚至文武百官一起跟着起舞,《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记述:“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又载:“扬烈舞,用带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跃倒掷,像异兽。”曾有“辽阳城九座门,满汉都供一样神的说法。萨满跳神既有说唱又有歌舞的艺术形态,为二人转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东北方言是二人转特色的直接体现

方言是一个地方地域性特点直接和生动的体现,东北语言简洁、直爽、诙谐、幽默,能够本真地体现东北人的性格特征,二人转的唱词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插曲、历史传说等用东北直白、诙谐、幽默语言表达再现出来,忠实的表征着东北人的思想与文化,二人转被东北人普遍性地接受和喜爱,成为东北人精神生活不可缺可的大餐。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而且还对思想感情有着种种影响。”可见东北语言的特色对二人转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二人转艺人的地域性特征

据王兆

一、王肯的《二人转史论》中记载的二人转艺人队伍中对二人转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有50余人,从艺人籍贯的地域分布上看,籍贯在东北三省的艺人占绝对优势:

刘富贵,艺名刘大头,1863年生于山海关内巴沟。有“江东第一丑”之名。

赵富,艺名“赵破裤子”,1840年生于辽西,是张相臣的师父,李青山的师爷。

王宝珍,艺名“王四猴子”,1854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他所编的《郭军反奉》曾被广为流传。

庞凤,艺名“傻子”,1866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李屯乡盛屯村,王宝珍的徒弟。

吴尊爵,艺名“吴二混子”,1884年生于辽宁省北镇县。

程喜发,艺名“程喜凤、程傻子”,1889年生于辽宁省辽中县。

杜国珍,艺名“杜大下巴”,1890年生于辽宁省铁岭。

徐耀宗,艺名“徐大国”,1890生于吉林永吉县。

张万贵,艺名“粉莲花、张铁橛子”,1895年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

郭文宝,艺名“白菊花”,1897年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县。

王云鹏,又名王永贵,艺名“双红”,1898年生于吉林省榆树县。

齐兰亭,艺名“露水珠”,1901年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

王尚仁,艺名“王三乐子”,1901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

李青山,艺名“大金镶玉”,1904年生于吉林舒兰县。

王义,艺名“王二妞”,1904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

徐小楼,艺名“双红”,1906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郊。

李泰,艺名“含糊”,1908年生于辽宁省法库县。

王殿卿,艺名“小钢炮”,1909年生于辽宁省彰武县。

刘士德,艺名“大滑稽”,1913年生于吉林省榆树县。

上述这些艺人百分之百来自东北农村,他们是东北农村这个大舞台上成长起来的,东北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十分艰难,但农民对二人转喜爱与呵护使二人转在东北这块土地上传承至今。国家自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席专家、辽宁大学教授巫丙安说起他小候村里二人转唱堂会的盛:“刚化妆的候我们就跑去看,南炕北炕都站满了,窗户上都是人,根本挤不进去,怎么办?有的人就趴在房顶上,用脑袋从窗户眼望里看。如果这一个礼拜在我们家唱,那这一个村子什么活儿都不干了,着火了都没人管!”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体现东北老百姓对二人转的喜爱。二人转是穷人的艺术,它像野草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东北为二人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造就一批批唱功深、扮相美的二人转艺人。

四、弘扬地域文化,展现二人转的“草根”魅力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每个地域的人们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三百年来,二人转文化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在人们是是非非的评价中曲折前行。尽管有人说它俗、说它不上档次,但它在东北老百姓的生活中却有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地位,东北人豪爽痛快,喜欢直来直去,二人转就是那种能直来直去表现东北人喜恕哀乐的艺术形式,所以一直以来深受东北老百姓的喜爱。正像刘双平先生在《光彩》杂志2010年第9期发表《逢俗必反是罪过》一文,反驳《新闻周刊》以“最低俗的中国人”为标题评价小沈阳,他认为单纯的雅和单纯的俗一样,都是不完美而有局限的。俗与雅一样,也是民众需求的一部分。正如古有“阳春白雪”也少不了“下里巴人”一样。的确,就像超市有咖啡红酒也要有油盐酱醋。社会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它是健康的、积极的,我们就应该弘扬。二人转的成长适合东北这块土地,东北的老百姓喜爱黑土地上的二人转,就让它在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舞台上散发其独具的“草根魅力”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的新一代
假如我是仙女
我的小闹钟
小猴学本领
“音乐迷”老爸
我最喜欢的游戏
我的爸爸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我的老师
扫地
吃面大赛
可亲可敬的妈妈
童年趣事
瞧,这对书呆子
鸟儿的争论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孔分析化学
疾病标记物分子印迹技术在分离传感分析中的应用
家庭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发展
金纳米簇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肿瘤坏死因子与可溶性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高速铁路通信GSM―R中智能网的异地冗余备份机制
基于纳米Pt形貌调控的化学需氧量电化学传感研究
纳米孔金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热工仪表校验仪校准方法的探讨
基于ArcGIS的城镇基准地价空间变化分析的新方法
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的应用研究
通信计费数据采集网络的模式探讨
核酸碱基自组装膜表面电子转移性质研究
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2)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河坝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由丰字所想…… 教师随笔
四年级第五、六单元作文指导及范文
《春雨的色彩》教学随感
四年级第七、八单元作文指导及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生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怕写作文 作文指导
让爱充满我的课堂 教师随笔
国旗在我心中飘扬 学生作文范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班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小学二年级班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小学二年级班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教师随�
你能原谅老师吗? 教师随笔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作文指导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