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一场关于鲸吞的谈判

一场关于鲸吞的谈判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5

一场关于鲸吞的谈判

清政府1895年初在与日本的甲午之战中落败,被迫求和。双方谈判地点定在日本马关(现称“下关”)。这个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端的小镇由此闻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3月14日,清政府全权谈判代表李鸿章携其子李经方,二品顶戴罗丰禄、马建忠、伍廷芳,美国顾问科士达以及随从医生、武弁、厨师、茶房、轿班、理发匠等共计135人的庞大使团,乘坐德国商船“公义”号、“礼裕”号,从天津港起航,19日上午8点到达马关港。日方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等人到港口迎接,并照会清政府代表团: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为日方议和全权代表。双方约定,次日下午3点在春帆楼举行第一次会议。当天,使团按预定方案暂住在船上。

马关港口除了有接待的日方工作人员,还挤满了看热闹的日本人。其中夹杂着不少玄洋社、神刀馆等当时日本黑社会的暴徒们。这些人挥舞着太阳旗和日本军旗,狂呼“打到北京去,占领全清国!”、“杀死李鸿章,反对媾和”等口号。此情此景,让李鸿章原本欠佳的心情越发沉重。

李鸿章:“停战一事,是议和的‘第一要义’。”

伊藤听后略思片刻,说:“明天答复。”

3月20日下午2时30分,李鸿章等乘坐汽艇“小野田”号抵达阿弥陀寺街镇守神社前的临时栈桥,上岸后坐轿进入谈判地点春帆楼。随员有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等9人。罗丰禄携带用丝织品包裹的卷轴国书。据日方当日报纸报道:李鸿章脸色壮实,穿黑色上衣、褐色缎裤子,脚着薄底快靴,戴金边白玉眼镜,身高五尺六寸左右,高于他人。出船舱与登石阶时,由两名侍者搀扶。出船移步至栈桥时,见观者人山人海,似乎流露出担心人多势众的表情,但又立即端正严肃地进入轿内。相比之下,李经方则面色明显衰老,因其曾在日本任职两年,故登陆后表现比其父亲要镇静许多。他面露笑容,频繁向围观人群挥手致意。

3时,中日双方第一次议和会议在春帆楼开始。中方出席人员为: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参议官李经方,参赞官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日文翻译官卢永铭、罗庚龄。日方出席人员为:全权办理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内阁书记馆长伊东已代治,外务省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原陈政。

会场陈设简单,一张长方形大桌,上罩淡黄色桌布,桌子周围摆着十多把靠背椅。考虑到李鸿章已年逾七旬,日方在李的座位旁摆了一个精美的陶瓷痰盂。

谈判之前,伊藤博文宣布了四条规定:一是除谈判人员外,无论何人有何事,一概不得进入会场;二是各报的报道必须经过新闻检查后方可付印;三是除官厅警卫人员外,任何人不得携带武器;四是各旅馆的旅客出入,均必须接受官厅检查。此外,伊藤博文还特别宣布:清国议和专使的密码电报均可拍发,公私函犊概不检查。由于清政府的密码之前已经被日本人破译,李鸿章与清廷在之后的往来电文,日方一览无余。这也直接导致清政府在谈判桌上处处被动。而这一点,清政府直到谈判结束也没有意识到。

双方首先寒暄了一些诸如旅途辛苦、接待是否满意等无关紧要的话,然后互相审阅对方的全权资格。李鸿章将随身所带的黄绸包袱解开,从绘有黄龙的筒中取出全权证书正文本,连同英译本亲手交给伊藤博文。伊藤也将天皇的委任证书正文及英译本交给李鸿章。双方在翻译的帮助下互相审阅。随后,李鸿章拿出了一份用汉、英两种文字写成的要求停战的备忘录,由罗丰禄宣读,提出:停战一事,是议和的“第一要义”。

下午4时15分,第一次会谈结束,时长75分钟。

当晚,李鸿章回船后,向国内电告了首次会谈情况,表示日方在停战问题上“意似游移”。

李鸿章:“只有听从阁下意见。但条件如此苛刻,实在难办。”

伊藤博文:“阁下认为苛刻,是因为我们各自意见不同,那我只有表示遗憾了。”

3月21日上午10时,中方使团登岸,住到引接寺内。

下午2时30分,第二次谈判举行。双方围绕停战问题展开辩论。

李鸿章听后大惊失色,连呼“太苛刻了,太苛刻了”。大沽、天津等乃京畿要地,如让日本人占领,那北京将岌岌可危。他勉强稳住情绪,问:“大沽、天津我国驻有很多军队,日军占领此地,我们的军队送到哪儿去?”

