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冯玉祥视察马鞍山

冯玉祥视察马鞍山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冯玉祥视察马鞍山

[摘 要]河南省舞钢市接官厅村,清朝同治七年修建,接待过许多大官。1938年6月16日,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视察马鞍山抗日工事,在该村居住。1951年4月,新中国在淮河上游修建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库――石漫滩水库开工,接官厅村被拆迁。

[关键词]河南省舞钢市;接官厅村;冯玉祥;马鞍山

接官厅村位于河南省舞钢市马鞍山东刘山南麓,滚河(洪汝河)北岸。这个不算太大的村寨,舞钢人对她情有独钟,引以为荣。

清同治六年(1867年),时任河南省舞阳县知县王元绪为迎接朝廷大官视察,避土匪骚乱,将龙头山东山脚的安乐乡(自然村名)迁至东6里改名建为接官厅。1951年4月,新中国在淮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库――石漫滩水库开工。接官厅被拆迁,其中700多人迁到甘肃省古浪县,300多人迁到马鞍山附近十几个村庄。从此,她的名字在地图上消失。

接官厅84年的短暂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创建了丰功伟绩,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为国家需要而来,为国家需要而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接待军政要员数不胜数。这些官员中,至今人们还念念不忘的是冯玉祥。

1938年6月16日上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树梢一动不动,仿佛是劳累过度在静静休息。舞阳县与泌阳县的界山五峰山西端王店村出来一支100多人的国民党队伍,向北行军。中间走着两人抬的竹轿,轿上坐的人个头较大,身穿将军服,稍微发肥,几乎将竹轿坐满。他们在偏僻人少的山乡土路上行走,人不多,却威严可畏,十分引人注目。每经过一个村庄,都有胆大者站路边看稀奇。轿上坐的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带领侍卫视察抗日工事。

“我也不想走了”

队伍在河边停下休息。这条河名叫滚河(洪汝河),是淮河上游的支流。冯玉祥蹲在河边,双手捧着清澈的山水洗去脸上的汗渍,用雪白的手绢擦擦脸。站在一块石板上,挺胸昂首,身体魁伟,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更显出军人的风度。

南面的群山吸引着他。近处郁郁葱葱,远处重峦叠嶂,高高低低,低低高高,错落优美,别致耐看,从西到东,望不到边际,实在是一幅巨大的从未见过的神笔之作水墨画,视线舍不得移动。北面,一座山连一座山,连绵不断,从东到西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他看看侍卫展在面前的地图,看看西北方,吃惊地说:“马鞍山真是老天的杰作啊!”西北方有一座马鞍形的山尤为壮观。两个鞍峰耸入蓝天,将整座山点缀得巍峨壮观,成为这一带山的标志。白云山雾将其笼罩,马鞍时隐时现,浓浓淡淡,淡淡浓浓,浓淡相宜,美不可言,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一朵朵白云驾长风似万马奔腾,仿佛天兵天将降落山中,排兵布阵,将要抗御来犯之敌。山因云而壮美,云依山而灵性,山云相偕,天赐完美,真乃奇景!马鞍山宛然一座巨神,顶天立地,劈破邪恶。冯玉祥不禁轻声吟诵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游览马鞍山的著名诗篇《次韵裴尉过马鞍山》:“青山如马怒盘旋,错认林花作鞍鞯,君不据鞍朝玉帝,岂宜长做市门仙。”

滚河(洪汝河)北岸,接官厅寨南门外三个人看冯玉祥走下石板,便向前靠近,侍卫急忙阻拦,其中一人说是迎接冯副委员长的,侍卫报告,冯玉祥听了报告迎上来,与其一一握手。那三人分别是舞阳县县长熊笃文、国民抗敌自卫团司令刘馨吾、联保主任王耀九。

冯玉祥和蔼可亲地说:“你们辛苦了。”

熊笃文赞扬说:“冯副委员长顶烈日,冒酷暑,长途跋涉,视察抗日工事,令属下钦佩。”

“接官厅名不虚传啊,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与众不同,路过官员都愿在这里居住,观看美景,确有道理。怪不得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写诗赞美马鞍山,居然不思回朝了,真是好地方啊。我也不想走了,你们要我不要?”

“要,要!”他三人异口同声。

“好,好,哈・・・・・・”冯玉祥爽朗的笑声感染着对方。

“哈・・・・・・”他三人陪笑,原来的拘谨、胆怯霎时烟消云散。

“你们这里的工事构建如何?”

熊笃文认真汇报:“这里西部九龙山,中部马鞍山、佛爷岭,东部鸡山,东南九头崖,重点是中部,工事修筑都很坚固。抗日人员日夜坚守,严阵以待,定让日军有来无回!”

