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全球化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球化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7

全球化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摘 要】 全球化对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到学生的专业价值理念的建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对专业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影响。我们有必要加大对全球化的关注力度,深刻全面把握全球化内涵以及给专业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影响

“当今的全球化有这样一个神话,即在经济势力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1]全球化似乎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它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不例外。然而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依然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与理念的灌输上,对于我们所教的知识是缺少反思的,这些专业知识大多都是在我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这些现代专业知识与我国的本土文化之间大多都缺乏一种有机的联系,学生的感觉是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所生活的环境之间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了。这种割裂状态极大的影响了专业教育的效果,但我们的专业教育却没有很好的回应这一问题,也没有对这方面的知识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专业教师把精力放在那些专业技术层面的东西上,对于这些对同学们产生深刻影响的因素却视而不见,这也是我们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全球化的概念,具体分析全球化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

一、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不可否认,全球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全球村的观点、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吉登斯等人提出的现代性的制度性扩张与全球化的观点、埃利亚斯等人提出的文化全球化的观点、沃勒斯坦提出的“世界体系论”的观点等。这些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全球化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因此要把握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可能的后果,我们必须采取多视角的立场做全面的认识。本文使用的概念比较贴近苏国勋对全球化所做的界定:“全球化是基于资本、高新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外向扩张,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大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换言之,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都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高效能国际化运作方式作为一种示范效应,必然对其他领域产生强烈冲击,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全球化。”[2]但任何对这一复杂概念的简单界定都可能冒风险,会忽略这一概念的其他面相。因此,本文在使用这一全球化概念时,也借鉴了其它观点作为补充。

从以上概念来看,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现代化导向的发展策略,其主要内容就是将我国逐步纳入全球统一市场,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将资源置于市场机制之下,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全球化。由此可见,现阶段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各项政策,都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政策所追求倡导的与全球化所期望的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它们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后面我所谈到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以及对外开放政策都是将它们放置在“全球化”这一概念下进行讨论的。全球化对我国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当前离开全球化就无法理解那些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构性调整,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然而,全球化的这些影响是非常隐蔽的,不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是很难看到的,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同样如此,接下来我将重点分析全球化是如何影响专业教育的。

二、全球化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

“近十年来,加拿大的各大公司企业试图彻底改写教育议程,让教育服务于技术发展和市场起伏波动的需要。于是二战以来确立的教育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本的一系列原则遭到攻击。”[3]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还指出,全球化让商业价值凌驾于其他一切价值之上,要求教育本身必须对商业的成败负责。诸如“教这门课能让我们赢利吗?”“作为大学的顾客,学生们对某某教师满意吗?”“将来,上学乃是个人的商业投资,而非由政府资助的人权,因此,学生必须按其长远投资收益缴付相应的学费”之类的问题和说法,天天挂在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嘴上,教育活动内在的或道义价值却无人问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大卫・杰弗里・史密斯的担心在中国已经慢慢变成了现实。公费(免费)高等教育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上学,尤其是上大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个人和家庭的智力投资,教育逐步被商业化,“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行动指南,很多学校把学生的就业率与专业的设置直接挂钩。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经济发展”缺少直接联系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各个高校中所处的位置可想而知,“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似乎已不是什么问题,然而不好好反思这个问题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片面地强调效率,只是“兼顾”公平,并通过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将市场经济的价值理念,建构成了“真理”,而没有对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应有的重视,似乎认为我们引进的只是西方的各种先进技术,并没有沾染上西方社会的那些痼疾新患。然而,“这世界上并没有诸如纯技术――随手拿得起来,随处放得下,供人随心所欲地利用的技术――之类的东西存在。这是因为,特定的技术形式总是产生于人的特定的思维方式,而那些特定的思维方式又源于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对特定事务的关怀。当代西方技术就代表西方,而不仅仅是其副产品,因此引进技术事实上就是引进文化。”[4]现阶段,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在内的大量专业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这些专业知识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背景与我们的学生所处的当地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我们的专业教育对这方面的内容却缺少敏感性,所教的专业知识欠缺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全球化对于专业教育带来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非地方化” 现象的产生。正如前面所论述的“世界各地的人民和文化被告知,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正由其与‘全球’网络的联系来决定,身边的事务是否有价值,就看它是否与全球网络匹配。”[5]我国从西方引进的社会工作专业,同样存在一个“非地方化”的问题,这里的非地方化是指国内高校所教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于西方社会,它和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之间是割裂的。这种情况在我与同学们的接触中多有涉及,很多同学指出所学专业知识缺乏与现实环境的联系,缺乏解释力,甚至无法理解。而且这种割裂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许多专业教师同样面临这样一种“非地方化”的问题。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非地方化“将教师从多年的教与学的切身经历中异化出来――这些经历使大家懂得,效果好的教学最本质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知和生活之间确实存在深刻的联系,若割裂该联系,只能导致人们对知识本身持有深刻的悲观态度。如果知识生产和传播只是牢牢地与发生在遥远的地方的事件连在一起,那么,终究会发生这样的危机:该知识对我有何价值?”[6]