伊藤答:“那还用说,当然送往贵国认为合适的地方。”

李鸿章又问:“天津除有驻军外,还有众多官署。如果你们占领了,各官署能否照原样保护?”

伊藤不耐烦地回答:“这些细节,可另行商议。”

李鸿章:“这件事关系重大,请允许我方作充分考虑后再答复。”

伊藤:“多少天?”

李鸿章:“一个礼拜后?”

伊藤:“太久。”

李鸿章:“4天后答复如何?”

伊藤:“越快越好,我的意思是限3天内答复。”

李鸿章:“只有听从阁下意见。但条件如此苛刻,实在难办。”

伊藤:“阁下认为苛刻,是因为我们各自意见不同,那我只有表示遗憾了。”

下午4时20分,会谈结束。双方各自离席。

当晚,李鸿章向总理衙门电告了日本的停战条件。同时,他也给在天津的家眷发了封密电,告知:“不允停战,家眷速行。”

李鸿章的电文送达北京。光绪见了大惊失色,立即求见慈禧太后。慈禧以生病为由,没有面见。于是光绪只好命军机大臣孙毓汶、徐用仪前往各国驻华使馆商议办法。各方使馆一致认为应先了解日方的议和条款,再作打算。清政府也怕再僵持下去影响和谈,便电告李鸿章将日方停战条件“暂置勿论,向日索和议之条款”。 这份电报于23日下午6时35分发到马关电报局,但却被日方扣押至24日中午才送到李鸿章手中。此时,距第三轮谈判开始仅剩不到3个小时了。

李鸿章渐渐苏醒过来,他嘱咐随员将换下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浣洗。面对袍服上的斑斑血迹,他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3月24日下午3时,第三轮谈判在春帆楼继续进行。

李鸿章首先表达了先议和后停战的意思,正中伊藤下怀。伊藤看了日方的复文后,用日语与陆奥宗光商量了很长时间,又再次对复文的英文本、汉文本看了一遍,然后问李鸿章:“停战谈判,中堂是否打算搁起不提?”

李鸿章答道:“暂且搁起,我来时专为议和起见。”

谈判快结束时,伊藤有意无意地突然提起了台湾问题:“我军已向台湾前进……台湾究竟住有何等人民?”

李鸿章听后面露惊愕。他深知日本素有侵占台湾的想法,便想用英国向日方施压,“贵国若占领台湾,英国将不能置之不理”。

不料伊藤不为所动:“英国现局外中立,没有任何干涉的理由。”

李鸿章:“英国虽然中立,但台湾与她自身利害攸关。”

伊藤边笑边说:“利害攸关的不是英国,而是你们吧。”

李鸿章:“不是,因为台湾接近香港。”

伊藤不耐烦地答道:“不只是台湾,你们国家版图内任何部分要想割让,其他国家都无权干涉。”

下午4时15分,谈判结束。双方约定次日上午10时会晤,开始讲和谈判。李鸿章神情疲惫地走出春帆楼,坐上蓝色“驾笼”小轿,返回驿馆引接寺。其他代表团成员乘坐人力车在后跟随。

从春帆楼经阿弥陀寺至外滨町的道路两旁人山人海,大家都争看赫赫有名的李鸿章。日本警察沿途设岗,严密警戒。当小轿转过外滨町,距引接寺所在地的山坡脚下不足60米时,忽然从胡同中冲出一人,在距李鸿章的轿子不足2米时,他举手枪向轿中射击,李应声倒在轿内。随员们急忙上前探视他的受伤情况。李受枪击时,戴着眼镜,眼镜稍低。子弹穿过左边镜片,击中李鸿章左面颊,血流不止。破碎的镜片落在李的衣襟和轿子内。

轿子抬至驿馆时,李鸿章因流血过多已昏厥过去。众人急忙将他抬进卧室,两名随行医官当即赶来,为李鸿章止血裹伤。不多时,日本医生也闻讯赶到,与中国医官共商抢救之策。

众随员有的茫然无措地肃立于李鸿章卧榻前,有的向医生探问李鸿章有无性命之忧,有的为抢救李鸿章里外张罗,忙个不停。一时间,驿馆内的气氛十分紧张。

良久,李鸿章渐渐苏醒过来,他嘱咐随员将换下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浣洗。面对袍服上的斑斑血迹,他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当晚,他向国内报告了自己被刺杀的经过,并表示谈判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刺杀李鸿章的凶手名叫小山丰太郎,又名小山六之助,1869年生,是日本浪人社团神刀馆的会员,刺杀当日就被日本警察捉住。