冯玉祥满意地说:“很好,去看看。”

他们三人带领冯玉祥视察了大石门两边马鞍山、佛爷岭的工事。然后到接官厅大街上视察。

王耀九接着汇报:“这个寨是清同治六年舞阳知县王元绪主持修建。东西寨门上方各嵌着一块横石,横石上刻”甘棠寨“3个大字,“同治六年”4个小字。“甘棠”取自《诗经》“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这是歌颂王元绪的功德。”

冯玉祥称赞说:“这个寨建得很好,很有特点,不多见!”

冯玉祥边听边向行人频频招手,致意。看完大街进一座大院休息。

“该不该抗日”

午饭后召开群众大会。会场设在一个大院里。人挤得满满的,不光有接官厅的人,附近几个村为了看冯玉祥长得啥样,也来了不少人。侍卫找来许多板凳,放在会场前面,让老年人坐下。县长熊笃文主持会议,向冯玉祥恭恭敬敬地施礼,请示会议开始。 熊笃文声音洪亮地讲话:“乡亲们,今天冯副委员长大驾光临,是鄙人的荣幸,是全县人民的荣幸,是接官厅乡亲们的荣幸。大家鼓掌,热烈欢迎!”人多,掌声特别热烈,鼓掌时间特别长。冯玉祥站起,微笑着向乡亲们鼓掌,表示谢意。

熊笃文接着说:“为欢迎冯副委员长,特请来说唱团演唱文艺节目。下面演唱河南坠子《甘棠记》。”

一位女演员上场,瓜子脸,明眉大眼,白皙面色,身穿红缎子旗袍,向冯玉祥深鞠一躬。然后转身,向观众鞠躬。她好像一朵硕大的牡丹花,尽情地展示其国色天香。她诱人的修长身姿,吸引人们专心致志地欣赏其不可多见的妩媚。她好像一部特大型的留声机,在播放悦耳动听的乐曲。人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雅雀无声,银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到,仿佛是无人世界。会场上几百双眼睛都在看她。她身上仿佛长出来无数根红丝线牵引着人们的眼球,一动不动;人们的上下眼皮仿佛被铁棒撑开,一眨不眨。那年代,山区文化生活很贫乏,许多人活了几十岁还没见过演员,更没见过这样美貌的女性。他们情不自禁地表露出痴迷的神态。此时,马鞍山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中,出现的她这惟一的一点红色,恰似宋朝皇帝赵佶命的画题:“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多么美妙啊!

人们屏息、瞪目、凝视她时,突然,她手中的剪板打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嗒,嗒,嗒,嗒,噔嗒,噔嗒,噔嗒,噔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她脸上洋溢着微笑,从微笑看出她是多么自信啊!剪板又反复打。剪板的声音不停地变换着高低、快慢、强弱。这哪是打剪板啊,分明是表演口技。给观众奉献出很难享受到的愉悦:如绵绵细雨,似倾盆大雨;如涓涓流水,似汹涌波涛;如小声低吟,似放喉高歌。观众们给剪板艺术报以暴雨般的掌声。坠胡奏出欢快的乐曲。她字正腔圆地唱道:

(唱)剪板一打响声悦耳传四方,

先给乡亲们问安康。

今天不把别的唱,

唱一唱接官厅历史辉煌。

她这四句书帽的演唱紧紧抓住了观众,以顾盼灵活的眼神,宽厚明亮的唱腔,赢得观众的掌声、喝彩声。

(唱)从盘姑开天往后讲,

她女儿若亚贡献大感动上苍。

那时候洪水泛滥百姓遭殃,

遍地水百姓被逼上山岗。

那洪水如猛兽疯狂上涨,

眼看着生命难保面临绝望,

若亚造柏舟战胜洪水巨浪,

拯救人类躲过大难一场。

盘姑看女儿功劳大给予嘉奖,

册封若亚后代为柏皇。

柏皇后代世袭祖先继位称王,

东周时封柏国蒸蒸日上,

水南修建起柏国城墙,

国太平民安乐百业兴旺。

柏国内地下有丰富铁矿,

还有那龙泉水淬剑削钢,

还有那龙渊在水旁,

柏国人冶铁业发展超常。

制造出龙渊宝剑举世无双,

能杀敌能健身能把人美化包装。

东汉韩棱官升尚书令国家栋梁,

不畏权贵执法严明黎民敬仰。

章帝赐他龙渊宝剑给予奖赏,

韩棱家住马鞍山北大韩庄,

从小在古柏国读书成长,

乡亲们为韩棱齐欢庆杀猪宰羊。

她那婀娜身姿展现出传神的表演。胳膊一伸一缩,一高一低;腿一进一退,一左一右;或亭亭玉立。身段是那么规范,是那么优美潇洒,是那么轻盈明快。观众的口哨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时暴发出满堂彩。