许多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受到这种割裂,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缺乏回应,这也是同学们建构专业认同时遇到的一个矛盾。有些专业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明显,专业教师都无法将所教的知识与所处的环境有机的联系起来,更不用说学生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大多都是依据国外或港台的专业书籍编写的,里面内容所依托的环境、所引用的案例、甚至所秉持的价值观,与内地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成立时间不长,对于引进的这些专业知识还没有充分地吸收并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刻地反思;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缺乏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所依托的文化土壤与思想基础。

这些可能都是造成这种割裂感的原因,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指出效果好的教学最本质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知和生活之间确实存在深刻的联系。当前,我们的专业教育对于这一点,恰恰是忽略了或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里涉及了一个教育学领域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很多学生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他们希望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与教师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希望教师能够针对某些具体的事例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够看到教师是如何去看的,如何去做的,还希望教师能够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的感受,更好的理解学生,而不仅仅是课堂上专业知识的灌输。

总之,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的总体趋势,对于同学们专业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如果忽视这一重要的背景因素,不对它的消极影响有所回应,将极大地影响我们专业教育的效果,造成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认同感,有些即使将来从事了相关工作,专业认同不高的问题依然会存在,成为困扰整个专业发展的障碍。就像一些同学反映的那样,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他们今后希望从事的职业,即使毕业后可以找到收入中等的相关工作,在这些同学看来,现在社会上大多职业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可见,一些同学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不认同,并不是因为从事该专业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而是因为不能满足同学们的某些需求,那这些需求是什么呢?这些需求又是如何出现的,它与全球化有何关系?还有这些需求对于专业教育意义何在?接下来我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

三、全球化对于需求的建构

对于需求这一概念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本文使用的这一概念比较贴近丹尼斯・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对于“欲求”的分析,贝尔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将需求与欲求做了区分,认为“人有自然的需求,足够的食物、衣物、遮风避雨的住所、生病时的照护、性爱、友谊等,这些由于生理而衍生出来的需求是有限的,是可以满足的。”而“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的要求。”“犹如地平线总是在延伸一样,个人的需求意识也会漫无止境。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心理的‘需求’取代了生理的‘需求’,成为寻求满足的基础。” [7]

创造欲望和欠缺是市场经济的艺术,正如Gilles・Deleuze和Felix・Guattari所说,市场经济“在产品充足的情况下,刻意地创造出需求和需要;令所有的欲望蠢蠢欲动,并使人永远堕入惟恐自身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深渊。”[8]改革开放之后,全球资本进入中国,资本要实现增值的目的,要满足几个基本的条件,即廉价的资源、劳动力以及有巨大需求的市场。为了满足这几个条件,全球资本先是通过媒体塑造出了让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生活方式。我们经常在媒体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衣着光鲜的主人公(很多是各类名人),开着高级轿车,喝着美酒,用着最新款的奢侈品,拿着最高端的电子产品,住着豪华的别墅,出入各类高级的娱乐场所,旁边还伴有俊男美女。”这样的场景在媒体中几乎比比皆是,通过这种塑造,会让绝大多数人产生一种巨大的欠缺感,他们原有的生活会被视为是“不可忍受”的,他们会对资本所描绘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需求,要满足这种需求唯一的方式是成为全球资本的消费者,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全球资本着力塑造出来的。