实际上,小山丰太郎的行为,并非如他所说是自发的,而是一场有策划有预谋的刺杀行动。

甲午战争中,日军在海陆两路战场上的胜利,刺激了日本军界和政界一些狂人和野心家。以日本大本营首席参谋官、“征清都督府”总参谋长川上操六,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等为代表的人,都希望战争继续,反对本国政府与中国议和。

中日议和谈判开始后,川上操六秘密会见了日本秘密社团玄洋社头目之一平冈浩太郎,向他表明了反对停战的态度,希望借助黑社会的力量破坏谈判,使议和失败。平冈浩太郎认为要使两国谈判破产,必须干掉李鸿章。这个主意马上得到了川上操六的高度认同。平冈于是便派人物色了小山丰太郎,让他充当杀手,伺机刺杀李鸿章。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伊藤博文提出:“此时,由我无条件允许他(李鸿章)所一再恳求之休战,较为得计。”

李鸿章面露喜悦神情:“本人负伤未愈,不能躬赴会所商议,然就病榻谈判,随时皆可。”

李鸿章被刺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在国际上引发强烈谴责。3月25日,德国、美国、英国公使先后前往日本外务省表明各自立场。德国公使认为:“关于李鸿章之事件,无疑已在欧洲惹起对日本的恶感。”英国公使称:“此次事件甚为可叹,给欧洲恶感甚大。”美国公使也认为:“欧美对此抱有甚大恶感。”26日晨,日本驻德国青木公使给陆奥宗光发电报称:“整个欧洲对这一野蛮暴行感到愤慨,并以轻蔑的眼光看待我们表面的文明。”

鉴于李鸿章被刺在国际上引起了各国对中国的普遍同情,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当夜往见伊藤博文,提出:“此时,由我无条件允许他所一再恳求之休战,较为得计。”伊藤对此完全赞同。他立即致电在广岛的内阁成员,征询意见。

在广岛的多数阁员联名电说:“目下实行休战,对我国不利,请再加考虑。”26日,伊藤博文来到广岛,召开有内阁重要成员及军政界元老参加的重臣会议。会上,伊藤强调指出了如果不停战将会造成的危害性。经过讨论,就停战取得一致意见,并报明治天皇裁可。27日夜,他将停战决定及主要条件电告在马关的陆奥宗光。

伊藤博文对李经方进行恫吓:“若谈判破裂,我一声令下,六七十艘运输船搭载大军开赴战地,北京安危就难说了。”

总理衙门复电“让北地以海城为止,赔款以一万万为止。”

4月1日上午10时,第四次会谈在春帆楼举行。双方主要围绕“是日方提一条、商讨一条还是日方提出全部议和条款再商定”进行争论。

陆奥宗光表示,可以先行提出全部条款,但要求中方必须在三日内答复。李经方表示,必须先提出全部条款主张,但对三日答复的意见则不置可否。日方最后同意在限期答复的前提下,将条约内容全部提出后,再逐条逐项依次议定。11时45分,会谈结束。

李鸿章听后,吓出一身冷汗,立即请美国顾问科士达来商量。按照科士达的建议,当日晚分两次将合约底稿内容电告总理衙门。

4月3日晚,电文到达北京。军机处次日上奏光绪帝。朝中大臣翁同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对割台不以为然,双方争论不休。军机大臣们于是一同到当时卧病在床、主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府中商讨对策。奕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会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几乎就在军机大臣们一筹莫展的同时,陆奥宗光向驻俄公使、驻美公使、驻英公使、驻法公使等发出将媾和条件秘密提示给各国政府的训令。

同日,日本外务次官林董先后约见英、俄、法、美等国驻该国公使,向他们通报了日本的媾和条件。次日,又秘密地通知了德国公使。显然,日本在防止中国争取列强支持方面,又走在了前面。

4月5日,日方规定的最后期限已到,但清政府却依旧没有商讨出任何结果。不得已,李鸿章派伍廷芳向中田秘书官送交对日方和约底稿的答复说帖。说帖内容分朝鲜自主、让地、军费、通商权利四部分。除了承认朝鲜独立外,对其他三部分都提出了长篇驳辩。

由于中方的驳辩有理有据,陆奥宗光阅后认为说帖“笔意精到,仔细周详,将其所欲言者详尽地说了出来,不失为一篇文章”。伊藤主张彻底反驳。陆奥则认为:“论驳之端不可开,与其空论,不如在事实面前使他们就范。”

