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清朝科举落榜生的出路
科举考试,应试者如过江之鲫,然而中榜者寥寥。以光绪九年应会试考生16000多人来看,只“赐陈冕等三百八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其录取率约为1.9%,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98%的科举考生都成落榜生。
那么,清代如此众多的落榜生除了继续攻读再考外,还有哪些出路呢?
第一种是“半工半读”,这是清代科举落第者所通行的方式。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继续攻读,以待下届再考。譬如清朝官至左副都御史的吴大,早年经历乡试、会试两级考试落第之后,都有一段边教书边准备考试的时光。34岁那年才中榜,继而成为大臣、著名金石考古家。
第四种出路是所谓的“大挑”。“大挑”是清政府给会试落榜生设计的一个出路,是清代的创新。“清制,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后得赴大挑,亦入仕之一途也。”米脂人高照煦以同治癸酉举人应光绪庚辰大挑,被任为教职,后历官宜川训导、榆林教授。他在《闲谈笔记》中记载:“国朝定制,会试三次后,特设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貌。”
有意思的是,晚清还有个名臣叫阎敬铭的,会试落第后曾经想弄个教职干干算了,于是去应试“大挑”。令人沮丧的是,他才上场就被“涮”下来了,原因是他“状貌短小,二目一高一低,恂恂如乡老”。具有喜剧效果的是,“大挑”落选者阎敬铭此后发愤“补习”,竟然高中进士。与曾国藩齐名的胡林翼曾向朝廷夸赞他“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并说他是国家少有的贤才,如做法官将会“弄律有准”,如做理财官则“必无欺伪”,典型的一专多能。历史上的阎敬铭的确为官清廉耿介,有“救时宰相”之称。清代的“大挑”看似给了落榜考生一个希望,但是以貌取人,实在是有失偏颇。
此外,有些落榜生对于科举失望改而从事商业。譬如咸丰八年(1858年),16岁的郑观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后成为有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悯农(一)》读后感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 观《爱心》有感
- 《新二十四孝》读后感
- 读《神秘岛》有感
- 读《淘气的年龄》有感
- 读《一粒种子》有感
- 读《比目鱼的故事》有感
- 读《蜘蛛脱险》有感
- 读《匆匆》有感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一只贝》读后感
- 读《孟子》有感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请保护这群可爱的天使
- 关于校园网络安全接入技术与应用
- 探讨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 浅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业教育初探
- 浅谈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
- 试论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体系探析
- 探讨“C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三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
- 试论校园网络的建设管理与应用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关于校园网络下的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 试析当代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素质及其提高
- 浅析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现状
- 探析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
- 试论教育变革视野中的教师素质探析
- 试析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
-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思路转变\实践与思考
- 《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一课时
- 《乌鸦喝水》教案2
- 《草原的早晨》教案3
- 《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教案
-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评点
-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
-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 《司马光》片段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
- 《草原的早晨》教案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思路
- 《乌鸦喝水》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