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末代皇太后隆裕丧葬礼仪

中国末代皇太后隆裕丧葬礼仪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3

中国末代皇太后隆裕丧葬礼仪

在中国清代史上有一位从用纸糊的太和门娶进皇宫的皇后,她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后,也是最后一个皇太后,她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

《清史稿》中对她的记载:“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慈禧太后钦定为光绪帝之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病逝,慈禧懿旨,立醇亲王载沣3岁之子溥仪为嗣皇帝,命载沣摄政,并于临终前降旨“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宣统即位后,尊光绪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皇太后”,享年46岁。

河北省档案馆馆藏一份民国时期京引官运分局关于隆裕皇太后丧电通告档案,内容如下:

长芦盐运司训 令第一百九十四号

令京引官运局

都督发下京电除分令外合行刷印原电令饬该局即便遵照此令

计发原电

万急各省都督民政长鉴宁夏归化厅将军热河都统张家口都统并转多伦诺尔副都统盛京青州密电山海关凉州副都统巴尔台办事长官平番转青海办事长腾越转靖西办事长官兹值大清隆裕皇太后之丧遵照优待条例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待遇议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现任官及现役军官持服二十七日左腕圈黑纱军官刀柄并缠黑纱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哀悼特此布告国务院誊印

杨寿楠

中华民国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这是京引官运局下发长芦盐运司转发国务院关于隆裕皇太后丧电通告的文件,内容是“兹逢大清隆裕皇太后之丧,遵照优待条件,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待遇,议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围黑纱,军官刀柄缠黑纱。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志哀悼,特此通告!”

清后即逝,一切治丧事宜,首由清宫太保徐世昌、内务府大臣世续倾心计继由御前大臣那彦图、魁斌、溥伦、世续、陆润庠、陈宝琛、伊克坦、景丰、绍英等人,遵照清朝典制与列后成案办理。上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庙号为“景皇后”。逊清宣统帝降哀“朕以冲龄,钦奉皇祖妣孝钦显皇后懿旨,承继皇考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皇考德宗景皇帝之祧,兼祧皇妣大行皇太后,自去岁冬令以来,渐致违和。屡进汤药调理,方期日就安痊。不意服药罔效,遽于正月十七日丑时,仙驭升遐,谨遵遗制,穿孝百日,并素服二十七月,稍申哀悃。”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接到清宫内务府大臣世续的报闻后,立即派荫昌、段芝贵、孙宝琦、江朝宗、言敦源、荣勋等数人,前往宫内帮助料理治丧事务,并命国务院发出通告二则:“据清室内务府总管报称,二月二十二日丑时,隆裕皇太后仙驭升遐等语,当经派员查检,医官曹元森、张仲元等所开脉方,俱称虚阳上升,症势丛杂,气壅痰塞,至二十二日丑时,痰壅薨逝。敬维大清隆裕皇太后,外观大势,内审舆情,以大公无我之心,成亘古共和之局,方冀宽闲退处,优礼长膺,图调摄无灵,宫车宴驾,追思至德,莫可名言。凡我国民,同深痛悼。除遵照优待条件,另行订议礼节外,特此通告!”又:“兹逢大清隆裕皇太后之丧,遵照优待条件,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待遇,议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围黑纱。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志哀悼,特此通告!” 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2月28日为祭奠之期。袁世凯臂带黑纱举哀致祭,并特备赙仪三万元。民国各地军政要员,也纷纷向清室发来唁电。副总统黎元洪唁电称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山西都督阎锡山唁电称:“皇太后贤明淑慎,洞达时机,垂悯苍生,主持逊位。视天下不私一姓,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国民哀悼会的发起者吴景濂发表公启说:“隆裕太后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国帝运之末,开东亚民主之基。顺天应人,超今迈古。佥谓美利坚之独立,受战祸者或七八年;法兰西之革命演惨剧者将数十载,虽伸民气,实苦生灵。前清隆裕皇太后,默审潮流,深鉴大势,见机独早,宸断无疑。诏书一下,化干戈为坛坫,合五族为一家,大道为公,纷争立解。盖宁可以敝屣天下,断不忍涂炭生民,所谓能以私让国。”并倡言于3月19日在太和殿开全国国民哀悼大会。与此同时,袁世凯召开了国号院特别会议查照《优待清室条件》第五款之规定:“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根据这一精神,隆裕太后葬崇陵,更兼赞助共和,有助于民国,故所有丧礼,务须从优,费用亦归民国政府负担。这一提案马上得到了参议院的通过。袁世凯复令各部、院长官亲往致祭,特派赵秉均等政府军政大员与逊清御前大臣共同在太和殿侍班守灵,步军统领衙门亦设值班官员轮流护灵。还专派了民国的仪仗队、军乐队及守卫人员前往参加丧礼。