4月6日,伊藤派秘书官中田向李鸿章面交了日方对中方说帖的反驳照会:“或全案、或按条,是否应诺,予以明确答复。”8日下午,伊藤派人请李经方到其住处梅坊谈话,当面质问李经方:“我们一周前就提出约案,为什么中方至今还没有明确答复?”并对李进行恫吓,“若谈判破裂,我一声令下,六七十艘运输船搭载大军开赴战地,北京安危就难说了。”

李鸿章再次向总理衙门发电请示,提议允许割让辽南四厅州县及澎湖列岛,赔款一万万两。总理衙门复电:“让北地以海城为止,赔款以一万万为止。”以此为依据,李鸿章草拟了和约修正案并送交日方。

伊藤博文:“阁下对此备忘录,只有答应与不答应两个选择。”

李鸿章:“是否对此备忘录不许再进行讨论分辩?”

伊藤博文:“尽管分辩,但不能减少。”

4月10日下午4时15分,中日在春帆楼举行第五次谈判。

李鸿章伤愈,亲自参加了会议。当日,他身着白色服装,配戴眼镜,受伤处贴着一小片膏药。日本方面,陆奥宗光因病缺席。

日方首先将有关条约修正案的再修正案交给中方。较之前款,割地方面有所缩小,到海城为止;赔款改成2亿两,分7年付清;取消了北京、湘潭、梧州三地的开放。

伊藤一上来就提出赤裸裸的威胁:“阁下对此备忘录,只有答应与不答应两个选择。”

李鸿章:“是否对此备忘录不许再进行讨论分辩?”

伊藤:“尽管分辩,但不能减少。”

6时30分,谈判结束。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握手告别时,再次请求将赔款大减。

伊藤笑着摇头:“不能再减了。”

当晚10时,李鸿章将日方再修正案和谈判情形电告总理衙门,请旨定夺。

次日,伊藤博文致函李鸿章,声明昨日递交的日方再修正案为最终条款,中国或允或否,请于4日内答复。

4月12日,李鸿章复函伊藤,请求再进行一次会晤。13日,伊藤拒绝了中方请求,再次威逼中国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明确答复。李鸿章将伊藤博文复函全文转电总理衙门,认为割台一事已经无可商量。此电发出后,他又派伍廷芳到伊藤处探听情况。伊藤吓唬伍廷芳:“若再改约款,故意迟延,即照停战款内和议决裂,此约中止。”

14日,李鸿章再次紧急致电总理衙门,认为如再不定约,战争又将爆发。清政府接电后,经过商量,遂电复李鸿章“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李鸿章自言自语道:“我解脱了痛苦。”

伊藤则洋洋得意地说:“大功告成。”

李说:“恳请阁下多少给以让步。如不能应允五千万两,至少希望减少两千万两。”

伊藤:“我方已充分降低条件,今日些许之减少亦不可能。”

李:“赔款既不肯减,但希对土地割让能多少有所让步。”

伊藤:“两件皆不能减,屡次言明,此为我方最后条件,丝毫不能让步。”

最后,双方在商议割让台湾具体事宜时,日方提出“一个月内办理完毕台湾的交接”。李鸿章说:“一个月太过仓促。贵国何必着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哄笑一番后说:“还没有咽下去,现在饿得很。”这次谈判于当日晚7时30分才结束。

4月17日上午10时,中日双方在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双方寒暄一番后,随员将有关条约之文件摆在桌上。因为之前日方伊东书记官与中国参赞官会见时,已经仔细查阅了文件。现场没有再读,双方直接在文件上盖印。上午11时40分,签订仪式结束。伊藤博文打开准备多时的香槟,祝李鸿章健康。李鸿章举杯答礼,自言自语道:“我解脱了痛苦。”伊藤则洋洋得意地说:“大功告成。”

4月18日,李鸿章等人从马关登船回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龙”和“小凤”
盔甲“将军”真有趣
水仙花
迎春花
小狗“嘟嘟”
蓝色小房子
校园里的香樟树
龙井茶
我家的小黄狗
米兰花开
水仙花
我的小香包
难忘的荷花
我爱竹
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试述大学校园亚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潍北凹陷主控测线构造样式特征研究
浅析铁路预制梁场的现场布置以及规划问题
解决中国式医患纠纷出路在何方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谈晋江玩具出口困难与对策
浅析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
基于平行四边形整体节点制作的工艺设计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铬钼铜磷大型气缸套石墨细化工艺研究
浅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夏日绝句》教案之二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四
《夏日绝句》教案之一
《夏日绝句》教案之四
《夏日绝句》教案之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三
《夸夸我家里的人》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