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2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摘要:闻一多曾在通讯中骂汪静之爱情诗集《蕙的风》只诲淫而无诗。他的这种理念,在当时国内文坛就有同调,如胡梦华认为轻薄并有向恶倾向,是不道德的文学。但周作人等则为《蕙的风》辩护,认为做得就说得,并暗指胡梦华是伪君子。鲁迅更给胡梦华扣上锻炼周纳的罪名。如果认为周作人等为《蕙的风》辩护错位,那么我们必须肯定闻一多批评的价值。因为周作人除夹杂人身攻击外,更多是围绕道德标准的文化取向角度纠缠,实际是偏离了文学本身。而闻一多既从道德标准,更从诗之本身即艺术审美价值角度立论,这就抓住了关键。因为诗亦属系统工程,是更为复杂的金银盾,即不仅需要内容精纯,还需要艺术精湛,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失。

关键词:闻一多;汪静之;批评

其实,闻一多认为《蕙的风》“诲淫”和胡梦华认为其“不道德”,并不仅限胡梦华所列举的以上诗句,如《潮》之“潮,腾,翻腾,腾起,/爬,爬,爬上,上进,/滚滚,涌涌,喷,/跳,跳,跳,跳舞,/起劲,起,起劲”等,就不能不让读者,特别是成年读者从其表象的象征中,联想到做爱的肆虐疯狂。正因如此,胡梦华认为《蕙的风》有不道德的嫌疑。是有一定根据的。

如果从篇幅角度看,在朱自清、胡适和刘延陵三篇序中,胡适是写得最认真的。虽然胡适也写很多赞颂话语,但更多则是根据其理念肯定《蕙的风》诗体的解放。胡适将论诗“深度”的优劣划分为“三个阶级”,即“浅入而浅出者为下,深入而深出者胜之,深入而浅出者为上”,不无道理,但根据此标准并且“静之的诗,这三个境界都曾经过”,这就很能说明胡适对《蕙的风》的认知程度。虽然如此,但即便胡适认为“深入而浅出”的《我愿》,也并不真有诗意。在此不妨将全诗抄录如下:“我愿把人间的心,/一个个都聚拢来,/总共熔成了一个;/像月亮般挂在清的天上,/给大家看个明明白白。”该诗是否“深入”另当别论,内容表现“浅出”当可肯定。只不过缺乏蕴藉,给人如《尝试集》大白话的感觉。这也可能是为胡适视为“知音”的缘故。虽然如此,但胡适并不否认《蕙的风》表现“稚气”,并且内容“太露”,但他却辩护说“稚气究竟远胜于暮气”,“太露究竟远胜于晦涩”,甚而认为“稚气总是充满着一种新鲜风味,往往有我们自命‘老气’的人万想不到的新鲜风味”。胡适好像也感觉到《蕙的风》存在“道德”问题,因此才有他“也许有人觉得静之的情诗有不道德的嫌疑”的猜测。当然,他也为之作了辩护,即“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成见是最容易错误的”,因为“道德的观念是容易变迁的”。道德观念随时代发展而变迁当然正确,但道德基准即底线却永远不会改变。

汪静之也曾请教过鲁迅和周作人,他们都对《蕙的风》作过指导或者修改。鲁迅对前来求教的青年特别热情,给过汪静之很多鼓励。鲁迅虽在通讯中肯定《蕙的风》“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出来的”,但他更毫不客气地指出“颇幼稚”,因此要汪静之“易读拜伦,雪莱,海涅之诗,以助成长”。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虽然《蕙的风》有当时那么多学者作家关爱并最终出版,但可讨论的问题却有很多。