(唱)柏国内有一小村名叫安乐乡,

旧址在龙头山东坡环境优良。

明朝末全村起火火苗高千丈,

一家家一户户家家户户户户家家哭声断肝肠。

清朝同治六年土匪又杀又抢,

舞阳知县王元绪主持建设新村庄。

命秀才刘清瑞主管修寨墙,

安乐乡搬新家群情激昂。

一年多建成村寨十分漂亮,

家家住新房,人人心欢畅。

起村名接官厅令人赞扬,

四十五里接官厅美名传八方。

乡亲们起村名又叫甘棠,

甘棠寨歌颂王知县功德无量。

王知县高兴之情溢满脸庞,

连声说:“愧当,愧当,愧当。”

赏接官厅两门土炮威力强,

炮弹飞到十里以外把人杀伤。

从此后接官厅力强胆壮,

震慑土匪不敢再猖狂!

接官厅群山环绕层峦叠嶂,

河水见底鱼儿飞翔胜过天堂,

新官上任大官视察流连观赏,

等知县来迎接气宇轩昂。

接官厅接大官来自南阳,

那威风那气魄不可想象。

(白)清朝末年,一天,南阳府来接官厅一个大官,舞阳知县带领衙役,带领接官厅的百姓到南寨门外迎接。那大官坐在轿里。轿由4个人抬,4个人拉,号称八抬大轿。轿前有4面大锣,10多杆三角形红旗,10面排,1把红色大圆伞,伞下有檀香炉,轿后有10多根标,每根标上有三角形红旗。队伍在街上行走,鸣锣开道,威风凛凛,气壮山河。舞阳知县跪在轿前迎接,施礼,大轿不停,轿里的大官不露面。走一段路,知县又跪在轿前,施礼,大轿还是不停。连跪3次,施礼3次。欢送队伍走出东寨门。百姓们不知道这位大官姓甚名谁,因何这等威风。接官厅迎接大官无计其数,这是其中一个。

(唱)接官厅乡亲们分外繁忙,

精心耕作种好地多多打粮。

迎接朝廷大官心花怒放,

接来一个又一个招待周详,

送走一个又一个热情满腔,

这样忙别人想忙也不得忙, 这样忙心里甜像吃冰糖,

这样忙为国家立大功世人夸奖。

又忙又累又累又忙越忙越想忙,

忙忙累累累累忙忙无上荣光。

接大官蓬荜增辉激情高涨,

鼓舞咱天塌下来也敢扛。

今天是吉祥日喜鹊枝头唱,

马鞍山阳光明媚万千气象。

迎来了更大的官想都不敢想,

这就是咱们的冯副委员长。

欢迎欢迎欢迎您冯副委员长,

祝您身体健康健康更健康。

她的唱腔刚柔并济,收放自如;音质宽宏,高亢嘹亮;回肠荡气,激情充沛;奔放不失含蓄,粗犷蕴含温柔;地方韵味浓郁,达到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于耳的效果。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冯玉祥用赞许的目光看看熊笃文,与她握手,非常满意地说:“你唱得很好,谢谢,谢谢!”观众们以长时间的满堂彩欢送她退场。

熊笃文站在会场中间,声音响亮地说:“现在请冯副委员长讲话。”他带头鼓掌。全场又一次暴发出热烈的掌声。

冯玉祥手拄手杖,站在高门台上,更显得魁梧,胖胖的脸上布满了慈祥和善。他亲切地说:“乡亲们。大家听说有一个冯玉祥,我就是。我代表蒋委员长问声大家好,本人问声大家好。我从南京出发,向北走,看看抗日工事。经过信阳、驻马店、泌阳,昨天到你们舞阳县王店村,今天来到贵地接官厅。刚才看了这里的工事,修筑得很好。你们舞阳县对抗日很重视,接官厅乡亲们对抗日很重视,准备工作做得很好。你们辛苦了,谢谢大家。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比赛杀人,杀一个中国人,割一个耳朵,把耳朵串成串子。”他擦一下眼泪。“他们要把中国人杀光,大家说,我们该不该抗日?”

乡亲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振臂高呼:“该抗日,该抗日,抗日,抗日,抗日!”几百人愤怒地呐喊犹如一声声响雷,震撼了滚河,震撼了马鞍山,震撼了群山。

“我们抗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同心协力,是会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

乡亲们听了冯玉祥的讲话,大受感动,三五人,六七人,小声议论。

熊笃文与冯玉祥说了几句,回头对大家宣布:“散会。愿意参军抗日的,到联保主任那报名。”

有的是父亲领着儿子,有的是母亲领着儿子,站在王耀九面前,王耀九在小笔记本上写报名参军抗日青年的名字。报名后冯玉祥与他们谈话、合影留念。

开完会,熊笃文、刘馨吾、王耀九陪同冯玉祥到东边寨墙上察看地形,详细了解周围各个山头修筑工事情况。回到住室,他对着地图仔细研究。直到深夜他的住室还有灯光。

“谢谢乡亲们”

第二天上午,男女老少100多人依依不舍地欢送冯玉祥走出东寨门。

“乡亲们,再见!”冯玉祥向乡亲们边招手边说。

乡亲们不回,还往前走。

冯玉祥双手抱成拳:“谢谢乡亲们,回去吧,回去吧!”