隆裕皇太后的遗体于当日申初(下午三时)被殓入了满洲式的“大葫芦材”,谓之“升入梓宫”。按清制,帝、后的梓宫大体上相同,都是内棺外椁。内棺套入外椁,故体积很大,其高度约有一米七、八,平头齐尾,两侧板直,棺盖向上倾坡,前端有一个与棺盖薄厚相等的大葫芦,而且与棺盖是一块整板。按制,还应涂上米色的油漆“七七”四十九道。皇太后的梓宫外边须绘以彩凤(皇帝的梓宫绘以金龙)。不过,初敛后不可能毕其“工”于一役,而是日后奉移暂安时才完成的。隆裕太后入梓宫后,由掌礼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梓宫从长春宫抬出吉祥门,由景运门进锡庆门、皇极门、宁寿门、至皇极殿停灵。这是清宫里最为尊贵的地方。隆裕的灵榇扣上了一卷銮舆卫送来的黄云缎底,绣着九只彩凤帷子的堂罩。前面横放了披着黄寸蟒床单的灵床。床上竖立着隆裕太后全身宫装的巨幅画像。两旁挂着云头素幔,外罩三拱门四立框的素彩灵龛。灵桌上,香花灯烛,广陈供养。殿前摆满了旧王公大臣们送来的果桌、饽饽桌、祭筵。从皇极殿通往宁寿宫的丹陛两旁,有宫廷卤簿仪仗。宁寿门、皇极门前均扎了高大的素彩牌楼。正对皇极门的九龙壁前,立起了3丈多高的大幡(丹),表示招魂。左边设了64人的太平杠一份,表示护灵。还有领魂轿、金凤辇、曲律(满语,竖条小旗),门纛等。民国政府则将祭堂设于太和殿内,殿内布置得极为庄严肃穆,正面扎了一座三门四框式的素彩灵龛,顶端正中挂着一方题有“女中尧舜”的大匾。在灵龛的须弥座上,每一栏杆立柱上,都套着一个素色的空心花圈。灵龛内高悬隆裕太后的大幅宫装御影。供案上广设香花果馔,素烛高燃。供案之前立一大镜框,内有《退位诏书》,宣布实行共和国体的诏旨。殿内外,布满了奠礼祭品,其中有王公大臣送来的满筵饽饽桌子,其供品有摞至六七尺高者。殿内蟠龙金柱、红柱及殿壁四周皆挂满了挽幛、挽联。副总统黎元洪的挽联是:“片语息兵戈,民国酬恩应第一;全军为墨经,深宫弭乱更何人?”太和殿内还扎了三门四框式的经台,内供西方3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由13众大德高僧昼夜轮流唪经礼忏。根据皇清定制,大内佛事,一律“禅念”(不敲打法器)。太和门前扎了三门式的大素彩牌楼,上书“哀悼”二字。午门城楼内外,均悬挂了一丈开外的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的国旗(皆半旗式),并以绳索拉起了万国旗。门楼墙壁上挂满了各界送来的冲天大幅挽联。天安门前的城楼下,扎了七门八柱的特大素彩牌楼,正中嵌以“国民哀悼会”字样。穿着清朝玄色袍褂与民国西式大礼服的官员并肩出入,一时紫禁城内外,冠盖如云,前往吊唁、祭奠的各界人土达数万人。