闻一多对《蕙的风》的认识并不限于“诲淫”,更对其“诲淫”的内容,作了合理阐述。其实,闻一多的观点,未尝不和周作人的阐发相同,至少有所交叉。他对《蕙的风》所看轻的,当是其“无诗”即缺乏艺术含量和美感。因为当时闻一多对唯美主义的追求达到极端,这在闻一多此前与清华校友的通讯中就可看出端倪。如他刚到美国不久就致信国内的梁实秋和吴景超说,“我的志愿远大的很”。他还针对吴景超拟创办《清华月刊》所陈“三条理由”,即“与文学社以刺激”,“散布文学空气于清华”和“与国内文坛交换意见”等,他说:“我以为比较地还甚猥琐。我的宗旨不仅与国内文坛交换意见”,更“径直要领袖一种之文学潮流或派别”。我们所以肯定闻一多所欲“领袖”者是极端唯美主义,这是根据他之“迩来复读《三叶集》,而知郭沫若与吾人之眼光终有分别,谓彼为主张极端唯美论者终不妥也”的推断。闻一多认为郭沫若和他们“眼光终有分别”,因此不属极端唯美论者,根据逆向推理规律,他们就是“极端唯美论者”肯定无疑。闻一多还将清华校友欲创的刊物和美国意象派《诗刊》相比拟,将其命名《红荷》,因为他“更求一秀丽且庄雅之名”。就在这封信中,闻一多洋洋洒洒评价当时的很多诗人诗作,其中涉及到郭沫若的《女神》,康白情的《草儿》,俞平伯的《冬夜》等。

闻一多痛心疾首地高呼:“始作俑者的胡先生啊!你在创作界作俑还没有作够吗?又要在批评界作俑?”不仅如此,闻一多更欲扩充所创杂志内容,为的“以与《创造》并峙称雄”。尤其不仅写出批评郭沫若的《(女神)之地方色彩》,而更写出唯美诗作《忆菊》、《秋色》、《剑匣》,还有属于爱情范畴的《红豆之什》42首。就在这种背景下,闻一多收到梁实秋从国内寄来的《蕙的风》,才对其作出不仅“诲淫”,而更“无诗”的断语。但我们切莫据此认为闻一多对《蕙的风》的态度是文学宗派在作祟。其实就在他批评汪静之的同时,就给梁实秋写信说:“我们不应忽视不与我们同调的作品”,“只要是个艺术家,以思想为骨髓也好,以情感为骨髓亦无不可;以冲淡为风格亦可,以浓丽为风格亦无不可”。因此他认为“徐玉诺是个诗人”,并将其诗集《将来之花园》和冰心的《繁星》诗集并肩看待,尤其夸赞徐玉诺《夜声》诗句如“在黑暗而且寂寞的夜间,/什么也不能看见,/只听得……杀杀杀……/时代吃着生命的声响”等属于“绝唱”。就在此种对比中,闻一多才对《蕙的风》作出不无刻薄的评判。

闻一多批评《蕙的风》时,他的《红烛》诗集即将出版,其著名爱情诗《红豆篇》就在其中。《红豆篇》是根据唐代王维《相思》的内涵而命名,将“此物最相思”作为他全诗的题旨。《红豆篇》原来50首。经过删改保留42首,表现远在异国他乡的闻一多对国内妻子的思念。既然闻一多对《蕙的风》作出“诲淫”和“无诗”的评判,那么就让我们欣赏他《红豆篇》的纯洁情操和唯美诗艺吧:“红豆似的相思啊!一粒粒的/坠进生命底瓷坛里了……/听他跳激的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爱人啊!/将我作经线,/你作纬线,/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但是一帧回文锦哦!/横看是相思,/直看是相思,/顺看是相思,倒看是相思,/斜看正看都是相思,/怎样也看不出团圆二字。”“我唱过了各样的歌儿,/单单忘记了你。/但我的歌儿该当越唱越新,越美。/这些最后唱的最美的歌儿,/一字一颗明珠,/一字一颗热泪,/我的皇后啊!/这些算了我赎罪的菲仪,/这些我跪着捧献给你。”词句简练,情感真挚蕴藉。因为继承了《国风》温柔敦厚传统,所以虽发乎情却止乎礼义,绝无庸俗丑陋内容出现。不仅诗意能让读者咀嚼不已回味无穷,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且诗艺留给读者更多美感享受。