乡亲们不回,还往前走。

冯玉祥擦眼泪,坐上竹轿,100多人的队伍出发,向北走。

送行的人突然改变队形,后面的往前站,站成横排,100多人一字排开,人人招手,整齐地大声说:“再见,再见,还回来,回来!”许多人热泪盈眶。

队伍正在走,突然竹轿调转头,队伍向后转,全体立正,有人喊口令:“立正,敬礼!”100多人同时给乡亲们敬礼,长时间敬礼。冯玉祥擦眼泪,双手抱成拳,亲切地深情地说:“父老乡亲们,我冯玉祥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如此壮观的送行场面,在接官厅历史上是第一次;乡亲们如此尊敬大官,在接官厅历史上是第一次;乡亲们对大官的感情如此真挚,在接官厅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冯玉祥平易近人,敬老爱幼。他的部队秋毫无犯。路过接官厅的军政要员无计其数,像冯玉祥这样,实属罕见!

“冯将军真的回来了”

冯玉祥的秘书拍的合影照片,王耀九知道自己被照了进去,仅此而已。他们离开接官厅去哪里了,后来冯玉祥干什么了,王耀九全然不知,想也没有想过。更没有想要一张合影照片的像吃天鹅肉一样的奢望。

那张极其珍贵的照片,他做梦都没有敢想竟然会在50年后放在他的手上。这真是晴天霹雳,六月飞雪,大白天伸手不见五指,简直是神话!若不是亲眼所见,绝不相信这是真的!

这要感谢王耀九小时候的好友李德清。李德清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在数以万计的图片海洋中,他竟然奇迹般地看见写着:“冯玉祥(右一)与接官厅参军抗日青年谈话”字样的照片,他竟然又奇迹般地辨认出照片上看不见脸的个头稍高的那个人是孩提好友王耀九。他尽管与王耀九已分别50年,没有见过面,没有通过信,却还是昔日的感情,便举起相机翻拍了那张照片。他回老家探亲时,把照片交给王耀九保存。这时,他俩个都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

王耀九参加合影照相时,左手握一本书,书是冯玉祥赠送给他的,书名是《我是冯玉祥》。他右边,站在里边那三个人是刚穿上军装参军抗日的青年。他左边,戴军帽的是他的胞弟王耀如,戴草帽的是他的朋友陈福太,光头的是他的堂弟王东宾,这三个人是欢送参军抗日青年的。他右边,左手卡腰稍胖一点身体魁伟的人,就是人们至今还铭记在心的十分崇敬的冯玉祥。

王耀九有一张当年合影照片的消息像电波一样传到家家户户,很多人都说:“不可能!”不多时,王耀九的院里院外都站满了人。太阳的光辉把院子染成金黄色。王耀九站在屋门口。众人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脸上,盯住细看,宛如陌生人。他漫长脸,尖下颏,眼大且明亮,面色黄白红润,几条皱纹没有点缀成80多岁的人。满脸笑容,精神矍铄。他手拿照片伸出胳膊,激动地说:“大家看看,这就是50年前冯玉祥在咱这照的相。”大家将照片视为珍宝争相传看,赞不绝口。人们十分惊奇地深情地说:“冯将军真的回来了!”

接官厅啊,你还不知道吧,你那美好的名字,你那显著的功绩,冯玉祥将军给您保存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永远载入祖国的史册。你不感到自豪吗,你不感到光荣吗,你不觉得应该骄傲吗?骄傲吧,使劲骄傲!

71年前,冯玉祥在接官厅与参军抗日青年谈话的照片,不仅存放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王耀九那一张翻拍的照片还存放在舞钢市档案馆,并成为镇馆之宝。冯玉祥视察马鞍山的感人故事,人们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口口相传。“冯玉祥,好将军,抗日保国爱人民。察看工事汗湿襟,长途跋涉操碎心。秋毫无犯好军人,敬老爱幼一家亲。接官厅,画中村,青山秀水飞彩云,风水宝地住财神,都想到这儿来扎根。日夜不用关寨门,迎来一群又一群。哪个大官感情深?就是那亲民爱民冯将军。冯玉祥,好将军,何时俺再见见您?”当年的这段顺口溜一直流传到今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古文体作文
城主的儿子
假如我是鸟
混乱的战争
我战胜了苦瓜
祖国——母亲
暑期游记
我的同桌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快乐学习
中秋
繁星几时有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灯光》教学设计三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