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先秦丧葬礼节中的儒家孝道观

先秦丧葬礼节中的儒家孝道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8

先秦丧葬礼节中的儒家孝道观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代中国维持家族式宗法社会正常运转的绝对需要。丧葬行为是儒家孝道思想形成的前提,孝道则是丧葬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正在强烈地呼吁着孝道的回归,这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先秦儒家;孝道;丧葬仪节

一、“孝”的概念

二、先秦丧葬礼仪中的“孝”

“孝”不仅指对父母在世时的供养和抚慰,还包括对死后事宜的处理,这是对死后亡灵的尊重。《论语・为政》:“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P13]对在世父母的孝顺主要表现在供养敬爱之上,而对离世父母的孝首先便表现在丧葬之事上,通过丧葬之礼来表达对父母的尊重和哀思。《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5,四五]丧葬繁多的礼节都表现了儒家的孝义。《孝经・丧亲章第十八》:“孝子之丧亲也,哭不,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5,六七-七二]

儒家经典文本中,丧礼的地位十分重要。《孟子・离娄章句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7,P145]《仪礼》记载了人在去世后如何处理死者遗体及下葬居丧祭奠的系列流程,《礼记》记载了丧礼的种种仪式与时人的丧礼实践,并阐发了丧礼的文化意蕴。

先秦的丧葬仪节大致包括招魂、沐浴、饭含、铭旌、小敛、大敛、出殡、下葬和居丧等诸多环节。古人认为人的生命由魂和魄组成的,人刚死的时候,通过大声呼喊或许可以让魂重归于体魄中。[8,P215]《仪礼・士丧礼》:“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复者降自后西荣。”[9,P343]人死之初,家人不能马上接受现实,希翼通过招魂来挽留亲人的生命。《礼记・檀弓下》:“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郑玄注:“复”,谓招魂。[10,二五二]“爱之道”即“尽爱亲之道也”。人死不能复生,“复”就是对亲人孝敬之情的具体体现。

为死者擦身换衣后,要在其口中放米和贝,这一仪节称为“饭含”。《仪礼・士丧礼》:“主人左米实于右,三实一贝。左、中亦如之。又实米,唯盈。”[9,P351]即用贝将米填入死者口中。“米”指所含之饭,“贝”即贝壳,是“饭含”所用之物。《礼记・檀弓下》:“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耳。”[10,二五三]为死者含饭用米和贝壳,这是因为孝子不忍心亲人死后口中空无所实。不用活人吃的饭食,而是用具有天然之美的米和贝壳为死者含饭。饭含礼也是人死后得到奉养的一个体现。

古代丧礼中的“为铭”是因家中有丧事需要让过往的人周知。《仪礼・士丧礼》:“为铭各以其物,亡则以缁,长半幅,末,长终幅,广三寸,书铭于末,曰:某氏某之柩。”[9,P347]。把死者的名字写在死者各自生前所用的旗帜上,用作死者棺柩的标志。《礼记・檀弓下》:“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10,二五三]因为死者不可按形貌来区别,所以用死者的旗帜来加以识别。因为孝子爱自己的亲人,所以把亲人的名字写在旌旗上;因为孝子敬重自己的亲人,所以旌的大小严格按照尺度而不敢苟且。

《仪礼・士丧礼》:“三日成服杖。”[9,P367]死者刚死的两天,孝子只束发、围带,从第三日起,则要依规定服各自应服的丧服。《仪礼・丧服》:“斩衰裳,苴、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传曰]斩者何?不缉也。”[9,P297]用裁后不缝边的布做衣裳,用苴麻做首和腰,用竹做哀杖,用麻做绞带,丧冠用麻绳做缨冠,穿草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披麻戴孝”。《仪礼・士丧礼》:“苴大鬲,下本在左。要小焉,散带垂长三尺。牡麻右本在上,亦散带垂。”[9,P354]“要”即腰。使用“”的含义,《礼记・檀弓上》记载:“也者,实也。”郑玄注:“所以表哀戚”。[10,二O八]“之言实”表明了孝子有忠孝之心。肉袒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丧服。《仪礼・士丧礼》:“主人髻发袒,众主人免于房。”[9,P356]人类从赤身裸体进入文明社会后,就再也不会轻易袒露肉体,唯痛苦绝望到不能自已的地步,才以此发泄内心的不安。《礼记・檀弓下》:“袒、括发,去饰之甚也。”[10,二五七]当对自身去饰到极端便会袒露肉体,以表达孝子之悲。

三、结语

先秦丧葬仪节重礼的内容而不过分看重形式,重真情实感而不过分强调礼物的丰厚。

《中庸・第十九章》:“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11,九O]儒家将孝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重丧葬的目的也在于提倡孝道,丧尽其哀。因而《礼记・祭统》曰:“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10,一二三七-一二三八]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P12]“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在今天仍有很多值得吸取借鉴的地方。孝道文化首先讲求的善事父母、尊老孝亲,对于提高我们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促进家庭的和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秩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进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玩具飞机
粉笔
小议规则
春天来了
砖的自述
新学期计划
小白兔
菊花
成长
请你珍惜水
快乐的旅行
不一样的我们
珍惜自己,保护地球!
螃蟹
风险投资行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刍议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金融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审计的影响
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战略思路构建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强化措施探讨
浅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与防范
大型施工项目财务集控管理研究与实施
信用评级模型的验证方法探讨
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现场布置的管理
搞好半年财务分析 确保预算有效执行
我国房产税征收的条件及影响
影响医保费用结算的因素与对策
佛教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与展望
对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平平的手》同步练习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姐妹岛》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我喜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春天来了》相关资料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合一合》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加一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荒地》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蝴蝶歌》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新春到》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减一减》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平平的手》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叠一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