不幸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这些需求,要想通过消费满足这些需求,你就必须拥有能够与全球资本进行交换的东西。然而,在全球资本的逻辑下,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够与它的商品交换,也就是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是有“价值” 的。全球资本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规定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价值的。在资本看来清澈干净的河水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等到河水被污染不能直接饮用之后,经过资本的净化之后才有价值;农村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被资本征用之后才是有价值的;传统的文化是没有价值的,必须经过流行的现代文化的肯定与资本的包装才是有价值的;你所学到的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性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只有那些与资本的需求息息相关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 也就是说,只有全球资本的商品才是有价值的,其它的都是没价值或低价值的。经过这样的划分,处在世界体系边缘位置的我们就只剩下廉价的资源与劳动力,绝大多数有需求的身体被无产阶级化或半无产阶级化(农民工),要想填补自己的欠缺感,就只能去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的微薄“工资”去消费全球资本的商品,填补自己那被资本建构的永远无法彻底满足的欠缺感。

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资本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既为自己培养出大量廉价劳动力,又培育出一个永远都无法满足需求的市场。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似乎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同学们对目前大多工作不满意,因为依靠这些工作获得的收入远远无法满足同学们被全球资本建构过的“需求”。正在高校学习的广大学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逐渐被资本与市场物化成了商品,变成受资本与市场控制的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其价值理念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却无动于衷,甚至在为这一目的服务,这种境况极大地影响了我们专业教育的效果,甚至最终会影响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

四、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全球资本的运作下,同学们的“需求”被建构成了无法满足的“欲求”,对全球资本的商品需求永远无法彻底满足,而且价值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享乐的角度计算快乐与痛苦的功利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教育最终的目的逐渐被人遗忘。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灌输给学生一套本专业所奉行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资本与市场又教给了他们另外一套价值理念,虽然这套价值理念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不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影响是巨大的。这两种价值理念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为许多同学在建构专业认同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很多同学并不认同社会工作专业奉行的价值理念,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专业教育的初衷,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人只是学习专业技能,不认同专业的价值理念,也不遵守专业的伦理操守与职业道德。更有甚者,一些人缺乏对自己欲望的控制,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很容易就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甚至法律的事,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在其他专业也有所体现,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广大民众的的日常生活。

可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专业的设置、专业教育的内容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甚至决定,另一方面作为专业教育对象的学生也深受全球化的影响,很多人甚至将全球化所推行的价值理念凌驾于专业价值伦理之上。因此,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对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有所回应,既然不可逆转也无法逃避,我们只能加大对全球化的研究力度,对其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教学的调整,以应对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挑战,“我们都踏上了现代化的冒险旅程;问题是我们到底是奴隶?还是背着行囊满怀希望的过客,并且清楚地知道我们必须做出的决断?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让座(Giving Seats)
我十岁了(I Am Ten Years Old)
动物(Animals)
感激(Gratefulness)
一位语文老师(A Chinese Teacher)
我的小猫(my cat)
家门前那棵树(The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
繁忙的一天(A Busy Day)
我是谁(Who am I?)
到东湖玩(An Outing to the East Lake)
想念爸爸(I Miss My Father)
我交了个新朋友(I Made a New Friend)
我又迟到了(I Am Late Again)
如何让大家快乐(How to make everybody happy)
电脑和我(Computer and I)
基于可靠性的某工业厂区雨水管网优化设计
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分析
浅析绿色经济与人文环境的发展
广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研究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双巷掘进技术在高瓦斯矿井掘进中的应用探讨
“第五媒体”时代:中国猎头的机遇、挑战与趋势分析
关于X楼造价司法鉴定一些问题的探讨
试论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学习焦裕禄,做为民务实清廉工作人员
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的探索和分析
浅谈CRTS―Ⅱ型轨道板精调技术在高速铁路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预算编制的技巧
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
《夏天的夜晚》教学设计
《夏天的夜晚》教学札记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看浪花》教学设计
《庄稼小卫兵》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课文
《看浪花》教学设计
《古朗月行》教材理解
《看浪花》教学设计
《夏天的夜晚》说课设计
《夏天的夜晚》教学设计
《夏天的夜晚》教学札记
《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