然而汪静之诗作却不然。虽然《蕙的风》也有较好的诗作,如梁实秋和闻一多分别肯定的《谢绝》和《尽是》,还有《题B的小影》等,均满含着诗意和情感,但毕竟这些诗作都太简短。当然,诗行长了未必诗作就好,即如《我俩》其中一段:“我生平最不能忘的一次――/我年十五你年十三――/你的姆妈微笑对你说:/‘我底娇娇,/今夜和哥哥同睡吧。’/那时你还不懂得什么,/我俩只互相爱着罢了。/那夜的亲吻异样甜蜜――/到于今还甜蜜――/哦!到死还甜蜜呵”,诗体确实解放,但却丧失诗感。语句确实通俗,但却浅露恶俗。《蕙的风》如此缺乏艺术含量,这就难怪闻一多认为其“无诗”。即便胡适充分肯定的“深入而浅出”者《我愿》,其艺术价值也远逊于闻一多的《红豆篇》之九,更比不上闻一多后来创作的《相遇已成过去》和《奇迹》这些既真情流淌,又温婉蕴藉之爱情诗的艺术价值。更兼汪静之也确实没有遵从道德礼教规范,诗句发乎情也止于情太过青春无忌。他之“我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完全是盲目的,不自觉的”自白就是证明。然而贯穿在闻一多爱情诗中的,却是以理节情甚或说以理节欲的特征。因为诗人确实不能如周作人所说,“做得”就能“说得”,更不能随意想唱就唱。因为虽然道德说教不是诗,但非道德的内容表现,更不属于诗,而只有诗本身才算诗,无需再多阐述。而《蕙的风》之所以有浅露等不足,归根到底是汪静之“修养有限,创作斯浅”,根本不能和闻一多诗作相比。

其实,即便汪静之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蕙的风》存在很多问题。他说:“很明白地发现新诗如散文,如说话,太粗糙,太琐碎,太分散,太杂乱,太不修饰,太没有艺术性。”《蕙的风》缺乏“内含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因为明白“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这“正如字句的排列有恃于全诗的音节,音节的本身还得起源于真纯的‘诗感’”,“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然而这正是《蕙的风》所欠缺者。

如果认为周作人等为《蕙的风》的辩护错位,那么我们必须肯定闻一多对汪静之批评的价值。因为周作人等论争内容除夹杂人身攻击之外,更多则是围绕道德标准的文化取向角度纠缠,貌似很有道理,实际是偏离了文学本身。但闻一多却不然,他既从道德标准,更从诗之本体即艺术审美价值角度立论,这就抓住了关键。因为诗亦属系统工程,是更为复杂的金银盾,即不仅需要内容精纯,还要艺术精湛,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失。倘若根据闻一多和汪静之当时的创作进行考察,显然前者优于后者,后来的创作更是如此。闻一多既有实力,又有远大志向,这才在通讯中蔑视汪静之的诗作。我们虽肯定闻一多对汪静之的批评很有道理,但毕竟他和胡梦华都将其不足放大,而且言辞也同样太过偏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盔甲“将军”真有趣
校园里的香樟树
我的小香包
我家的小黄狗
“小龙”和“小凤”
龙井茶
难忘的荷花
水仙花
水仙花
蓝色小房子
米兰花开
我爱竹
小狗“嘟嘟”
迎春花
解决中国式医患纠纷出路在何方
试述大学校园亚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谈晋江玩具出口困难与对策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潍北凹陷主控测线构造样式特征研究
铬钼铜磷大型气缸套石墨细化工艺研究
浅析铁路预制梁场的现场布置以及规划问题
基于平行四边形整体节点制作的工艺设计
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浅析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
浅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四
《夏日绝句》教案之四
《夏日绝句》教案之三
《夏日绝句》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三
《夏日绝句》教案之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夸夸我家里的人》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