2月14日,在太和门前广场隆重召开了全国国民哀悼会。由参议院参议长吴景濂主祭,恭读祭文,盛赞隆裕太后有逊位之德,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同“共和之美”。哀悼大会还决定将要设立皇太后的铜像,以表彰她的功勋。据当年各大报纸刊载,隆裕太后薨逝后,舆论界颇为惋惜。《中国日报》云:“己丑年嫁光绪帝为嫡后,秉性柔懦,失西后欢;尤与光绪感情不洽,抑郁深宫二十余年。既无可誉,亦无可讥。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亚细亚日报》云:“隆裕太后去岁,不为亲贵浮言所动,力主共和,实为有造民国。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国民,当同情哀悼。”驻京各国公使对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亲去太和殿致祭外,于哀悼会期间,各使馆均下半旗致哀。由于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宫也只能“恭奉暂安”。4月3日,奉移时由民国政府的仪仗队、军乐队前引,传统的满族执事:门纛、曲律(满语译音,即小纛旗)、影亭、亮轿、曲柄黄伞、鹰、狗、骆驼、刽子手、帐篷等随后。用的是96人的“落地满黄”的“皇杠”(即黄杠、黄罩、黄杠绳、杠夫戴的青荷叶帽插着黄雉翎,举黄色白光的拨旗,上书“恭奉暂安”字样),一直抬至前门火车站(今西站)用慈禧太后曾经使用的专列,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暂安,等候崇陵竣工后,与光绪帝一起入陵。运载梓宫的火车也经过了特别的处理,重新刷漆彩绘,“如龙罩式,下安胶皮轮,行时平稳无声。第一车列依仗。第二车安奉梓宫,车外满扎松枝花彩,四角系红黄色彩绸。第三车载缟素恭办(下转第58页)(上接第19页)丧仪各员。第四车载护送大员冯国璋、荫昌等,车行极缓”。走得缓慢既是为了显示庄严,也因为围观的人群太过拥挤。再加上沿途还有许多路祭点,跪地恭送者也不算少。王公大臣多是在宫内或各旗自设的帐棚内跪送,普通民众则道旁等候:“青年女子一人在半壁店道旁跪送,伏地痛哭;老民三十余人在口子门道旁跪送,伏地痛哭。又孝定景皇后梓宫由京奉移时,有老民一人在铁路旁跪送伏地痛哭,民妇一人在铁路旁跪送伏地痛哭”。如此详细地记录送行的民众人数,可见清室对这次出殡是何等重视。

隆裕太后丧葬礼仪堪称紫禁城内空前绝后大丧礼,民国二年3月出版的特刊《国民哀悼纪事录》中附有一幅隆裕太后的御影、宣布清帝逊位的谕旨、太和殿内外哀悼大会的摄影12幅、各界拍来的唁电、挽联、致祭礼节、祭文、哀悼歌伺、皇室答词、外宾名单、工作人员名单等等。

隆裕太后的丧礼可谓风光无限,但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剧性的,她虽然身份尊贵,博览群书,可命运多舛,面对袁世凯、段祺瑞等强臣以及早已四分五裂的国土和民心,对于一个生不逢时的孤寡女人来说,最终却只能带着灭国的愧疚而死。因为谁也不能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大清的灭亡是必然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带去我的祝福
教学大楼
小白鸽
乌鸦与狐狸(续)
美丽的秋天
猴子
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爱在左边
昨天、今天、明天
她真行
一件难过的事
储蓄罐空了
穿山甲的眼泪
她做对了
收获
冲破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对策(1)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1)论文
正视绿色贸易壁垒 走绿色发展道路(1)论文
对外贸易汇率风险及其防范(1)论文
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1)论文
FDI增长与外贸发展实证研究(1)论文
美国利益集团对美中贸易摩擦的影响(1)论文
技术进步对贸易格局影响的理论研究(1)论文
走出比较优势困境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1)论文
试论反倾销的合理性(1)论文
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及应对战略(1)论文
贸易理论的逻辑(1)论文
国际贸易人文化与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建立(1)论文
从国际贸易链分析贸易便利化的实现策略(1)论文
论外资国民待遇与外资优惠措施的关系(1)论文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紧扣题眼 辐射全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巧设情境 朗读感悟 自主表现──《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